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車首發] 9月6日,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我們的前方報道團隊和YESAUTO團隊第一時間發來了相關信息。本次車展上有將近50余款新車亮相。目前車展第一天已經結束,有近35款新車發布,其中包括奔馳EQE、EQG、BMW i 循環概念車、ID.4 GTX、ID.5 GTX、保時捷Mission R概念車等。在這其中,中國品牌WEY、歐拉也參加了此次慕尼黑車展,并為我們呈現了旗下品牌新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這些首發新車,一睹為快吧~
● 首發:保時捷Mission R概念車
在2021年慕尼黑車展上,保時捷官方發布了一款對賽車運動未來展望的純電動車型——保時捷Mission R概念車,它展示了對未來采用純電動賽車進行單一車型賽事的可能性。保時捷Mission R將搭載前橋加后橋的雙電機驅動,并配備四輪驅動,在“排位模式”下輸出功率可達1088馬力(800kW),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2.5秒。
外觀方面,新車采用了創新的空氣動力學外形設計,所搭載的進階性研發成果是車頭和后擾流板處帶減阻系統(DRS)的保時捷主動空氣動力學系統(PAA),包括車頭兩個側進氣口的三個通風格柵,以及一個可調節的兩段式擾流板。
車身尺寸方面,Mission R概念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326/1990/1190mm,尺寸與目前現款718 Cayman系列相比,整體稍短、寬度更寬、高度更低。
車尾部分,除了采用了尺寸巨大的后擾流板,新車還使用了貫穿式的LED尾燈組并把“PORSCHE”字樣融入其中。后包圍還采用了大尺寸的尾部擴散器,以增加車輛的地面效應,以提升下壓力。此外,車身上大幅采用了天然纖維增強塑料(NFRP),其基礎材料由農作物中提取的亞麻纖維制成。這種生態材料被用于前擾流唇、擴散器和側裙板。
內飾的設計上,將全部以駕駛員為中心。在方向盤的控制裝置之間,一個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顯示屏能夠顯示比賽的相關信息。轉向柱上方的屏幕則顯示來自側鏡攝像頭和中央后視鏡攝像頭的影像。座位右側的觸控顯示屏可調用例如車手生物識別數據的信息。內飾中還設置了大量其他的攝像頭,可用于在線輸送精彩的畫面。另外上文提到的天然纖維增強塑料也被大量用于新車的內飾,如內側門板、后艙壁和座椅。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駕駛員在賽道中有激烈的對抗,新車還采用了籠式單體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駕駛艙,結構穩固且安全,重量也非常輕盈。保時捷工程師和設計師將全新開發的碳纖維車頂結構稱作“外骨骼”(exoskeleton),它結合了安全籠和車頂表面。
動力系統方面,新車采用前后雙電機驅動,前橋電機輸出功率可達435馬力,后橋為653馬力,在排位賽模式下系統綜合功率為1088馬力,采用四輪驅動,0-100km/h加速時間2.5秒,最高時速可達300km/h。在賽道中,該車型的全速表現與目前的保時捷911 GT3 Cup賽車旗鼓相當。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電機和電池芯還采用了創新的直油冷卻系統,得益于此,Mission R概念車在競賽模式下的連續輸出功率可達680馬力(500kW),因散熱問題導致的電池輸出功率降低的現象,得以消除。
此外,Mission R概念車搭載了先進的900V電源技術和保時捷“Turbo”充電技術,比賽中僅需15分鐘的進站時間,便可將剩余電量從5%充至80%,充電功率可達340kW。
● 首發:現代IONIQ 5 RoboTaxi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剛剛發布的現代IONIQ 5 RoboTaxi車型。新車是現代汽車和Motional聯合打造的一款自動駕駛出租車。此前,官方便表示,新車將計劃在2023年上路,并可在沒有司機的情況下帶乘客前往目的地。
Motional是現代汽車與移動解決方案公司Aptiv于2020年合資成立的。通過此次合作,現代汽車的財務實力與Aptiv的軟件和經驗相結合,Aptiv目前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經營著一支機器人出租車車隊。在拉斯維加斯運營的車隊仍然有一名司機坐在駕駛座上監控汽車,以防萬一。
從圖片可以看到,新車基于現代IONIQ 5打造,并在車輛外部安裝了一系列的傳感器,借此來保障其自動駕駛功能的使用,傳感器安裝位置分布在前翼子板上方以及車頂。
