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在今年7月份,當國內眾多車企拿到上半年的銷售成績單時都是憂心忡忡,原因是近九成的車企沒有完成上半年的銷售任務。而實際上這種現象并不僅僅只存在汽車廠商身上,也不僅僅存在于今年上半年。勞動成本的提高、高庫存比、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對于新車銷售的過度依賴導致了在夾縫中生存的國內汽車經銷商也在今年上半年大面積虧損。史無前例的價格戰、經銷商的退市行為、集團經銷商壟斷銷售、汽車庫存量增加,這些看似沒有太大關聯的事件背后卻反映著一個可怕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如果得不到改善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今天,我們就將結合J.D.Power亞太公司在不久前發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經銷商研究結果數據,為大家從不同角度對國內汽車經銷商上半年的狀況進行解讀。
● 數據來源以及采樣概況:
J.D.Power亞太公司對于中國汽車經銷商狀況的研究從2009年開始展開,之前調查周期為一年一次,由于今年國內經銷商普遍經營狀況不佳,因此調查周期調整為6個月一次,此次調查結果向大家展示的是2012年上半年的經銷商狀況。(調查對象:中國汽車4S經銷商店總經理 調查時間:2012年6月24日起—7月18日止 成功樣本:373份 涉及范圍:38個品牌 覆蓋范圍:39個城市)
● 以下我們將從不同的角度為您揭示2012年上半年國內經銷商的銷售狀況
1.按豪華品牌、非豪華國際品牌和自主品牌劃分的經銷商經營狀況
◆ 2012年上半年僅有67%的經銷商完成了銷售目標
銷售目標方面,2012年上半年有67%的經銷商店完成了銷售目標,其中國際品牌非豪華車品牌經銷商店完成銷量的情況最好,超過總體水平2個百分點達到69%,而豪華車以及自主品牌非豪華車品牌的經銷商店沒有達到總體水平,其中自主品牌非豪華車經銷商店達標成績最差,只有60%。
◆ 2012年上半年運營虧損的經銷商比例高達49%,是2009年的8倍。
虧損狀況方面,我們從以上圖表中可以看到,從2009年以來,國內的汽車經銷商店虧損比例持續走高,已經從2009年的6%上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9%,換句話說,2012年上半年運營虧損的經銷商數量是2009年的8倍之多。此外,豪華車和自主品牌經銷商的虧損比例已經超過50%,其中仍然以自主品牌最為嚴重,高達58%。
◆ 豪華車品牌經銷商店給予客戶的優惠最大
在消費者購買新車的優惠區間方面,豪華車品牌給予的優惠最高,20000元以上的優惠比例占所售車型的百分之81%,而自主品牌給予的優惠最低,55%的售出車型優惠區間都在5000元以下。
◆ 國內經銷商平均庫存量為新車月銷量的2.2倍,明顯高于正常標準的1.3倍
從庫存情況來看,經銷商店整體平均的庫存量是新車月銷量的2.2倍,已經高于1.3倍的正常水平。而在這其中,自主品牌非豪華車29%經銷商店的庫存已經超過了3倍,處于嚴重壓庫狀態。
小結:綜合以上各方面來看,國內自主非豪華品牌4S經銷商店無論是在銷售目標未完成情況、虧損狀況、還是高庫存比情況來看都是最為嚴重的。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142.33萬輛,同比下降6.78%,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7.2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其中銷售情況相對不錯的長城汽車上半年也只完成了銷售目標的46.6%。
從種種跡象來看,今年自主品牌的經銷商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主要來自于自身產品競爭力不足,品牌形象無法提升、合資自主汽車產品的擠壓以及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的持續和推廣這幾大要素。尤其國內市場一線城市,自主品牌的發展舉步維艱,消費群體的高端、年輕化本身就已經給自主汽車產品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而拍牌限購政策的推出更是在自主品牌經銷商的傷口上撒鹽。記得在本周,一塊上海的私車牌照最終以6.6萬元的高額競拍成功,這樣的制度將導致以性價比優勢吸引消費者的自主品牌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沒有立足之地。
