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動態 正文

給車起名學問多!聊“同車不同名”現象

收藏 閱讀全文 (0條) 舉報/糾錯
文章導航
分頁瀏覽模式
1

同車不同名的原因(上)

  [汽車之家 新聞]  前段時間,外媒拍到了全新一代日產Rogue的諜照,我們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編譯轉載。這時可能就有讀者會問了,你說的這個Rogue是個什么車?其實,Rogue是日產奇駿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的命名。再考考您,日產在北美市場還有個車叫Rogue Sport,又是什么車呢?答案并非奇駿運動版,而是逍客!事實上,全球戰略車型在不同地區擁有多種命名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的日常寫作當中也經常會遇到并加以注明。在這背后,其實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能夠滿足您的好奇心,并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掘發掘一款車在世界各地擁有不同名字的背后故事吧。

汽車之家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僅針對同一品牌同款車型在各地區采用不同命名這種“同車不同名”的現象加以解讀。至于一些常見的跨品牌姊妹車型,它們普遍會在投放時保留車型原名,或因避免與同品牌其它車型重名而更名,因此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


1、拒絕被“!

日產逍客(Qashqai)與Cash Cow(搖錢樹)

汽車之家

『日規版初代逍客(Dualis)』

  初代日產逍客在日本本土的原始名稱為“Dualis”。在拉丁語中,它有“雙向、雙重屬性”的意思,意味著它能夠為乘客提供ON/OFF的雙重生活方式。歐洲、中國等地區規格的“Qashqai”名稱來自于伊朗游牧民族“Qashqai”,同時也是一種白額駿馬的名稱。中規Qashqai的中文名“逍客”也同樣較好地傳遞了游牧人逍遙自在的感覺。不過在將初代逍客引入澳洲市場時,由于Qashqai的讀音與Cash Cow(搖錢樹)接近,因此澳洲規格版初代逍客保留了日規版的Dualis名稱。不過搖錢樹的梗還是常常被海外媒體用來形容這款車的熱銷。


2、新車入市或車系合并時,借現有車名口碑快速獲取消費者接受度

新車入市:初代福特翼虎(Escape/Maverick)

福特(進口) 翼虎(進口) 2005款 3.0 AT

『第一代翼虎(2005款/中規版英文名稱Maverick)』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歷代福特翼虎車型上。2000-2007年間,在歐美銷售的第一代福特翼虎(Escape)由福特與馬自達聯合開發。初代翼虎就有兩種命名,其中美規版稱為Escape(逃離),視作全新車型;而歐洲等市場則稱為Maverick(特立獨行的),原因無他,仍是為了傳承前輩車型的知名度與口碑(初代翼虎在歐洲市場接任的上一代福特Maverick由1993年推出的日產Terrano II車型換標而來)。

新車入市:大眾Arteon/一汽-大眾CC

一汽-大眾 一汽-大眾CC 2019款 380TSI 曜顏版 國VI

一汽-大眾 一汽-大眾CC 2019款 380TSI 魅顏版 國VI

『一汽-大眾國產版Arteon繼續采用“CC”的命名』

大眾(進口) Arteon 2017款 R-Line

『海外車型名為Arteon』

  如果您覺得不好理解,這里我們再加一個案例:大眾CC的繼任車型在海外市場已更名為大眾Arteon,然而由一汽-大眾國產的版本仍然保留了“CC”的名字,目的也是為了繼承老一代車型已有的口碑和知名度,便于新車的傳播和推廣。

車系合并:第2-4代福特翼虎(Escape/Kuga)

福特(進口) 翼虎(進口) 2010款 基本型

『美規版第二代翼虎(2007-2012年)』

福特(進口) 翼虎(進口) 2008款 kuga 基本型

『歐版第一代Kuga(2008-2012年)』

  從2007年的第二代產品開始,歐/美兩地市場的翼虎開始分化。其中,美版車型繼續基于初代車型的CD2平臺打造,采用方正的美式設計風格(本質上可看作初代車型的又一次中期改款);與此同時,歐洲市場的初代福特Kuga誕生,它基于C1平臺打造,采用了非常時尚的全新設計風格,尺寸更小,看起來靈巧、時尚,在歐洲市場代替了Maverick車型,也成為了下一代翼虎的前身。海外第二代翼虎活躍期間,中國市場的翼虎也并沒有斷檔。由中國臺灣六合福特生產的特供版初代翼虎還在持續銷往大陸,直至2012年停產才逐漸退市。

