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7月底,汽車之家編輯來到了上海華人運通總部,與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相約進行一次獨家對話。說來也巧,剛走進公司大廈,編輯就與丁磊在電梯里碰到,他一如既往地西裝革履,與我們微笑寒暄。進入對話間,他一臉輕松,率先開口:“今天的時間比較充裕,我們可以聊得深一些、廣一些!彼茉敢馀c我們分享華人運通的成績和理念,雖然諸多布局還只是開始,但他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
60秒讀懂全文:
★“造車”只是華人運通“三智”戰略——即智能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中的一環,因為在丁磊看來,汽車行業的變革不僅體現在汽車自身的電動化、智能化,更是整個道路交通、出行市場的變革,因此更加智能便捷的公路、互聯互通的城市環境是大勢所趨。
★丁磊認為,高合HiPhi 1是真正瞄準未來的智能汽車,在他看來,智能汽車需要具備以下特點:高顏值、強壯的身體、智慧的大腦,同時還是一個真正開放的平臺,能夠讓開發者和用戶共創;能夠學習進化到更高級的智慧,是一臺會思考、有溫度的車。
★相比2021年才量產的高合HiPhi 1,當前,華人運通與江蘇鹽城、上海臨港等政府部門合作開展的車路協同項目已經率先進入測試運營環節,未來商業化和拓展延伸的空間可期。
★丁磊希望華人運通做汽車行業的“新力量”,與“新勢力”不同,他認為“新力量”既表示他們對行業有多年積累沉淀,也蘊含了其對未來發展具有充分的思考和前瞻,所做的決策和布局也是基于反復論證、整體把控的基礎之上。
★面對汽車行業激烈競爭和變革,丁磊坦言自己從未焦慮。在他看來,經營企業無非是人、錢、物、技術、戰略幾大問題,如果把未來三年、五年、十年的事情都已預測、布局好,那眼前的問題就不會讓人焦慮。
『高合HiPhi 1』
7月31號晚,華人運通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不僅發布了旗下乘用車品牌——高合HiPhi,還亮相了首款量產車型高合HiPhi 1(點擊可見高合HiPhi 1亮相、高合HiPhi 1實拍),該車具備諸多設計及智能化亮點,包括全新的車門設計、人臉識別技術、0.28Cd的風阻系數,裝載562個傳感器,首次使用5G通訊網絡等等,發布會當晚,華人運通及高合HiPhi在朋友圈刷了屏。
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評價這是華人運通的“里程碑時刻”。但與此同時,圍繞華人運通產品和企業的質疑也紛至沓來,有聲音認為華人運通仍在堆砌概念,實際的產品進度較慢(2020年試生產,2021年正式量產)、現階段的宏觀理論很可能會大于未來的實際落地。
但事實上,丁磊對這些質疑已有心理準備,7月29日,在與汽車之家的獨家對話中,他也詳細講述華人運通的企業愿景。他坦言,造車只是華人運通“三智”中一環,華人運通要瞄準的是整個出行布局,相比于量產車,他更希望我們看到華人運通背后的理念和企業責任。也正是通過這次對話,丁磊向我們詮釋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華人運通。
■華人運通的“野心”——車、路、城,一個都不能少
汽車行業在一個變革的岔路口,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很多人誤認為這個變化就是新勢力造車——新能源、互聯網進入汽車產業。然而在丁磊看來,更寬泛、更具顛覆性的產業前景,是以智能電動車為基礎,逐步走向智捷交通的布局與運營,進一步通過互聯互通來構建智慧城市,實現未來更清潔、高效、舒適的出行生活,而這也是華人運通“三智”戰略——智能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目標所在。
丁磊告訴汽車之家編輯:“要想改變未來出行,要先把全局布好,不能只從改變交通工具出發,而是要把涉及到出行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除了車輛本身,還要考慮車與路的協同,車與城市的協同,以及延伸的數據流、物聯網機會。因為智能的車只有在智慧的路、智慧的城市中運行才有意義,汽車上的通訊、智能化技術通過與道路相連,可實現云端調度,讓公路提升效率;反過來,通過對路、城配套設施的完善,可以對電動車電池進行補給,有效緩解里程焦慮。
這也是為什么,華人運通會獨立成立“高合HiPhi”這個智能汽車品牌,而不是直接以華人運通命名,因為造車只是華人運通戰略中的一環。由于汽車直接面向個人消費者,因此廣大用戶對此最為關心。而華人運通的智捷道路、智慧城市等業務主要面向企業/政府,因此華人運通在這些領域的布局并沒有受到普遍關注。
但在丁磊看來,路和車的協同是很容易商業化的:“需要明確的是,我們并不是要自己去造城造路,也不是去造設備硬件,我們做的其實是軟件集成——用技術把車、路、城協同起來,貫通這三個原來非常孤立的單元。”舉個例子,華人運通在江蘇鹽城打造了一條智慧道路,能夠模擬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的各類場景,未來其他品牌汽車業也可以在這條道路上行駛,但要滿足車輛間的通訊一致性,例如這些車輛可以加裝華人運通的OBU(On-Board-Unit)車載通訊終端,實現車輛的V2X功能,與萬物連接。
