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大屏永遠不懂按鍵的“爽”
集成各種按鍵于一身的中控大屏就一定是未來嗎?至少目前看起來,還有很多安全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很多人將中控屏的這種改變類比為手機領域里功能機到智能手機的進化,顯然這種比喻并不恰當。手機作為通訊工具,我們的眼睛可以始終保持在手機屏幕上,而汽車的本質是一個出行工具,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將直接影響到車主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英國道路安全推廣組織IAMRoadSmart發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駕駛員在行車時操作蘋果CarPlay或安卓Auto相關功能的過程,危險程度可能比起微醺程度的酒駕還要高。當使用觸控屏操作時,駕駛員對路面情況的反應時間,會增加多達57%和53%。
也正因為考慮到安全隱患,在去年7月,馬自達決定未來所有新款車型將全面取消大尺寸觸控屏,只保留一個小尺寸顯示屏呈現車輛重要信息,而這一決定在之后上市的昂克賽拉(參數|詢價)上得到印證。
『馬自達3 昂克塞拉中控界面』
根據馬自達公司官員的說法,這不是一項草率的決定!拔覀冊谘芯窟^程中發現,當駕駛員觸及車內的觸摸屏界面時,他們會無意中扭動方向盤,迫使車輛偏離行車道!瘪R自達北美人機接口與信息娛樂工程師負責人Matthew Valbuena說道。
“回歸傳統”,馬自達并不是孤例。本田近日也宣布海外版全新一代飛度將會回歸傳統物理按鍵,取消空調觸控模板等功能設計,旨在減少觸控屏操作對于駕駛員的干擾。實際上,隸屬于本田旗下的謳歌品牌,RDX車型本就采用的是非觸控屏車機系統。
『本田飛度』
“功能鍵改成觸摸按鍵是反人性的”、“我相信大多數用戶喜歡觸摸屏只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時尚,但使用起來并不方便”、“當人開車時,精力應該都花在注意路況,而不是在一塊觸控屏的子菜單中翻找、點擊某個功能”,針對集合了物理按鍵功能的觸屏,有不少網友給出了這樣的反饋。大家不妨試試,在桌子上放一臺平板電腦,眼睛朝前看,你能不能輕松地輸入開機密碼。
實際上,物理按鍵可以喚醒人腦的動作記憶,駕駛者可以使用手邊的旋鈕、按鍵控制,讓車輛功能更易于掌控,雙眼可以始終關注道路情況,無需再探身去操控屏幕。從心理學來說,按鍵還能給人一種滿足感。哈弗大學心理學教授Ellen J.Langer認為,人們對控制的感知十分重要,它能減輕壓力,而按鍵是讓用戶感知對產品控制的一個很好的載體。
■多模交互可媲美實體按鍵的體驗
事實上,無論你接不接受,大屏取代物理按鍵是大勢所趨,但前提是必須將自動駕駛作為最重要的接口。未來,車載大屏應該是語音控制、手勢控制、智能感應等功能的集合,帶來媲美實體按鍵的盲操體驗。
此外,車載語音是滲透率提升速度最快的汽車智能互聯產品,典型的應用場景為語音助手,如蔚來汽車的NOMI語音系統。據相關調研機構顯示,車載語音識別系統2019年初滲透率為34%,同比提高53%。
相比合資品牌,中國品牌在車載智能語音控制系統走在了前列。在產品落地方面,搭載科大訊飛飛魚系統2.0的廣汽GS8,能通過語音流暢地控制空調溫度、車窗開閉以及語音導航、音樂、資訊等功能;由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基于AliOS操作系統聯手打造的斑馬智行已應用在榮威、名爵、上汽大通、東風標致、福特等品牌汽車上。此外,還有長安in-Call、吉利GKUI智能生態系統、北汽紳寶AI智能網聯等系統都把語音控制作為人機溝通的主要方式。
『蔚來汽車的NOMI語音系統』
語音控制確實增強了人車間的互動,但盡管如此,消費者對于目前主流的語音控制系統仍有不滿意的聲音。比如,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太糟心,車內聽音樂,或者打開車窗后,外面傳來的風噪聲就會影響系統正確識別等。而手勢功能應用單一,目前依然不夠完善,且2019年市場滲透率僅占0.88%。想要實現和實體按鍵相似的便利性,車載大屏依然任重而道遠。
可見,依靠單個模式無法滿足用戶的期望,未來的人機交互系統需要更加智能化、理解用戶的交互意圖。因此,多模態融合是必然發展趨勢。如寶馬即將于2021年推出的iNext電動SUV量產車將首次搭載多模態自然交互功能,該功能允許駕駛員在不同狀態下,同時使用語音、手勢和眼神與車輛進行交互。
■結語:
喬布斯曾說,“我們必須首先從用戶體驗出發,繼而再回來考慮技術上的可行性。”顛覆式創新并不是把一堆高科技的東西堆砌在一起就是一個好產品,還需要考慮使用環境場景。即使我們已經習慣了手機、電腦等觸屏產品,但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在自動駕駛尚未普及的當下,還要必須考慮到安全問題。如果有一天,自動駕駛真正進入我們生活,那個時候的物理按鍵或許就沒那么重要了。你是物理按鍵的擁躉?還是新時尚“觸屏按鍵”追隨者?歡迎留言討論。(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