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證證:逃不開的還是資質問題
資質就是造車新勢力心里的一根刺,按照我們國家的政策,必須要獲得工信部和發改委的雙資質認證,這些造車新勢力才可以自己建廠造車,車輛才能量產銷售。目前獲得雙資質的企業一共10家,分別為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合眾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國能新能源汽車。
部分造車新勢力造車資質情況一覽表(截止到12月5日) | ||
車企 | 造車資質 | 生產方式 |
威馬汽車 | 收購中順汽車 | 自建工廠 |
拜騰汽車 | 收購一汽華利 | 自建工廠 |
電咖汽車 | 收購西虎汽車 | 東南代工+自建工廠 |
前途汽車 | 雙資質 | 自建工廠 |
合眾新能源 | 雙資質 | 自建工廠 |
金康新能源 | 雙資質 | 自建工廠 |
國能新能源 | 雙資質 | 自建工廠 |
云度新能源 | 雙資質 | 自建工廠 |
長江汽車 | 雙資質 | 自建工廠 |
蔚來汽車 | 無 | 江淮代工+自建工廠 |
小鵬汽車 | 無 | 海馬代工+自建工廠 |
新特汽車 | 無 | 一汽代工 |
奇點汽車 | 無 | 北汽代工 |
理想智造 | 無 | 自建工廠 |
制表:汽車之家 新能源團隊 |
至此,獲得雙資質的造車新勢力有6家,通過收購、控股獲得資質的有3家,明確進行代工的有4家。自己建廠投資高,且造車新勢力缺乏造車經驗,代工不失為一種揚長避短的方法,但代工又會遇到協調、產品質檢的問題。究竟是自己建廠生產還是代工,除了成本的權衡,還需要綜合考量資本的運作、產品的質控。但如果自己沒有資質,又找不到代工廠,那這樣的企業難免不會淪為“PPT”造車。
量量量: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
造車新勢力在經歷了融資、發布新車、獲得生產資質(或代工)、量產這九九八十一難之后,就剩下交付這一哆嗦。因為無論你新車外觀多么炫酷、概念多么前衛,最終交付到消費者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造車新勢力2018年上市新車一覽表(截止到12月5日) | ||||
品牌 | 車型 | 售價(補貼后) | 上市時間 | 交付時間 |
威馬 | EX5 | 11.23-16.48萬元 | 4月20日 | 9月28日 |
紅星汽車 | 紅星閃閃X2 | 4.98-6.38萬元 | 6月30日 | 上市即交付 |
云度汽車 | π3 pro | 10.98-12.98萬元 | 7月29日 | 上市即交付 |
前途汽車 | K50 | 68.68萬元 | 8月8日 | 上市即交付 |
新特汽車 | DEV 1 | 6.19-7.79萬元 | 8月30日 | 10月31日 |
電咖 | EV10 Pro300 | 11.59-12.39萬元 | 11月6日 | 上市即交付 |
合眾新能源 | 哪吒N01 | 5.98-6.98萬元 | 11月16日 | 上市即交付 |
小鵬汽車 | G3 | 預售20-28萬元(補貼前) | 12月12日 | - |
蔚來汽車 | ES6 | 預售37萬元 | 12月15日 | 2019年 |
制表:汽車之家 新能源團隊 |
所以大家把2018年當做造車新勢力交付元年也不無道理,在新車交付環節,動作較快的要屬蔚來ES8(參數|詢價)。今年6月份,蔚來向私人消費者交付了100輛蔚來ES8,截止到11月底,蔚來累積交付了8030輛ES8。
把2018年交付量定位1萬輛的還有威馬汽車,威馬在9月份實現了威馬EX5的私人交付,當時,威馬公布的訂單數為4016個。不過截止到發稿前,威馬并沒有對外宣布它的實際交付量。和蔚來對賭的小鵬汽車也說在2018年底實現小鵬G3的私人消費者交付,但小鵬并沒有定下具體的數量目標,只是對外宣稱重質不重量。
傳說在造車新勢力當中也存在鄙視鏈,有首款產品的,鄙視還在玩概念車的;產品上市的,鄙視車型剛亮相的;大規模交付的,鄙視內部員工小規模交付的。其實上市即交付本來作為傳統車企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知為何到了造車新勢力這里卻被打破了。也許只有等到造車新勢力不再將交付量作為新聞了,他們和傳統造車勢力的較量才真正開始了。
全文總結:
這一年爆發了很多新興的車型品牌,即便是汽車編輯,也有很多見到了品牌也叫不出名字的時候,沒人再關心市場上是否還需要一個新的汽車品牌,更多的熱錢看準了這個風口,進入了造車領域,讓造車新勢力迅速崛起。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給汽車市場帶來一股清風,但這股風也刮起了浮躁之氣,造車似乎變得很容易,但要知道在汽車市場當中,唯有產品才是硬通貨。2018年造車新勢力通過交付算是正式給出了一份答卷,可以預見的2019年,中國品牌的傳統車企將繼續發力,同時合資、進口的電動電動車產品也會越來越多。造車新勢力是否有能力和它們一爭市場,一切還是未知數。(文/圖 汽車之家 姜田雙)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