■談創業初衷:“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機遇,我們不會聚在一起”
在汽車圈、政界、科創業、金融圈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與人脈資源后,對丁磊來說,創立華人運通并布局“三智”戰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我認為現在缺少好的產品和好的公司,我要做一個給他們看看”。
需要承認的是,丁磊有著光鮮的職場履歷,自1988年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后,他放棄了赴美留學讀博的機會,進入上海大眾并開啟了20多年的上汽生涯,經歷并推動了桑塔納國產,參與創建上海通用汽車并在執掌上海通用期間投放二十多款新車,六年累計銷量近400萬輛,銷售額5000多億元。此后他進入政界,先后擔任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副書記、上海浦東副區長,幾乎全程參與了早期上海自貿區建設工作。后來他又轉戰商界,2017年初成立東海岸基金——一個專門募集產業基金、投入智能交通產業的資金管理平臺。并與江蘇鹽城政府建立了合作關系,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除了丁磊,華人運通其他的高層也資歷深厚。相比一些互聯網背景的造車新勢力,華人運通的高層多是在汽車行業深耕20年以上的汽車人,而且有不少是在丁磊主掌上汽通用時,結交的工作與生活中的志同道合之人。而這樣一群資深的汽車人聚在一起,除了造車之外,更想去挑戰“尚未有人涉足”的產業——車、路、城的協同發展。丁磊曾這樣形容他的這次創業:“我們都是干了這么多年汽車的人,為什么還在‘折騰’?因為汽車產業到了一個百年一遇變革的當口,我們一下子覺得我們年輕了,我們還可以干二、三十年……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機遇,我們不會聚在一起!
華人運通9位創始人/合伙人的主要履歷 | ||
姓名 | 職位 | 主要履歷 |
丁磊 | 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 在上汽集團任職20余年,此后擔任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副書記、上海浦東副區長。2017年成立東海岸基金,與江蘇鹽城政府合作,成立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 |
墨斐 | 副董事長/聯合創始人 | 歷任通用中國首席執行官、上汽集團執行副總裁,克萊斯勒亞洲業務首席執行官、觀致汽車CEO |
魏燕欽 | 總裁/聯合創始人 | 曾任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北汽福田常務副總經理、CTO,及寶沃汽車總裁 |
陳威旭 | 首席運營官/聯合創始人 | 近30年汽車行業品牌及市場營銷經驗,曾就職于福特臺灣、福特亞太、通用臺灣、通用中國、上海通用等企業;曾任寶沃汽車德國總部全球董事兼中國區執行副總裁 |
馬克·斯坦頓 | 首席技術官/聯合創始人 | 30多年汽車技術研發與整車開發經驗;曾在福特汽車任職23年,主導包括福特Ka、Fusion(美版蒙迪歐)等車型的研發,親手打造嘉年華(New Fiesta);曾任捷豹路虎車輛工程開發領導人,負責捷豹、路虎在全球所有車型的性能的規劃和底盤調教 |
石志杰 | 首席設計官/創始合伙人 | 近30年汽車設計經驗,先后于法國巴黎雪鐵龍設計中心、美國豐田汽車工業中心、裕隆日產設計中心、通用泛亞設計中心擔任總設計師 |
陳俊 | 整車工程副總裁/創始合伙人 | 20多年整車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工作經驗,日本九州工業大學工學博士;曾任職于日本豐田、上海通用等,在車型開發、整車集成、底盤控制、質量安全等方面擁有多年經驗 |
宋京 | 電動力總成副總裁/創始合伙人 | 30多年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電控經驗,曾任美國福特汽車新能源研發負責人;松下汽車電子系統新能源部總工;吉利汽車研究院新能源副院長 |
李謙 | 智能駕駛及電子電氣副總裁/創始合伙人 | 近20年整車電子架構開發、車輛數字技術信息化、自動駕駛規劃研發等領域工作經驗,曾擔任一汽技術中心乘用車研發院電子電氣開發部部長 |
制表:汽車之家 |
