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關系:產業鏈競合將重構
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沖擊下,汽車產業鏈里的“競合”效應正在被放大,“1+1>2”不是假設,而是無數企業試水后寫下的商業邏輯。從此次北京車展的情況看,軟件定義汽車正在引領行業風潮,未來主機廠和供應商的關系正在重構。
在北京車展的ARCFOX αT預售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和麥格納斯太爾亞洲區副總裁Klaus Drobnak等人也現身為ARCFOX αT站臺。“與華為合作是一次變革,ARCFOX負責硬件,華為負責軟件,雙方分工明確。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北逼履茉纯偨浝韯⒂畋硎。
『ARCFOX αT』
“汽車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買車以后像智能手機一樣通過不斷地OTA升級,享受更好的體驗!毙熘避姳硎,“這個過程中,傳統的部件廠商與車企買賣式的商業模式就不適合了,必須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才可能應對特斯拉這種垂直整合的競爭!
業內一致認為,在自動駕駛的技術路徑上,正從單車智能向車路協同轉變,因此行業協作、上下聯動的跨領域合作將成為未來5年的主旋律。
本屆北京車展期間,比亞迪DiLink與蘑菇車聯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交通上展開合作。具體來看,在全國首條開放式5G商用車路協同示范路上,雙方初步實現300余個交通關鍵事件場景。與此同時,在比亞迪量產車型秦Pro EV開發版上展開車路協同引導的自動駕駛測試,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演進。
『基于車路協同秦Pro EV開發版顯示十字路口碰撞預警』
無獨有偶,零部件巨頭博世與騰訊在車展期間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拔磥淼囊苿映鲂挟a業將會更加龐大而豐富,這不僅需要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應用,也需要整個出行生態內的互聯互通,產業伙伴的合作和共享!辈┦乐袊鴪绦懈笨偛眯齑笕┦勘硎,“雙方開放合作能為用戶打造體驗更好、更有價值的出行服務!
此外,企業“競爭”的概念已逐漸模糊,“友商”是業內喜歡用的一個代名詞。小鵬汽車首席人才官兼銷售副總裁廖清紅在與汽車之家溝通時表示,“獨樹不成林,即便是強大的特斯拉,如果沒有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度也是舉步維艱!
在廖清紅看來,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來、小鵬、理想等企業,大家一起在這個“舞臺”上跳舞,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這才是一個健康發展的過程。就如過去,華為內部稱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等企業為“友商”,大家一起共同成長打造整個產業鏈,最終靠產品和服務獲得老百姓的喜愛,這才是生命力。
■新元素:年輕化與文化融合
本屆車展還能洞察到一個新元素,即年輕化與文化的融合。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統計,到2021年,城市消費的每100元,有70多元是年輕人花出去的。
“年輕化”成為各車企高打的口號,“Z時代”“潮范兒”等成為汽車品牌口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匯。每款新車、每場活動,仿佛都或多或少有“專為年輕人而生”的意味。
上汽通用汽車凱迪拉克品牌總監劉震在展臺交流中表示,“目前凱迪拉克所有車型中,近50%比例的消費者來自35歲以下”。
此外,凱迪拉克的女性消費群體占比在33%的水平。劉震認為,“年輕化”的過程中,女性已經成為購車的一個非常大的族群,我們不是希望品牌向女性化方向走,但寄希望于這個品牌在女性決策的時候,不要投反對票。
長安汽車在本屆車展發布會中有提及UNI-T用戶結構,90后用戶占比高達55%,顯著高于長安自主品牌整體水平。
『長安UNI-T』
“要應對一線合資企業的產品下壓的壓力,我們要直面與合資企業的競爭”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表示,“除了產品本身,長安還通過UNI星球社交圈、駕駛日志分享、魔改街區等方式,不斷提升對90后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UNI-T自6月上市后銷量迅速攀升,7月和8月銷過萬輛!
需要強調一點,年輕一代消費者在文化上更加自信,故宮的走紅就根植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同樣的,Z世代對于產品的認知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理智,這就意味著品牌的敏感度不再那么高,這也正是中國品牌的機會。
『在榮威展臺,匠人們通過技藝、色彩等展現傳統文化的內涵』
在本屆車展上,榮威將中國文化注入到汽車設計中,完成從形到神的轉變。榮威RX5 PLUS匠心國潮珍藏版是慶祝故宮建成600周年而打造,在原本就定位“新國潮智聯網SUV”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國潮特色。
“不光要把規模做大,更要以用戶思維來做轉型,打好‘新’、‘國’、‘潮’三張牌則是上汽榮威成功轉型的抓手!鄙掀瘓F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表示。
『榮威RX5 PLUS匠心國潮珍藏版』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張揚的設計、高規格的性能表現,是表現年輕化的硬核實力。但這僅是目前打造“年輕化”的第一步。未來5年,隨著智能汽車的大規模普及,會有云技術、芯片等各種應用系統,如何讓消費者理解,其間需要大量的轉化。這也為車企接下來如何講好“年輕化”的故事,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
■總結:
從新技術、新路線、新關系、新元素四個角度,本文對未來5年汽車發展趨勢做了預測?偨Y來看,當新元素不斷進入,當技術路線模糊,當消費群體改變,當產業融合不斷發生,當宏觀環境的外部因素猝不及防時,車企的快速升級和轉變正成為其新的競爭力,誰都希望不被產業顛覆,而是借助顛覆推動一波新增長。(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