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快評] 2015年的“排放門”對于大眾來說是一次傷筋動骨的打擊,大眾不僅僅為此付出了近240億歐元的損失,高層的全面洗牌、巨大的財務負擔和技術性的課題都讓這艘工業巨輪不得不調整前進的方向和節奏。找回信譽、挽回損失、重振競爭力,大眾需要在未來十年內塑造新的戰略基石。
2016年,大眾集團發布了“TOGETHER–Strategy 2025”(中文直譯為攜手共進-2025)戰略,明確提出了在2025年之前要推出30款電動車,同時提到的零部件業務調整、加大技術投資等舉措也都涉及到了電動化的內容。毫無疑問,電動化是大眾這十年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大眾重振旗鼓的核心力量。
雖然大眾在中國已經推出過電動化產品,但我認為2019年才是大眾在中國電動化發展的真正起點。這一年大眾MEB平臺在中國正式落地,ID.系列甚至是該系列的中國特供版都悉數亮相,可見中國市場在2025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已經相對成熟。隨著大眾電動車項目的導入,我們看到眾多海外車企在近年內都會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力,這其中不乏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下半場,即將拉開帷幕。對于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新勢力以及力求轉型的傳統中國車企而言,狼真的來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聊一聊大眾的電動車戰略是如何一步步落地的,眾多海外車企在國內市場有什么樣的規劃,以及這一切對于中國新能源市場將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全文導讀:
●南北大眾都會有純電動SUV在近年推出;
●斯柯達和奧迪的純電動SUV也將隨之國產;
●MEB和PPE平臺將成為大眾集團新的搖錢樹;
●眾多海外品牌發力,未來五年對于中國品牌將是巨大考驗。
★大眾的電動化之路
●戰略一年一調整:大眾是電動車規劃最多的企業
在2016年發布的“2025戰略”中,有這么幾項數據:在2025年之前推出30款電動車,到2025年其電動車的銷量達到200-300萬輛之間,占總銷量的20%-25%。在“排放門”事件的刺激下,2016年發布的“2025戰略”對于大眾來說是不僅僅是加速電動車發展的明確信號,也是刺激品牌信心的重要舉措。
僅僅在1年之后的9月,大眾集團正式發布了“Roadmap E”戰略,這次的戰略在細節上更加明確,目標也更加的宏大,這才是大眾做好充分評估和準備后拿出來的戰略方案。該戰略中提到,到2025年,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將推出共計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以及30款插電式混動車型。此外,最遲到2030年,其在全球范圍內的300余款車型均將推出至少一款電動版本。銷量方面,到2025年,大眾電動車的年產銷量將達到300萬輛。也正是從“Roadmap E”戰略之后,大眾集團開啟了MEB平臺量產車項目的招標程序。
在2018年和2019年,大眾繼續以每年一次的頻率對電動車規劃進行調整。在2018年發布的5年規劃中,提到在2023年之前投資440億歐元用于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在2019年對媒體公開的規劃中,則表示2023年前的投資中,會有300億歐元專用于電動化,2028年前推出的純電動車型要達到70款,屆時電動車的累計產量要達到2200萬輛,到2030年,歐洲與中國生產的大眾汽車中電動車占比要超過40%。
而就在幾天前,大眾官方再次宣布,在2020年至2024年間將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以及數字化領域投資600億歐元(約4646億人民幣)。其中,純電動領域的投資就高達330億歐元(約2555億人民幣)。按照計劃,到2029年大眾將推出75款純電動車型以及60款混合動力車型。而到2029年,純電動汽車的累計銷量將達到26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銷量將達到600萬輛。
經過多次的更新和調整,大眾帶來的是全球車企中最宏偉的電動車規劃,我們也看到中國市場在大眾未來的規劃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MEB平臺到底有什么優點:空間、性能、安全、網聯,當然還有省錢!