『自主品牌經銷商店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國際品牌非豪華車經銷商店的虧損狀況要明顯好于豪華車和自主非豪華車經銷商店,這是由于國際品牌非豪華車相對面向的是較為廣泛的消費群體,消費群體的基數較大所致,這也與產品本身的定位息息相關。
還有一點需要提出的是,今年上半年豪華車品牌經銷商給予的優惠折扣最大,記得之前在我們報道的降價最狠排名系列文章中,一輛奔馳的SLS AMG優惠金額竟高達100萬元(約7.2折),我們不得不說,豪華車的利潤實在太高了(點擊查看詳情)。而編輯猜測,即便是100萬元的降幅,經銷商還是有利潤可掙。由此我們也看出,豪華車品牌與自主品牌經銷商在銷售層面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要不不開張,開張吃半年”,而后者只能采用薄利多銷的方式獲取利潤,這樣看來,高庫存比給自主品牌經銷商的所帶來的威脅更大。
2.按歐系、美系、韓系、日系、自主品牌劃分經銷商經營狀況
◆ 2012年上半年歐系美系經銷商店完成銷量情況相對較好,日系經銷商墊底
銷售目標方面總體情況是不變的,完成銷量目標比例依然是67%。但如果按國別劃分的角度來看,歐系和美系均超過總體水平7個百分點達到74%,韓系品牌與總體水平持平,其次是自主品牌的60%,而日系則墊底銷量完成比例只有59%。
◆ 歐系經銷商店在2012年上半年虧損比例最低,自主品牌經銷商店虧損比例過高
虧損狀況方面,銷售歐系汽車的經銷商店情況較之其他國別品牌的經銷商店情況最好,虧損比例只有38%,而日系、韓系、美系和自主品牌的經銷商虧損比例均超過50%,其中自主品牌比例最高,達到58%。
◆ 韓系和日系經銷商店給予消費者的優惠最大,自主品牌經銷商店最低
在消費者購買新車的優惠區間方面,韓系、日系的優惠比例最大,超過20000元以上比例均為35%,其次是歐系和美系品牌,分別為28%和29%,而自主品牌的優惠區間主要還是集中在5000元這個檔,比例高達55%。
◆ 韓系品牌經銷商店庫存情況相對正常,自主品牌經銷商店庫存壓力令人擔憂
從庫存情況來看,韓系品牌的經銷商店庫存比相對正常,平均水平是新車銷量的1.7倍,韓系、美系、日系品牌的經銷商庫存比分別為2.0倍和2.2倍,自主品牌經銷商在庫存比方面的情況依然最為嚴重,均值達到3.5倍。
小結:從按國別劃分經銷商的經營情況來看,我們發現歐系和美系品牌雖然在上半年的銷售比例相同,都達到了74%,但虧損狀況卻有較大區別,歐系品牌的虧損比例為38%,明顯好于美系品牌的55%,這說明了在新車銷售方面之外,例如維護保養、售后服務甚至于成本控制方面,歐系品牌的經銷商要比美系品牌做得好。
其次,日系品牌經銷商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銷量比例最低,實際上從2008年日系車達到國內30.5%的最高增長點后,日系車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連續三年下降。這與日系車產品競爭力逐年削弱,產品線結構布局欠缺有很大關系,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日系品牌的新車產品相比歐系、美系、韓系車投放相對較少,因此出現這種銷量低迷情況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從中汽協發布的8月份的產銷數據來看,日系品牌乘用車銷量較之去年同期下降了2%,再有當前釣魚島事件所造成的中日緊張局面,很多日系車企都已經暫停了市場宣傳活動,這對于消費者在購車導向方面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編輯分析在未來的兩個多月中,日系車系銷量在國內將有持續下降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日系經銷商的日子將朝不保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