內飾的設計更具功能性,雖然該車未來主打無人駕駛的環境,但仍然配備了方向盤,同時新車前排只有主駕駛,并在作為右側增設了水杯架以及無線充電裝置,方便乘客使用。在主駕駛位的后面還設有顯示屏,方便后排乘客觀看。
官方表示,新車將配備集成30多個傳感器的套件,包括攝像頭、雷達和激光雷達,為自動駕駛提供360度偵測、高分辨率和超長距離的視野,確保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不僅如此,車內設計以乘客為中心,便于為網約車乘客服務。
● 首發:WEY智能座艙概念車
在剛剛開幕的2021慕尼黑車展上,WEY品牌亮相了旗下一款全新概念車,官方稱新車展示了WEY品牌智能座艙的未來風格,但這款概念車并沒有正式的名稱。
作為WEY打造的一款全新概念車,新車前大燈組采用貫穿式設計,搭配下方鍍鉻開口裝飾,給人感覺非常具有層次感。同時新車的前輪設計幾乎達到了車頭最前端,與此同時后輪同樣靠近尾部,這種布局盡可能的將內部空間提升至最大水平。
側面來看,由于前后輪的布局特點,這款概念車擁有較大的軸距參數,同時使用了疑似對開門式設計,匹配黑色車頂使得整車側面看起來并不單調。相比之下,新車尾部設計的極為簡潔。
作為一款主打智能駕艙的概念作品,新車內部采用了獨特的5座布局,除了前排駕駛和副駕駛之外,得益于超長的軸距布局,新車還設計有第二排獨立座椅,不過第三排才是該車的重點,采用獨立航空座椅設計,并且在中央通道集成了諸如獨立顯示屏、控制單元以及后排冰箱在內的豪華功能。
此前,官方曾公布WEY品牌的新車規劃當中是存在MPV產品的,并且計劃在今年廣州車展期間正式發布,雖然這款展示智能座艙風格的概念車目前仍有諸多未公開的信息,但不排除會作為接下來MPV產品的一次試水。
● 首發:梅甘娜E-Tech Electric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拉開帷幕,雷諾正式發布了梅甘娜純電動版的量產車型梅甘娜E-Tech Electric。作為雷諾電動車2.0時代的首款車型,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率先登陸歐洲市場。目前,全新梅甘娜E-TECH電動車現已開始接受預訂。
外觀方面,梅甘娜E-Tech Electric在設計風格上參考了梅甘娜eVision概念車的設計思路,同時與以往定位緊湊型兩廂車不同的是新車明顯帶有跨界風格。前大燈與前格柵裝飾貫穿于一體,新車繼承了雷諾家族的前大燈設計風格,并且車燈更加修長。保險杠兩側的進氣口,盡可能的降低風阻系數。
車身側面,梅甘娜E-Tech Electric看上去相對緊湊,車頂采用下壓式的設計,車門使用了隱藏式的門把手。輪圈方面,新車根據配置不同將提供18英寸合金輪圈和20英寸輪轂。得益于新的CMF-EV模塊化平臺,軸距達到2.7米,車身總長達4.21米,電池厚度僅110毫米,為設計師改善外部比例、提升內部空間、降低重心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車尾中央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雷諾車標配上車型的名稱文字,尾燈使用了貫穿式的設計,整體造型中規中矩。
內飾方面,新車整體設計風格十分科幻,中央大尺寸屏幕傾向駕駛員一側,雖然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通過觸控方式操作,不過一些常用功能依然保留了物理按鍵。液晶儀表盤與中控屏形成相連接的設計風格,可以顯示非常全面的信息。另外新車還采用了懷擋式設計,在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也采用了觸控的操作方式。
智能配置方面,梅甘娜E-TECH電動車融合了用戶的數字生態系統。新車配備全新OpenR顯示屏和OpenR Link多媒體車載娛樂系統,通過與谷歌合作開發,內置了谷歌助理、谷歌地圖和谷歌游戲,為用戶提供有益的、個性化的無縫駕駛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OpenR單屏是全新梅甘娜E-TECH電動車內飾中的亮點,代表了雷諾新一代電動車內置車載顯示技術的巔峰。該解決方案曾出現在TreZor(2016年)、SYMBIOZ(2017年)和MORPHOZ(2019年)概念車上。全新的OpenR單屏將數字儀表板和中控臺的多媒體屏幕以一個倒置的“L”形結合,這也是雷諾首次將該技術作為標配應用于新車型上。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了40kWh和60kWh兩種容量的電池組,續航里程分別達300km和470km(WLTP工況)。官方表示,全新梅甘娜E-TECH電動車在巴黎和里昂、漢諾威和哥本哈根或慕尼黑和威尼斯之間的旅行只需30分鐘短暫充電一次,其0-100km/h電量消耗僅為12.8kWh(WLTP工況)。
● 首發:達契亞Jogger
