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驚四座的蜂巢易創
內燃機,還能榨一榨!
最近幾年新能源車井噴,各國紛紛發禁售燃油車時間,一個個發新能源技術發的不亦樂乎,反倒是發動機技術漸漸式微,弄得內燃機們有種“我是舊時代的殘黨,新世界里沒有能載我的船”的失落感。
蜂巢易創表示,內燃機還能榨一榨。2019年,蜂巢易創發布了4N20發動機,其熱效率達到38.3%,打破當時奇瑞創下的國內內燃機最高熱效率37.1%。蜂巢易創這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可達245馬力(180kW),峰值扭矩385N·m(當時數據)。目前三代H6的2.0T車型搭載的就是這款發動機。
『2019年蜂巢易創發布的4N20發動機』
安靜了一年后,今年6月,蜂巢動力(蜂巢易創下面的公司,具體關系見下面的圖)揚眉吐氣了一把,一口氣發了八個新發動機(點擊《長城發布八款發動機》詳細了解),讓人應接不暇,其中一款采用稀薄燃燒(一種提高空燃比的方法)的2.0T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5%,這個數字已經能讓日系顫抖了。
蜂巢動力此次發布的8個發動機,熱效率都在40%以上,雖然說具體的油耗表現不單單取決于熱效率,但這就像智商高的不一定能掙大錢,但誰不希望自己智商高一點呢?雖然目前它們還未量產裝車,但最快年底,第四代1.5L發動機就會與我們見面。
有趣的是,這次的8個發動機中還有一臺氫氣發動機,它并非豐田那種氫燃料電池車,而是搭載氫氣專用直噴技術,類似“把氫氣當油燒”的感覺,同時其對氫脆(氫溶于鋼,聚合為氫分子導致鋼形成裂紋)的抑制、缸內火焰傳播等氫氣發動機常見問題都有改進。長城也是為數不多的發展氫能源產業鏈的車企,甚至提出其高端品牌(或名為沙龍)未來會主打氫電雙能,因此這款氫氣發動機或許會在未來大放異彩。
雖說現在的蜂巢和長城手握一支發動機軍隊,但作為中國品牌,外購、逆向的路子也不是沒走過。當年初代H6搭載的是三菱的發動機,2.0排量最大功率不到100kW;隨后2012款車型上換了一個三菱的2.4L的發動機,最大功率120kW,這數據現在看起來非常的離譜,我翻看當時汽車之家的文章,編輯點評為“從技術角度來看幾乎沒有先進性可言” 。
『4G15T』
2010年前后,長城開發了4G13和4G15發動機,然后給4G15掛了一個渦輪,做了個4G15T,讓自己邁入了“帶T”的行列。后來還有性能更好的4G15B,其最大功率110kW,數據高過當時不少小排量發動機,比如大眾的EA111(1.4T,96kW),但對比當時比較先進的本田1.5T(141kW)還是有點差距。
『搭載于三代H6的GW4B15A 1.5T』
轉眼看今天,三代H6擁有自研的GW4B15A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24kW和GW4N20 2.0T發動機,最大功率155kW,不得不說一句,十幾二十年前你說中國品牌抄襲可以,但現在再這么說,非蠢既壞。
2.0T雖然夠猛夠用,但“保定庫里南”怎么也得安排個更大排量的吧?別急,蜂巢易創還有3.0T,該發動機采用V6布局,最大輸出功率260kW、峰值扭矩500N·m。
變速箱,還能再加幾個擋!
與之匹配的9AT/9HAT變速箱也值得一提,9AT則采用縱置布局,可承受最大600N·m的扭矩,加上P2電機后,可承受750N的扭矩,成為大排量高扭矩發動機的絕配。此前坦克300的8AT縱置變速箱是采購的采埃孚,相信后續會慢慢切換成自己的產品。(點擊《長城3.0T+9AT動力總成解讀》了解更多)
除9AT外,蜂巢易創還有9DCT變速箱,這可是全球第一個9DCT,除此外最多擋位的DCT可能是謳歌CDX的8DCT。這款DCT采用橫置布局,也支持混動,并且比三代H6那款7DCT,尺寸也沒有變大,反而更薄了。對比上述9AT,DCT變速箱有傳導效率高、響應迅速的特點,同時無法承受過大的扭矩,其能承受的最大扭矩為400N·m,但它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戰場,在匹配2.0T發動機后,安裝在WEY摩卡身上。
電驅動,拿來吧你
除了燃油驅動,蜂巢易創在電驅動方面也有布局,其擁有45kW和110kW電機,適配微型及緊湊型產品。同時蜂巢易創還有一款2擋減速器,這可是高端貨!大家想想目前見過的電動車,大部分搭載的都是“單速變速箱”,這是因為電機本身的特性在0轉速就能爆發大扭矩,不需要變速箱輔助起步;并且高效區間覆蓋的轉速范圍廣,也不用變速箱維持電機處于高效區間,那么2擋減速器的作用就是性能。因此我們或許能大膽推測,長城未來會推出主打性能的電動車,說不定會從“貓”升級成“豹?
蜂巢易創與蜂巢能源一樣,是長城自己的動力系統提供商。在滿足自己的需求后,也可以為其他車企提供動力系統,目前中國還未明確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插混、增程、48V等依靠發動機的動力形式依舊是過渡期的實用產品,因此蜂巢動力還大有可為。
編輯點評:
一句話,中國品牌不想被卡脖子。
燃油車方面,中國品牌的三大件被黑的太久了,受制也太久了,近幾年發動機還好,主流中國品牌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產品,但變速箱還是很難擺脫采購。雖說海外品牌也采購變速箱,但愛信有豐田參股,寶馬和采埃孚老夫老妻,年歲尚淺的中國品牌很難與外國供應商建立這種牢不可破的聯盟。并且實際上,沒有大的汽車品牌靠采購發動機和變速器活著的,看看大眾、通用、日產和本田,誰沒有自己的變速箱?總之我可以不用自己的,但不能沒有自己的。
新能源方面,動力電池也是中國品牌實現彎道超車,助力實現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術,雖然目前中國品牌寧德時代居TOP地位,但外資LG、松下等企業也不容小覷,要時刻小心這些猛虎的反撲。另一點,從過去到現在, “整車廠就是拼裝廠”這種言論就沒有停過,智能汽車的時代到來后,供應商強大的車機芯片、自動駕駛輔助以及電池技術使得這種言論更加盛行。但我們依舊能看到,長城、比亞迪這樣的中國品牌一直在努力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發動機、變速箱、電池、IGBT等技術逐漸被攻克;蔚來等新勢力在擺脫危機后,也開始自研芯片,力爭做到不被別人卡脖子。
跳出汽車工業,放眼整個科技與制造業,從港珠澳大橋到復興號高鐵,再到懸停在河南上空的無人機,中國的研發人員始終有這樣的攻堅精神,始終有這種靠自己的精神。我們也相信,這樣的中國品牌和研發人員的努力終會有回報。(文/汽車之家 邢月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