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援手自主品牌危機?
而無論采取何種方式,中國政府的目的一直以來都非常明確,即希望中國能積累起自己的汽車工業技術。中國政府也一直希望自主品牌能在汽車產業中占有越來越多的位置,新版《汽車產業政策》修訂稿已被媒體曝光,其中提出,到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將占國內汽車市場50%的份額,其中自主品牌轎車約占國內汽車市場40%的份額。
“合資的初衷是想通過對外的合資合作,來提高中國汽車工業自身的創造能力,也就是以市場換技術,然而,事與愿違,近30年的合資,實際上并沒有使中國的汽車企業得到真正的技術!鄙w世汽車網CEO陳文凱也認為。
國內現有的大集團上汽、一汽、東風并沒有形成完全的正向開發能力。而中國的自主品牌企業,在此前的一輪合資潮中,并沒有得益于合資,而從現在的市場形勢看,自主品牌的市場,正在被合資慢慢吞噬。
延續去年自主品牌頹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4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同比呈現持續下降狀態,未出現好轉跡象。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8%,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
“自主品牌持續的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合資企業產品的擠壓。”某自主品牌企業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本來有各自的細分市場,但隨著市場由增量變為存量市場的競爭,合資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價格不斷下探,并推出一些中低端的產品,進入到自主品牌企業苦苦打拼了十幾年,3-8萬元區間的市場。如價格破6萬的上海通用賽歐、月銷8000輛的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東風日產啟辰等,實際上搶占的正是奇瑞、吉利、比亞迪辛苦打拼的市場。
“自主品牌企業可以說處于非常痛苦的時期,高端的市場上不去,而低端的市場,卻還遭受比自己強大好幾倍的合資企業的競爭!鄙鲜鲎灾髌放破髽I高層認為。
“如果繼續有合資企業不斷進入中國擴大市場,加上現有合資企業的擴張,中國自主品牌的處境將越發艱難“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相關政府主管部門,也在此過程中了解了汽車工業發展的規律,”知情人士透露,“在市場換技術的道路走不通后,也在積極考慮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路徑。政府延長合資項目審批時間,也不失為對自主品牌企業更為實際的一個支持。”
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思考未來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發展道路。一方面通過補貼小排量車和公務用車改革等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同時對合資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提出明確要求,而這次是首次從根本上限制合資。(文/俞凌琳)
更多閱讀:
或使用奇瑞標識 傳奇瑞斯巴魯合資獲批
//www.china-wallpaper.com/news/201111/268460.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