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2019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這不僅是世界電子消費產品的盛宴,也是未來科技動態的風向標,分分鐘讓你有“走近未來”的感覺。從1967年第一屆CES至今,CES已經有52年的歷史,從60年代的音頻設備、到70年代的電視機、到80年代無線電話再到90年代DVD、電子游戲、互聯網,CES引領了一次又一次技術消費的革命。
而從近幾年開始,汽車成為CES前沿科技的一員,“自動駕駛”、“人車交互”、“互聯網造車”的熱度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車企也成為參展常客。而在今年的CES開幕之前,我們先盤點一下過去三年車企在CES上立了哪些flag,現在進展如何?比如說,FF曾在CES展上風頭無兩,現在卻深陷負面泥潭。立flag真的需要勇氣,今年參展的車企們可要量力而行呀~~
●2016 CES:BBA的flag還未實現,FF一度風頭強勁
在2016年CES上,寶馬發布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創新展品,讓CES與汽車緊密綁定。其中包括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參數|詢價)概念車的發布更是成為當年CES中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之一。
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基于此前的寶馬i8 Sypder Concept敞篷概念車打造,外觀設計上延續了i8的科幻與個性,選用了諸多創新材質并具備AirTouch手勢控制、語音互動等功能,車速、限速或導航信息等最重要的數據可以投射到前風擋玻璃上,并為駕駛者提供目前尚未進入其視野范圍內的有關前方道路車輛或對面來車的信息,以便駕駛者提前應對所有可能的交通狀況。此外,寶馬還推出了“物聯網”理念,通過利用開放式移動云,將車輛與智能家居系統融合,展示一些典型的日常生活情境。
不過自CES火爆后,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并沒有太多落地消息。直到2018年6月,寶馬董事會成員Klaus Froehlich在接受海外媒體對話時表示,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i系列電動車有望在2021年推出。寶馬i系列汽車生產部門已從4月份起重整旗鼓,全力投入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工作中,這個全新的項目名為“Project i Next”。
此外在2016年的CES上,寶馬還展示了一項與新能源所息息相關的實驗項目——Light & Charge路燈充電樁,該項目早在2015年對外發布,Light & Charge充電方案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照明和充電。該路燈會根據日照來決定燈光亮度,在深夜時燈光也會自動變暗,在沒有行人或車輛接近時還會自動關閉。在充電方面,寶馬的計劃是該充電樁能夠兼容其他品牌的電動車。當時寶馬稱Light & Charge路燈充電樁將會在德國慕尼黑、英國牛津和美國洛杉磯的全部街道上進行擴展,并在倫敦和柏林等多個大城市悉數推廣。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10月底,中國北京的京密北路東段上,首批路燈充電樁“上崗”運行,但顯然,時至今日此項目在全球范圍并未有效普及,寶馬近來鮮少提及路燈充電樁項目,開始與充電運營商達成合作,大力推廣公共充電樁項目。
在2016 CES展上,大眾正式發布了BUDD-e概念車,新車采用大眾最新的MEB電動車平臺打造,同時還應用了手勢控制、e-Mirror等多項新技術。采用了極簡的設計風格,副駕駛座椅向后,而后排沒有采用傳統座椅,更像是放入了一套“沙發”,同時車內幾乎沒有使用傳統的按鈕和旋鈕,而是整體采用了多塊大尺寸的液晶屏,該車還配備了e-Mirror電子后視鏡,新一代的人機交互界面、新多功能方向盤,并可以將內部的氛圍燈進行個性化設定。
據大眾表示,這款車的車門是能夠通過觸摸和手勢控制的,當你說一些指示的時候,這款車能夠識別語音并進行相應調整。例如當后排某位乘客說“將溫度升高一些”的時候,該系統還能夠識別這位乘客的座椅位置,并將他所在的這個區域溫度進行調整。此外,該車還能夠和家里的智能設備高度互聯,當車回到家的時候可以自動打開空調或燈光。當時大眾表示該車最高時速可到150km/h,純電最大續航里程能夠達到600公里。一次充電到80%只需要15分鐘。
而最近的消息則是在2016年4月,大眾攜BUDD-e概念車正式在國內亮相并計劃于2020年量產,看來這個flag立了4年才有望看到結果。據悉該車最高時速可達150km/h,滿電狀態下續航里程為337英里(約542公里),并未達到之前說的600公里以上。
奧迪在2016年CES上對外展示了最新的人機交互系統,同時公布了e-tron quattro概念車的動力信息和未來量產的規劃。而在美國時間2018年09月17日,奧迪e-tron quattro正式發布,該車是奧迪首款電動SUV,采用電動車平臺打造。同時官方宣布了其在美國市場的售價:7.48-8.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33-59.49萬元),目前來看奧迪的flag推進的還是較為順利。
在2016 CES展上,Faraday Future(簡稱“FF”)風頭可是相當強勁,首款概念車——FFZERO1正式亮相,該車是樂視與Faraday Future聯合打造的,最大功率將超過1000馬力。該車的車頂由一整塊玻璃制成,而在尾部則配備了一塊豎直的透明擾流板,外形非常酷炫。而在2016年4月23日北京車展開幕前,Faraday Future在中國首發了FFZERO1概念車。
此外在這一年的CES上,阿斯頓·馬丁與樂視合作打造的Rapide S樂視互聯概念車正式發布,新車最大的特點是搭載了由樂視打造的車聯網系統。這也是繼2015年12月3日阿斯頓·馬丁與樂視共同宣布簽署研發合作伙伴諒解備忘錄以來雙方合作的成果體現。顯然,當時的FF與樂視是CES上的明星,但現如今雙方卻在經歷持續風波后,仍未走出泥潭。
此外福特方面,其在2016 CES電子消費展上宣布將擴大其自動駕駛技術測試車隊至現有車隊的三倍規模,使其成為行業內最大的測試車隊。而在2018年7月,福特汽車更是宣布成立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并預計到2023年底前投入40億美元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業務的發展,其中包括對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rgo AI的10億美元投資。根據福特汽車公司發布的《福特汽車自動駕駛發展報告》顯示,其將于2021年在美國市場推出第一款量產版全自動駕駛汽車(具備SAE美國車輛工程協會定義的L4自動駕駛能力,該車將沒有方向盤、油門及剎車踏板),并率先用于商業運營,主要服務網約車和物流運送領域。可見福特自從在CES上立了自動駕駛flag后,還在持續推進這一目標。
而起亞也在2016年CES上發表聲明,計劃在2030年銷售全自動駕駛汽車,并推出Drive Wise自動駕駛汽車品牌。起亞表示Drive Wise是該公司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一個說法。像主動巡航控制、緊急制動剎車等自動技術都會被應用于起亞公司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起亞公司計劃在2018年之前投入20億美元來快速跟進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并表示Drive Wise品牌的部分自動駕駛汽車產品將會在2020年上路。
而在2019 CES上,起亞汽車將借由“情緒化駕駛空間”互動展覽的形式,向大眾呈現一系列“后自動駕駛時代”新技術,該系統通過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信號識別技術,實時監測并分析駕駛員的情緒狀態,并根據評估結果潛在改變車內與人類感官相關的環境條件,從而使車輛空間實現優化和個性化。而這顯然又是起亞立的一個新flag。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