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不存在的
出口、投資及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個引擎。從消費端看,因為對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企業正有條不紊地復工復產,許多人都寄望于疫情緩解后,被壓抑的需求重新釋放,“報復性消費”已成為社交媒體的熱詞。然而,企業倒閉、裁員、減薪等無不在疫情期間輪流上演,沒有了收入,需求端受阻。
“我已默默地把曾經卸載的拼多多軟件重新安裝上”、“錢包空了,我想知道‘報復’誰?”、“現在經濟危機來臨,要盡可能備現金”......這些都是網友們的花式調侃。雖然為迅速拉動在疫情期間幾乎停滯的消費,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正為購買汽車等大件商品提供補貼,并延長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2年等舉措,但從終端消費者的反應來看,今年買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容樂觀。
全球需求端不給力,汽車制造商現金流不足,上游供應鏈日子更不好看!肮疽淹锨饭⿷毯脦浊f元,整體項目已停工,沒有東西可以貸款,金主爸爸再不投錢將餓死!眹鴥饶持燔囆聞萘ζ髽I員工與汽車之家溝通時表示。與其他現金密集型的企業不同,不少車企的流動負債高于流動資產。當汽車在售時萬事大吉,但當不景氣發生時,現金流就會被迅速消耗,特別是面對很難預判的疫情時。
IHS Markit預測,2020年美國汽車銷量將達到1440萬輛,同比至少下降15.3%。歐洲市場銷量將下降近14%,全球汽車銷量預期將同比下降超過12%,至7880萬輛,這將比十年前經濟大蕭條期間8%的降幅還要大。
■進口斷貨“灰犀牛”預警
按常理分析,如果海外疫情進一步擴散并持續時間較長,進口供應鏈將面臨嚴峻挑戰,甚至可能對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帶來瓶頸制約。當然,如果國內的終端消費需求也有明顯下滑,則這方面的供給沖擊將有所緩解。
目前來看,中國汽車零部件需要依賴進口的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和元器件,如高強鋼鋼板、鋁板、汽車電子芯片等中高端、精密加工產品。從細分市場來看,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的占比近八成。目前,上述四國的生產過程均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中國企業面臨的供應鏈風險將是一個現實問題。
雖說博世、大陸、采埃孚、偉世通、法雷奧等跨國零部件制造商都已經在中國加大了本土化生產,但這些企業的部分材料和基礎配件仍然需要從海外進口?鐕悴考髽I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如果一旦斷供,就會對正處于恢復中的國內汽車生產和銷售帶來新的沖擊。中國汽車行業確實應該重新審視供應鏈的管理能力。
咨詢公司Gartner研究供應鏈的副總裁德慕克稱,已經采用先進供應鏈技術的公司可能會在未來2-3個月內恢復一定的狀態,但無法避免受到傷害,可能需要6-9個月的時間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并使之重新恢復正常運轉。
■結語:
經濟可以復蘇,而人不能起死回生。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和死亡,全世界都在承擔經濟上的巨大損失。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既始料未及也并未終結。中國已經打贏了疫情前半場,而后半場我們跑不了,要陪著全球走完防疫的全程。離開中國供應鏈,世界不能正常運轉,世界需要我們,我們同樣也需要世界。(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