福特(進口) 翼虎(進口) 2013款 kuga 基本型

『全球統一的第三代翼虎(第二代Kuga)誕生于2012年』

  2012年,福特推出第三代翼虎,美版Escape和歐版Kuga終于再次合體,回歸全球戰略車型的身份。新車基于初代Kuga的C1平臺打造,設計語言亦非常相近。2013年初,長安福特將第三代翼虎引入國產,國產版車型英文名選取了來自歐規車型的Kuga,并一直銷售至今。

福特(進口) 翼虎(進口) 2020款 美版

『第四代翼虎仍為全球車型』

  第四代翼虎也在2019年亮相,其歐版/美版車型在硬件上繼續保持一致,同時美規Escape和歐規Kuga的名稱也均被保留。不過在中國市場,由長安福特國產的第四代翼虎采用了Escape的英文名稱,并將會采用新的中文名(尚未發布),原因在于該車將與現款第三代翼虎同堂銷售。據悉,國產Escape將在2019年年內上市。

同堂銷售:大眾Jetta與捷達/寶來/速騰

汽車之家

『1991年,源自第二代Jetta的國產捷達試生產下線』

  這個例子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就非常熟悉了。第二代大眾Jetta自1991年由一汽-大眾引入國產,并正式命名為“捷達”。后續的時間里,一汽-大眾對捷達車型不斷升級改款,截止2012年最終停產時,基于第二代Jetta的捷達一共經歷了三次幅度較大的改款。在這21年時間里,一汽-大眾還分別在2001年和2006年引入了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大眾Jetta。由于當時捷達正在中國市場熱銷,為實現同堂銷售,一汽-大眾便為國產版第四代Jetta取名寶來,為第五代Jetta取名速騰。

一汽-大眾 速騰 2006款 1.8T 自動豪華型

『2006年,第五代Jetta引入后更名速騰,此后第六/七代Jetta均是垂直換代,成為兩代新速騰』

  捷達、寶來和速騰這三款衍生自不同代別Jetta的車型,今天仍然是一汽-大眾旗下相互獨立的三大熱門車系,各自活躍在緊湊型車級別的低中高端細分市場,各自進行改款升級和換代。類似的情況其實也發生在海外版Passat與一汽-大眾邁騰車型身上。

車系合并:日產Rogue與日產奇駿

汽車之家

『第一代日產Rogue』

  第一代日產Rogue與第二代日產奇駿(X-Trail)同年發布。與早期奇駿的方盒造型不同,初代Rogue采用了美國消費者偏愛的圓潤設計風格,而底盤和2.5L+CVT動力總成與同為日產C平臺誕生的第二代奇駿一致,軸距略有加長。受到市場需求和產品戰略影響,2014年換代的第二代Rogue與第三代奇駿從姊妹車變為了同一款車。但是,考慮到Rogue車型在北美地區存有的市場影響力和較高的知名度,新車在當地依然保留了Rogue名稱至今。

東風日產 奇駿 2012款 2.5L CVT至尊版 4WD

『第二代日產奇駿(X-Trail)』

  奇駿英文名X-Trail中的“X”代表extreme(極限),而“Trail”表示軌跡和崎嶇不平的道路,這個名字體現了這款城市SUV的野性,意圖吸引生活陽光向上、熱愛戶外運動的年輕人。相反地,Rogue是強盜/俠盜的意思,這款車也是少數用中性偏反面形象做車名的車型之一(與之類似的還有林肯Corsair/海盜),似乎在迎合美國年輕人的叛逆性格。

汽車之家

『Rogue星球大戰限量版』

  值得一提的是,日產還曾與盧卡斯影業合作推出了Rogue星球大戰限量版車型(Rogue One Star Wars Limited Edition),為第八部《星球大戰》電影造勢。巧妙的地方在于,電影的名字是《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正好貼合了奇駿在北美市場的命名。

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

『新一代日產Rogue路試諜照』

  新一代日產Rogue在美國的路試諜照已經曝光,新車的外觀更加硬朗,內飾也將在科技感方面得到大幅升級。預計該車將在2020年發布,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報道。


