● 冬季車輛暖風空調升溫測試:
空調升溫測試是冬季實驗室中非常重要的測試之一。因為純電動車的暖風AC空調與燃油車的技術邏輯不同,幾年前車輛的空調制熱表現一直受到用戶的質疑。因此,在這一項的測試中我們希望還原用戶在冬季用車的真實場景,模擬車輛冬季在室外放置一夜后,當清晨我們進入車內,空調究竟多久可以幫助車艙達到一個適宜的溫度。
此次9款車型中,有6款搭載了PTC空調,其中只有幾何C以及AION S搭載了熱泵空調,而蔚來ES6比較特殊,采用了熱泵+PTC的雙空調技術。關于熱泵與PTC技術在制熱與功率能耗方面,0°C以上的環境中,兩種空調的制熱效率差別較小,但熱泵空調擁有更低的能耗,因此對于車輛的續航能力也有所提到。但溫度低于0°C后,熱泵空調的制熱能力會有所下降,且溫度越低,制熱能力越差。
需要說明的是,因車輛個體密封性、車艙大小以及其它環境因素不同,所以在空調測試前9款測試車的車艙內起始溫度不同,此前提前需輔助結論數據參考。
Taycan是此次測試中較為特殊的車型,空調溫度、風量擋位以及模式的不同,都會影響表顯的續航數據。所以在測試起始狀態時,按照空調升溫標準,車輛100%電量的續航只有285km。而在20分鐘后,車艙進入恒溫狀態后續航也有所回升。這能夠說明,Taycan的表顯續航里程與車輛的實時狀態密切相關,結合在續航篇中我們對于該車續航顯示邏輯的介紹,Taycan的剩余續航顯示較為嚴謹。
● 比亞迪漢EV
小結:比亞迪漢EV的空調默認模式為“節能”,在PTC技術下,漢EV在該模式下的升溫效果一般,從消耗的續航里程來看也能說明這一情況。建議冬季需要更快升溫速度的用戶可以把該車的空調模式設置為“舒適”,但從更高的空調功率也將帶來更高的續航損耗,不過選擇權還是交給了消費者手中。
● 廣汽埃安 AION S
小結:采用熱泵空調技術的AION S升溫效果要比我們預想的更好,20分鐘內從零下的溫度拉回至了零上。雖然升溫變化明顯,但車艙內并未達到過于理想的溫度,不過續航消耗也體現了熱泵空調的節能效果。
● 蔚來ES6 100kWh
采用熱泵+PTC技術的蔚來ES6同樣升溫變化明顯,20分鐘內車輛從-18°C回升至零上,但最終車輛也并未達到相對理想的車內溫度。PTC+熱泵空調的邏輯理論上是兼顧了能耗以及制熱能力,空調邏輯的切換也將根據用戶的溫度需求來進行調整。
● 極星Polestar 2
小結:由于Polestar 2的續航下降為“10km”制,所以在空調升溫結束后,表顯續航下降了10km,過程中車艙溫度爬升了31°C,10分鐘內快速將車輛回升至0°C以上,并最終在30分鐘內讓車輛達到了一個相對舒適的溫度環境。
● 幾何C
小結:同樣采用了熱泵空調的幾何C升溫效果也不錯,30分鐘內車輛從-11°C回升至了14°C。通過續航下降數據分析,熱泵空調的節能效率并未充分體現,但也再次說明了空調的升溫效果及功率與續航的相輔相成。
● 極狐 阿爾法T
小結:極狐 阿爾法T也有著不錯的空調升溫表現,30分鐘內車輛溫度變化了27°C,同時消耗了14km的續航里程。需要特殊說明的是,極狐 阿爾法T的起始續航電量非100%(原因參考續航篇)。
● 小鵬汽車P7
小結:小鵬汽車P7在100%電量時,表顯706km的續航很快掉落到了697km,所以車輛的起始狀態依然是100%。30分鐘內,車艙溫度爬升了19°C,續航里程下降20km。
● 特斯拉Model 3
小結:和在去年的冬季測試中一樣,特斯拉Model 3依然有著非常明顯的升溫效率,5分鐘內將車艙溫度從零下拉回至零上,并在20分鐘達到目標溫度后進入平穩期,并最終消耗了18km的表顯續航。
● 冬季空調升溫測試總結:
此次測試中,多數車輛在30分鐘內的升溫效果都較為理想。同時很多車輛也都搭載了App遠程啟動空調預加熱功能,所以結合數據來看,車主提前15分鐘左右打開車內空調,那么上車后都能夠獲得一個相對舒適的車艙溫度。
通過9款車型的空調升溫數據能夠看出,制熱表現與空調的能耗功率是相輔相成的,升溫效率越高相應消耗的續航里程也就越多。但反之以漢為例,在該車默認的“節能空調”模式下,其升溫表現一般,但同時消耗的續航里程也是最低的。這也和我們在續航篇中和大家聊到的一樣:在冬季,您更愿意獲得更好的空調制熱效果,還是愿意多穿些衣服來換回續航呢?
另外,當車輛的續航里程已經高于500km時,空調帶來的能耗影響也不再和幾年前產品續航能力200-300km時那樣明顯了。在此次測試中,多數車輛駕駛者都表示在冬季舒適度要比續航更為關鍵,尤其在車輛高續航能力的基礎上,我們非常建議用戶在冬季出行時放心的使用空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