MEB平臺是大眾集團走向電動化的核心平臺,它的優劣決定著大眾在下一階段戰略的成敗。當然,作為全新打造的純電動平臺,它相比于我們目前熟知的MQB平臺還是有不少優勢的。
空間方面,該平臺采用平板式電池模組布置,使得車輛擁有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后懸,帶來更寬敞的內部空間,相比于MQB平臺直接提升了一個級別。性能方面,電動車先天性的加速優勢不用多說,MEB平臺車型0-100km/h加速最快可在6秒之內。此外,電池包嵌入車底中央,可實現接近50:50的重量分配,提升車輛的動態表現。
安全方面,MEB平臺的電池模組采用優化后的安全設計,配備有防沖撞的鋁合金外殼,提升了安全性。網聯方面,依托于全新的電子架構,該平臺車型可兼容實時更新的軟件和硬件,同時也兼容了更新的車載輔助系統、信息娛樂系統以及控制和顯示系統等。
以上均是技術方面的優勢,MEB平臺對于大眾集團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同樣重要。大眾汽車CEO赫伯特·迪斯近日就提到,“相比e-Golf,大眾ID.3(參數|詢價)的生產制造成本降低了約40%,節約的部分主要來自于電池和電力系統;而將整座工廠專門投入到電動車型的生產,其成本也將比燃油車/電動車混線生產要顯著降低,低大約5%-10%!
MEB平臺的規模效應的確會讓其他品牌羨慕不已。就拿純電動緊湊型SUV這個級別來說,大眾這邊有ID.4,斯柯達有VISION iV量產版,奧迪有Q4 e-tron。同一平臺、同一級別,奧迪、大眾、斯柯達轉眼就能帶來高低搭配的多款產品,簡直沒有人性。規模效應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更短的生產時間、更低的原材料成本和分銷成本,讓大眾在成本上壓縮到最低。
●大眾通過ID.系列概念車,展示了MEB平臺的巨大能量
其實從2016年的“2025戰略”發布開始,大眾就開始以每年1-2款的速度發布了多款ID.系列概念車。如果你是一個細心的人,會發現每款ID.概念車都代表了一類車型。沒錯,大眾通過ID.系列概念車展示了MEB平臺強大的擴展能力,它將成為大眾集團旗下多個親民品牌絕大部分電動車型的基礎平臺。
2016年首先發布的ID. Concept就是即將上市的ID.3的原型。它是大眾MEB平臺上的首款概念車,它的量產版也是MEB平臺上的首款量產車,它展示的是MEB平臺上的掀背車方案。
2017年發布的ID. BUZZ是在向經典的T系列車型致敬,但這樣的外觀設計僅僅是一個煙霧彈,它所代表的是MEB平臺在廂式車型(VAN/MPV)方面的擴展性。
同年,大眾還發布了ID. CROZZ概念車。這款SUV概念車是在上海車展期間正式亮相的,不難看出中國市場將是這款車的主要陣地。時間給了我們答案,這款車的量產版已經于11月在上汽大眾安亭工廠下線,當然一汽-大眾也有對應的車型,我們后文會進行詳細介紹。
2018年初的日內瓦車展上,ID. VIZZION正式發布,當時就有消息稱這款車將是電動版輝騰的設計雛形。無論會不會有電動輝騰的面世,大眾通過這款車展示了科幻+運動+奢華的轎車方案。言下之意,便是MEB平臺上打造一款旗艦轎車,并非難事。
2019年初發布的ID. BUGGY是一個呆萌范兒十足的電動小怪獸。BUGGY是一種后輪驅動的純沙漠用車,大眾ID. BUGGY則展示了MEB平臺同樣可以擴展到越野車上,敢于這樣命名也表明其對這款車機動性的自信。
而在今年的上海車展前夕,大眾又帶來一款SUV概念車——ID. ROOMZZ,相比于之前的ID. CROZZ概念車,這款車定位一款大型SUV車型,可以理解為未來大眾旗艦SUV車型的原型。
在覆蓋了轎車、廂式車型、SUV、越野車等級別之后,將MEB玩得熟透的大眾繼續秀技。不久前發布的ID. Space Vizzion是一款將優異空氣動力學設計與大空間結合的車型。它的空氣阻力系數僅僅為Cd 0.24,車內空間堪比中大型車。這款車將會在2021年底量產,并在國內上市。
總結一下,三年時間中,大眾通過數款風格不同的概念車展示了MEB平臺在車型、空間、技術方面的靈活性和先進性。打好了基礎,接下來大眾將會基于這些概念車帶來一款又一款全新的產品。要知道,ID.系列僅僅是大眾品牌的概念車,斯柯達、西雅特和奧迪等品牌在MEB平臺上也有多款概念車推出,如此計算,這將是一個龐大的產品陣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