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與內飾設計
前面我們介紹了比較多的ID.3誕生背景信息,相信大家能夠感受到這款車對于大眾的特殊意義。或許您已經對它產生興趣,接下來編輯將帶著大家從外觀造型到內飾設計以及性能配置,詳細的去了解一下這款車。
大燈的設計比較犀利,周圍一圈黑色煙熏造型讓前臉看起來比較酷炫。雖然這臺車的定位并不算多高,但能夠明顯感覺到大眾對于它所傾注的“小心思”還是不少的,就比如當車主解鎖車輛時,這臺車可以展現出比較有儀式感的迎賓燈效果。
車身側面的線條較為簡約干練,A柱的三角窗面積很大,大眾有意強化了前排乘客的視野感受。值得一提的是,汽車之家德國特約編輯Juergen Zoellter曾經在這款車發布之前就搶先試駕了原型車,具體的試駕內容請點擊鏈接(傳送門:從引領到跟隨 全球搶先試駕大眾ID.3)查看。在它試駕的過程中,發現該車A柱三角窗的位置在行駛時會有比較明顯的噪音,不知道在量產版車型上該問題是否得到了改進,汽車之家也將在拿到實車后做進一步測試。
總的來說,ID.3的外觀與以往大眾家族化的設計語言發生了明顯變化,整體趨于更年輕時尚的造型,不過這不影響我們能夠在馬路上輕松認出這是一輛大眾汽車,因為它的整體外形與高爾夫還是保持了比較高的相似度。
或許會有人擔心這樣的儀表設計會不會影響駕駛員獲取信息,從官方發布的行駛界面圖片來看,它主要通過三個模塊分別顯示車輛輔助駕駛狀態、行駛信息以及導航信息,非常簡潔直觀。只是由于體積小,它無法給您傳統的指針儀表造型,但我們真的需要嗎?
這項配置相比傳統的抬頭顯示能夠在前風擋上投射出更大尺寸的畫面,因此它不僅能夠顯示實時車速、道路限速,還能根據導航信息通過AR方式顯示行進路線指引。
另外值得一提的設計是在儀表臺與前風擋玻璃的交匯位置,大眾還為ID.3設計了一條貫穿式的燈帶,它就像蔚來中控臺中間位置的Nomy機器人一樣,是乘客與車輛人機交互的窗口,當駕駛員呼喊口令激活語音助手時,這里會閃爍;當導航顯示車輛該轉彎時,這條光帶也會動態提示你方向。
ID.3的全景天窗尺寸很大,能夠帶來非常不錯的視野;蛟S您從圖片中看出它沒有遮陽簾設計,不過不要擔心,天窗玻璃有防輻射涂層設計,可以阻隔陽光的熱量。不過這項配置在國外為選裝,不知道進入國內后會不會成為標配。
總的來說,ID.3的內飾設計展現出了明顯的年輕化取向,從實際表現上來看也的確做的不錯,而AR HUD、全景天窗以及作為選配的Beats音響等配置則增強了該車的使用體驗。我們還發現這款車并未強調豪華感的營造,這也預示著該內飾設計有著較強的成本控制,如果能夠最終體現在價格上面,相信對絕大多數消費者是件好事。
◆動力與質保
大眾ID.3信息匯總 | |||
版本 | 電池容量(kWh) | WLTP續航里程(km) | 峰值充電功率 (交流/直流) |
基礎版(非官方命名) | 45 | 330 | 7.2kW/50kW |
1ST版 | 58 | 420 | 11kW/100kW |
長續航版(非官方命名) | 77 | 550 | 11kW/125kW |
在充電方面,首批使用58kWh電池容量的ID.3 1ST可以使用11kW交流充電樁,直流快充的最大功率可以支持到100kW,而77kWh容量版本的車型能夠實現11kW交流充電的同時,還擁有125kW的直流快充能力;基礎版的45kWh容量版本只能實現7.2kW的交流充電功率,其直流快充的最大功率為50kW,不過可以選裝100kW的直流充電機。
◆總結:前路危機四伏
大眾現任CEO赫伯特·迪斯在業內有一個綽號,叫“成本殺手”,就是他善于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從而盡可能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作為一款定位并不高的緊湊型車,ID.3想要成功無疑需要非常良好的成本控制。根據迪斯的說法,這款車的成本將比e-Golf降低近四成,這或許意味著它的定價將會十分親民。
不過無論是特斯拉,還是國內的智能電動車造車新勢力們,都不會眼瞅著傳統車企轉型成功。它們會以靈活的產品策略、價格戰以及更高的產品附加值來與轉型中的傳統車企激烈戰斗,就像手機行業的小米、魅族、OPPO等。因此即便大眾解決了軟件問題,如期將ID.3上市,該車的很多配置可能也很難匹及同級別國產車型。大眾汽車現在只是握住了進入智能電動車領域的門鑰匙,但未來依然前途未卜。究竟手機行業變革的歷史會不會在汽車行業再次上演,我們不妨拭目以待。(圖/文 汽車之家 胡永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