延伸:美國市場那些帶Sport后綴的SUV

日產逍客/日產Rogue Sport

日產(進口) 逍客(海外) 2017款 Rogue Sport

『美規第二代逍客(Rogue Sport)』

  上文我們提到了日產逍客擁有Dualis和Qashqai兩個名字。其實在美國市場,2018年發布并引入的美規版第二代逍客在當地被叫做“Rogue Sport”。這樣的操作,一方面規避了上文提到的“Cash Cow搖錢樹”的諧音,一方面也是想要借助美規奇駿Rogue的聲譽,來快速打響知名度。由美規逍客Rogue Sport,我們也牽出了另一類美國市場專屬的命名方式——SUV的Sport后綴。

更多類似車型

汽車之家

『2020款美規ASX勁炫(Outlander Sport)』

  在美國市場,三菱ASX勁炫不叫ASX,也不叫日本本土名稱RVR,而是叫做“Outlander Sport”,即歐藍德運動版;現代勝達(中規版英文名為Santa Fe)叫Santa Fe Sport,而我們的格越(中規版名為Grand Santa Fe)在美國才是標準版的Santa Fe。


3、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品牌

汽車之家

『俄羅斯版吉利博越(吉利Atlas)』

  吉利博越在俄羅斯等地市場定名為“Atlas”,與美規版大眾途昂同名,它既是古希臘神話中擎天神阿特拉斯的名字,也是非洲西北部地中海與撒哈拉沙漠之間2400公里長的阿特拉斯山脈的名字。為什么要改名呢?當然是因為擔心老外不會讀bo yue而影響新車的傳播推廣啦!此外,吉利博越還在馬來西亞等市場懸掛寶騰品牌LOGO銷售,并定名為“X70”,這也是中國品牌非常喜歡使用的代號。


4、為營銷鋪路

豐田Auris與豐田卡羅拉(Corolla)

汽車之家

『歐規版第一代豐田Auris』

  卡羅拉是豐田旗下最知名的家用車型之一,自1966年誕生至今已經歷了12代車型變遷。但在2006年,演化到第十代車型的卡羅拉突然在歐洲、日本、南非等地改名了——第十代卡羅拉兩廂版更名“Auris”。有消息稱,當時的豐田認為久經沙場的“卡羅拉”顯得過于老成,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逐漸下降,改名則是為了激活市場關注度。不過在堅持了兩代車型后,2018年發布的第12代車型把名字改回了卡羅拉。當前,僅中國臺灣規格的第十二代卡羅拉兩廂版保留著Auris的命名。

大眾高爾夫與大眾Rabbit(兔子)

汽車之家

『美規第五代高爾夫定名Rabbit(兔子)』

  初代大眾高爾夫在美國市場被命名為Rabbit(兔子)。大眾認為,對于當時美國的年輕人來說,Golf(高爾夫球)這項運動聽起來似乎太過高不可攀了,取名“兔子”會更符合高爾夫這款車小而靈巧的特點,從而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不過,隨后引入美國市場的高爾夫2-4代都保留了原名Golf。2005年,美規第五代高爾夫發布,該車重啟了Rabbit的命名,向初代車型進行了致敬。不過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后續引入美國市場的高爾夫GTI和高爾夫R32兩款性能版車型不得不拋棄名字里的Golf,分別定名Volkswagen GTI(大眾GTI)和Volkswagen R32(大眾R32)。而后自第六代車型開始,大眾統一了高爾夫(Golf)的命名,不再嘗試“兔子”了。

2

同車不同名的原因(下)/全球車的變遷

5、手不夠快,商標被別人搶注了

汽車之家

『第三代Clio日規版(Lutecia)』

  雷諾剛剛在東京進行了全新第五代Clio的日本國內首發。對這款車有所關注的讀者可能發現了,這款車在日本叫做Lutecia,該名稱取自法國巴黎市在高盧-羅馬時期的名字。這并非雷諾一時興起的決定,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第一代雷諾Clio進入日本市場時就已經更名為Lutecia,原因是本田在日本注冊了相同領域的商標,用于旗下的Clio經銷商網絡。


6、因特供車、姊妹車投放需求而重啟海外老車型名稱

汽車之家

『第一代本田Avancier(冠道的前身)』

汽車之家

『日規版第八代本田雅閣名為INSPIRE』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市場盛行特供車,不少合資品牌都在中國投放了當前海外市場消費者無法擁有的專屬產品,其中以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則尤為突出。舉例來說,廣汽本田中型SUV冠道(Avancier)和東風本田中型車INSPIRE,二者的名字都取自本田在日本市場推出過的本土車型上。對廠家來說,直接取用公司已經持有的商標,不僅省時、省力、省錢,老車型的歷史背景還可以為新車的廣宣進行背書,可謂一舉兩得。


