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回顧
本段內容摘取自我撰寫的試駕文章《重獲駕駛樂趣 試駕長安福特銳際2.0T》,部分內容有刪改。
首先不得不稱贊的是,對于銳際(參數|詢價)的動力表現,我豎雙手大拇指點贊,這可能是我目前開過的這個級別緊湊型SUV中,動力表現數一數二的車型。接近400牛·米的扭矩絕不是紙上談兵,在城市中穿行它都能夠給予你一種動力過剩的感覺,油門踏板無需踩下太多,車輛便會隨時輕盈的加速出去,且這個力道能夠持續給到,太棒了。
油門踏板與剎車踏板的設置有些敏感,這一點會讓我想起許多曾經日系車的調校方式,都是在前段表現的興奮異常,那種一觸即發的感覺。就我個人感受而言,油門踏板這樣的設置或許是為了令駕駛員有一種動力強勁的錯覺,而對于銳際來說,這個錯覺是實打實的囊中彈藥,隨需隨用,還算容易控制。但剎車踏板這樣的設置會顯得不太線性,需要駕駛員多熟悉熟悉,才能更好的掌握。
8速自動變速箱不支持手動模式,需要手動模式只能購買頂配的ST-LINE版本了。官方針對變速箱的換擋邏輯、策略進行了新的設置和標定,很明顯在行進中換擋動作非常麻利,也很平順,但低擋位行進時,終究還是會存在很偶發的低頻次頓挫,但無傷大雅。
底盤的整體設定很扎實,這也是這臺銳際最令人驚喜的一點,包括對于路面細碎的顛簸處理的比較合適。懸架和彈簧絕不是那種軟的出奇的類型,反而為了更突出年輕化特點,這臺銳際的懸架和彈簧調校的很有韌勁,整體很緊繃,面對一些路面跳動回彈的很快,那種拿捏的度絕不是犧牲大量舒適性換來的,給人一種濃濃的高級感。另外,它配備了輕量化鋁合金懸架,擁有更輕的簧下質量,比傳統材質減重超過50%。
五種不同的駕駛模式中,標準模式、ECO模式以及運動模式服務于正常的一般道路行駛使用,差異主要在于動力響應以及變速箱換擋時機,每個模式間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而剩余的雪地沙地模式以及防滑模式,則是為了滿足惡劣路面強化四驅系統使用。
如果讓我形容這臺銳際的駕駛感受,它絕不是以往緊湊型SUV那種單純居家的類型,一方面它注重最直接的動力表現,給予駕駛員感官上的刺激。另一方面,路感的反饋沒有被完全的過濾干凈,適度的傳入車內無形中也增加了駕駛員的樂趣。在如今市場中絕大多數產品都在一股腦追求舒適之時,銳際恰好能將舒適和年輕運動整合在了一起。
新車背景
第一代福特翼虎誕生于2000年,由福特與馬自達合作研發,在不同地區市場擁有不同的命名,且懸掛不同品牌LOGO。由于不同地區市場的情況有所差異,第一代翼虎在澳洲、臺灣等地區歷經了數次的“特供改款”,生命周期延續到了2012年。
『第一代翼虎末期款(2010款,臺灣福特六和生產)』
『美規版第二代翼虎(2007-2012年)』
『歐版第一代Kuga(2008-2012年)』
從2007年的第二代產品開始,翼虎分為歐版與美版兩個版本,其中美版車型采用了方正的美式設計風格,繼續基于CD2平臺打造;歐洲市場則命名為Kuga,基于C1平臺打造,并且采用了全新設計風格,代替了歐規版Maverick車型。
『第三代翼虎』
第三代翼虎車型,美版與歐版車型終于合二為一,重新回歸全球戰略車型,新車依舊采用C1平臺打造。2013年初,長安福特將第三代翼虎引入國產,并一直銷售至今。
競爭對手
『豐田RAV4榮放』
『一汽-大眾探岳』
作為緊湊型SUV市場的主要成員,銳際勢必將面對包括本田CR-V、豐田RAV4榮放、日產奇駿在內的多款熱門同級別車型的競爭。另外像大眾探岳、別克昂科威、雪佛蘭探界者等入門中型SUV,也會與銳際形成一定的競爭關系。
● 總結
中國的緊湊型SUV市場向來競爭激烈,因為這個市場從不缺乏任何品牌的主力車型。作為繼承過去翼虎位置的新產品,銳際從設計上變得更加年輕大膽,內飾的全面提升也有目共睹。對于價格來說,畢竟先期上市的均為2.0T車型,未來推出更小排量版本后,價格預計將有所下探。但對于銳際來說,它依舊要面對這個市場的強烈競爭,畢竟同級別同價位可選擇的產品很多。想要異軍突起,銳際還需要有些實打實的競爭力。(文/汽車之家 周宇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