事實上我們應該知道,要想真正將車、路、城三方協調好,一定需要撬動各方面的資源,具備上下協調和整合的能力,既要懂汽車、懂企業經營管理,也要有政府資源、技術壁壘,而這些對于曾在車企、政府任職多年的丁磊來說是個天然優勢。華人運通不僅與江蘇鹽城、上海臨港等地政府保持密切合作,還在積極參與國家車路協同標準的起草,今年9月,華人運通將承辦工信部信通院的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的標準制定會議,舉辦地就在江蘇鹽城。
在對話過程中,丁磊提到了一個新的詞“新力量”,他告訴汽車之家編輯,他希望華人運通做汽車行業的新力量,這既表示他們對行業有多年積累沉淀,也蘊含了對未來發展具有充分的思考和前瞻,基于反復論證和量化的基礎上,對業務決策有整體的把控。進而讓華人運通成為一個在國際上能拿的出手的中國企業。
■談造車進度:為什么2021年量產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定位“三智”戰略的華人運通本身定位是一家科技型公司,而造車既是其整體戰略中的關鍵一環,也是非常必要的載體。丁磊直言,市面上在售的汽車并沒有可以承載未來新的交通工具品類的理想型產品,因此華人運通需要去打造一個新品類——一個真正的智能化汽車,它是物聯網、互聯網、能源網的數據節點,能夠連接更廣闊的世界;它本身既具備高顏值、強壯的身體、智慧的大腦,又是一個真正的開放平臺,能夠讓開發者和用戶共創;能夠學習進化到更高階的智慧,是一臺會思考、會愛你的車。
不過,當高合HiPhi 1亮相后,質疑也同時存在。包括有聲音認為,這款車的創新很多是在設計層面,電動車三電系統方面的創新升級較少提及;另外,雖然該車包含很多智能化和細節設計,但最終量產要在2021年,也許到時候諸多概念不會真正落地……
『高合HiPhi 1的NT門系統開啟』
但在丁磊看來,這種質疑其實可以通過兩方面來回答,一方面,之所以在此次發布會中對車輛三電配置、制造端的細節較少提及,是因為丁磊認為對于深耕汽車行業二三十年的團隊來說,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安全是最基本的,而丁磊要突出的,則是他們與傳統汽車的不同之處:例如NT門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六種不同的進出方式、開創“千人千乘”的整車智能方案;車輛自身具備自動駕駛L3水平,未來配合5G+V2X支持后能達到L4水平的技術儲備等等。另一方面,丁磊稱選在2021年量產高合HiPhi 1是一個“成熟”的選擇,他預判在補貼退出后的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供應鏈、售后服務、消費者心理都會走向成熟,可爭取的市場空間會更大。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對于華人運通來説,2021年落地高合HiPhi 1其實是其能做到的“最早”時間。雖然與東風悅達起亞簽訂了10年租賃合同,但該工廠仍要經過“智能、互聯、數字、環保”等一系列升級改造,再用于生產新能源汽車,丁磊告訴汽車之家編輯,這個升級改造時間大概需要一年左右。因此2020年試生產、2021年正式量產應該是華人運通整體估算進度后的決定。當然了,與此同時,華人運通也在同步推進“路”和“城”這兩部分,三條路一起走,可以進一步在技術和營收上拓展。
■談心態:從不焦慮,做企業無非是人、錢、物、技術、戰略
當然了,要想穩步推進“三智”戰略,“錢”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造車的門檻是200億元,那作為既要造車、又要布局智慧公路和城市的華人運通來說,是否面對資金壓力?
丁磊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在他看來,造車到底需要多少錢,不是一個可以恒定概括的數字:“需要多少錢是要基于各方面因素為前提的,比如開發多少車、建多少工廠、投入多少人,這些都有具體數據的”。而對于“融資”一事,丁磊也認為“融資是一個財務行為,而不是一個公關行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對外公布”。就目前公開的資料可見,華人運通的資本儲備中既有原始的創始資本,也有戰略的投資資本、政府支持的資本等,反而面向社會的公開募集動作較少。丁磊表示,華人運通的資金情況可以支持其健康、從容的發展,并不會將融資作為一件刻意去推動的事情。
“經營企業無外乎是人、錢、物、技術、戰略,如果都能想的很清楚,特別是在今天就能看到未來三年、五年、十年的趨勢,那就不會有焦慮了。因為無論是我的內心還是我的團隊,我們覺得信心很充足,看得也很透徹,有困難我們就去克服,并且我們也覺得沒有什么障礙讓我們覺得邁不過去,一切都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傮w來說,華人運通的發展也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得多”。據悉,目前華人運通的第二款產品也在初期開發當中,丁磊表示,對市場的判斷和與用戶的互動溝通,將及時地指導華人運通推出新的產品。(文/汽車之家 才麗媛;圖/汽車之家 曹昊旻)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