7、品牌沒了,但產品不能斷

Scion Scion iA 2016款 基本型

『Scion iA』

豐田(進口) YARiS(海外) 2018款 Sedan

『美規豐田YARiS Sedan』

  Scion(非官方譯名為“塞恩”)是豐田在美國市場推出的年輕化子品牌。不過在經歷了多年發展后,其最終在2016年被豐田宣布取消。在美國發展的十余年中,Scion及旗下車型也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在品牌取消后,旗下車型恢復到了豐田產品序列當中,例如兩廂緊湊型車Scion iM由豐田卡羅拉iM接任,而后者正是其它地區銷售的卡羅拉兩廂版;與此同時,雙門跑車Scion FR-S借中期改款的機會在美國市場恢復了豐田86真身;而基于馬自達2打造的Scion iA則直接換標豐田,化身為美版豐田YARiS。


8、視當地情況規避特殊詞匯

斯巴魯力獅/斯巴魯Liberty(自由)

汽車之家

『澳規版斯巴魯力獅名為Liberty』

汽車之家

『Legacy Australia』

  從第三代車型開始,斯巴魯力獅(Legacy)在澳大利亞市場的名字便改為了Liberty(自由)。這樣的改動其實是出于對澳大利亞非營利性組織Legacy Australia的尊重。自1923年成立以來,該組織一直致力于照顧和幫扶退伍軍人和家屬。


9、因不雅詞語被迫改名

  “原車名讀音與當地語言的不雅詞匯相似”,是全球車更名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所帶來的意義沖突不可避免,由此也帶來了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本田飛度(Fit)與本田Jazz(爵士樂)

本田(進口) 飛度(進口) 2020款 歐版 混動基本型

『歐規版第四代飛度(Jazz)』

  剛剛換代的本田飛度(Fit)已經在2019東京車展亮相。經歷了四代發展,這款空間出色、性能優良的高品質小型車已經在世界多地市場留下了口碑。熟悉這款車的讀者可能了解,飛度只在日本、中國大陸和美國等少數幾個市場中被叫做飛度(Fit)。在其它地區,如歐洲、東南亞等市場,這款車被叫做Jazz(爵士樂)。其實,在飛度被引入歐洲市場前夕,本田北歐某分部曾向總部報告了一個情況:Fit一詞在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等斯堪的納維亞語系中,與指代女性隱私部位的單詞Fitta比較接近。因此在正式登陸歐洲市場前,已經印制好宣傳頁和車主手冊等材料的飛度被緊急更名為本田Jazz(爵士樂)。

現代KONA與現代KAUAI

汽車之家

『現代汽車葡萄牙官網頭圖中的KAUAI車型』

  情況與飛度/Jazz類似的還有現代旗下小型SUV KONA。KONA一詞又與葡萄牙語中指代女性隱私部位的cona一詞讀音相同,因此在葡萄牙語國家,現代KONA被以KAUAI的名字推向市場,而KAUAI的名字取自夏威夷群島中最北端的考艾島。

三菱帕杰羅(Pajero)與Montero(蒙特羅)

汽車之家

『第三代三菱Montero』

  帕杰羅是三菱汽車旗下一款歷史悠久的經典越野SUV,在中國市場亦有很高的知名度。不過在西班牙語中,Pajero的讀音與當地語言中某個不雅的詞語讀音相似(如下圖所示)……

汽車之家

  因此,三菱不得不在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如墨西哥、美國、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秘魯等市場將帕杰羅更名為Montero(蒙特羅)。相應的,在相關地區銷售的Pajero Sport(帕杰羅·勁暢)也被同步更名為Montero Sport。

更多類似情況

汽車之家

『第三代Jetta在美國以外市場命名Vento』

  除上述車型外,還有一些車名面臨的問題沒有嚴重到要改名的程度,但背后的故事同樣令人啼笑皆非。大眾Vento是第3/5/6代Jetta和一款基于Polo底盤的廉價特供三廂車型在世界多個地區市場共享的名字。其中,第三代Jetta在北美以外地區被命名為Vento;第五代Jetta在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市場被命名為Vento;第六代Jetta在南美洲部分國家被命名為Vento。

汽車之家

『基于Polo打造的特供版Vento車型』

  而代號A05的大眾Vento則是大眾自2010年起在印度和墨西哥等市場投放的廉價特供車型,與中國市場的捷達VA3、新桑塔納類似,都是基于Polo底盤打造的PQ25平臺三廂轎車。那么Vento的名字里有什么梗呢?據悉,Vento原本取義自意大利語中的“風”,但令人尷尬的是,這個詞也有“放屁”的意思。好在Jetta并沒有以Vento之名在意大利市場銷售。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菲亞特Uno在芬蘭語中意為“傻子”;豐田著名中置后驅跑車MR2與法語“大便”相似,在法國更名“豐田MR”;蘭博基尼Reventon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爆胎”;奧迪的e-tron(純電動車型專屬名稱,此前為插電混動車型名稱,后被TFSIe代替)讀音與法語“étron”相似,而后者的意思是“一坨大便”;三菱i-MiEV純電動微型車在德語中讀音與“Mief”相似,而后者意思是“發臭”;勞斯萊斯銀影(Silver Shadow)原定名銀霧(Silver Mist),但mist(霧氣)一詞在德語中是垃圾、臟污的意思,為避免被叫“銀色垃圾”,勞斯萊斯因而為其改名。


10、用數字起名總沒問題了吧?想多了,你個“250”!

汽車之家

『海外市場的C 250車型』

  說起數字,車企在中國避免給旗下車型使用“250”這個數字,其中的原因想必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最知名的案例當屬奔馳和雷克薩斯兩個品牌車型。奔馳A級/B級/C級/E級/V級/GLA級/GLC級等一系列車型在海外市場都提供250動力版本。但來到中國市場后,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車,對應250尾標的車型均“升級”成了260,而實際動力系統與海外版一致。

汽車之家

『海外市場的UX 250h尾標』

  同樣情況還發生在雷克薩斯車型上。早年間,雷克薩斯曾在中國市場推出了ES 250/IS 250/GS 250等車型,它們均搭載2.5升自然吸氣V6發動機。但后來,雷克薩斯開始有所轉變,其新一代ES 250和UX 250h車型的中規版本尾標分別換成了ES 260和UX 260h。


總結:全球戰略車型的變遷趨勢

  看完上述情況,我們其實可以總結出跨國車企在產品命名上的一些趨勢。在接連“踩雷”并總結經驗后,車企們都變得越來越慎重了;與此同時,在產品研發伊始,減少特供版本車型的布局和規劃,使各地規格車型趨于統一。

全球市場車型統一,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

  上文提及的豐田卡羅拉、福特翼虎、日產奇駿等車型,近年來都在逐漸走上“歸一”的道路。第12代豐田卡羅拉進入了TNGA時代,日規版/美規版/國際版均基于同一構架,僅細節造型方案有所區別;本田在2015年發布的第十代思域車型也終結了自第七代車型起專門推出歐版兩廂車型的歷史;上文提及的福特翼虎、日產奇駿等車型也都選擇了在保留車名差異的同時對產品進行統一。車企們將各地規格車型統一的好處多多,減少了研發和推廣工作的難度,利于成本分攤;產品線的復雜程度得到了降低;此外,這樣的做法還降低了被不同地區消費者批評“區別對待”的可能性。

全球化車型的產品命名更加謹慎,中國品牌則在走向國際化

  被“坑”了太多次的跨國車企們漲了經驗,在以日耳曼語系語種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減少以單詞形式的車名投放,轉而用代號替代,從而避免出現因語言差異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中日韓等亞洲國家,車企們則較多用英文單詞命名產品,以滿足當地消費者追求“洋氣”的消費心理。另外,細心的讀者之前可能也注意到了,以東風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為代表的部分中國品牌,也在積極補充和展示品牌的英文名稱,如Aeolus(東風風神)、Fengon(東風風光)、Forthing(東風風神)、Venucia(東風啟辰)等。

  本文應該能夠讓您對跨國車企起名時的小煩惱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您的好奇心有沒有得到滿足呢?另外,如果您還知道更多車型名字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也歡迎您在評論區中講給大家。(文/汽車之家 刁昊)

文章標簽: 企業動向 車聞軼事
文章導航
分頁瀏覽模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