2021年慕尼黑車展順利開幕,在本屆車展上達契亞Jogger車型進行了實車發布。新車作為達契亞品牌旗下繼Spring、Sandero/Logan和Duster之后的“第四支柱”車型,基于雷諾CMF平臺打造,將提供5座版與7座版車型,動力上除了1.0T發動機外,還提供續航能力可達1000公里的“ECO-G”天然氣雙燃料動力系統。
外觀方面,新車前進氣格柵與前大燈組相融合形成一體式設計,并搭配了雙條幅的鍍鉻中網,兩側大燈組內部配備“Y”型LED日間行車燈,前包圍為三分式設計,左右個配有霧燈組,前唇還采用了銀色的下護板裝飾。
車身側面,新車全車都采用了黑色裝飾點綴,例如外后視鏡、車門邊框、車頂行李架,以及前后輪眉與五輻式輪圈,均為黑色裝飾,看上去動感十足。
車尾部分,新車尾燈造型為縱向布局占有了尾部較大的視覺面積,后包圍采用與車身不同色的黑色涂裝,并配備銀色的后護板與隱藏式排氣系統。
內飾部分,新車使用機械指針式儀表盤與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中控多媒體顯示屏采用了懸浮式設計,搭配大量的物理按鍵與旋鈕以及機械式換擋桿,整體設計搭配中規中矩。另外,新車還將提供5座版與7座版兩種座椅空間布局,其中五座版車型收起二排座椅后,最大裝載容積可達1819升。
動力部分,新車將搭載1.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10馬力,傳動系統匹配6速手動變速箱與前輪驅動。此外,新車還將搭載“ECO-G”雙燃料發動機,搭配40升的天然氣儲存罐與50升的油箱,其續航里程可達到1000公里。另外,該車型還將在2023年推出混合動力版本。
● 首發:大眾ID.4 GTX
在9月6日開幕的2021慕尼黑國際車展上,大眾ID系列的高性能車型——大眾ID.4 GTX正式發布。新車后綴GTX中的GT代表著駕駛樂趣,而X則有對未來出行無限可能的含義。GTX將成為像GTI、GTD以及GTE一樣的性能車專屬后綴,而ID.4 GTX也成為大眾ID系列的首款性能車。新車最快有望于下半年率先歐洲上市,隨后登陸美國等市場。將來大眾還將推出更多產品的GTX版車型,比如ID.3 GTX和ID.5 GTX等等。
大眾ID.4 GTX的整體外觀還是延續著ID.4的設計,在前、后保險桿有一定升級,前臉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在霧燈區域增加了LED光源,使其更具辨識度。同時翼子板處和車尾都增加了GTX專屬標識,車尾的GTX標識還采用了熏黑處理。而新車最大的升級是將搭載22英寸輪圈。
內飾同樣延續著ID.4的設計,只是車內的燈光和配色有一定升級,在方向盤以及座椅處還增加了GTX標識。配置上依然采用5.3英寸液晶儀表、12英寸懸浮式中控屏以及旋鈕式換擋機構。作為一款性能車,大眾ID.4 GTX將在ID.4的基礎上增加前電機,系統最大輸出功率220kW(299馬力),0-100km/h加速僅需6.2s,比ID.4的加速成績快了2.3s。電池配備的是容量77kWh的三元鋰電池,續航里程為480km(WLTP)。
● 首發:WEY Coffee 02
2021慕尼黑車展上,WEY Coffee 02正式發布,其在國內的名稱是拿鐵,其外觀基本延續了拿鐵的設計。
『WEY Coffee 02』
WEY Coffee 02采用了WEY家族一套新的設計語言,與更大的一款全新SUV非常相似,六邊形進氣格柵采用全新的鎖子甲風格,搭配兩側家族化的大燈組設計和鍍鉻裝飾的前包圍,給人更加夸張的視覺效果。側面來看,新車呈現出傳統SUV的設計走線。全新的20英寸輪圈,搭配碩大的車身,看起來非常協調。
相比之下尾部設計也要更加傳統,保持了WEY家族化的尾燈組設計,同時后保險杠上的鍍鉻裝飾條很好的與保險杠相互呼應。尺寸來看,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668/1890/1730mm,軸距2745mm。
來到車內,整體給人的科技感還是相當強的。中央采用上下雙屏的設計,而在駕駛席則是采用小尺寸儀表盤+HUD抬頭顯示的方式,配合獨特的兩輻造型方向盤,在WEY拿鐵車內基本上將這兩年比較受歡迎的設計風格都結合在了一起。
動力方面,新車預計將成為首搭1.5T智能混動DHT的車型,系統總功率達到175kW,最大扭矩530N·m,與之匹配的將會是DHT130混動變速箱,使其0-100km/h加速僅用7.5s,同時油耗僅4.9L/100km,滿油滿電續航將超1000km。
● 首發:WEY摩卡PHEV
9月6日,WEY摩卡PHEV正式在2021慕尼黑車展中首發。新車外觀基本延續純燃油版車型的設計,海外命名為:Coffee 01。官方信息顯示,新車預計2021年底開始在海外接受預定,2022年上半年首批陸續交付,WEY品牌歐洲第一家體驗中心將于2022年在慕尼黑開業。
新車外觀與已經上市的汽油版車型并無明顯差別。具體來看,新車的前臉采用六邊形大尺寸前中網,內部則以長短不一的鍍鉻點陣式元素進行點綴,整體看起來較為大氣。
車身側面,新車的造型較為飽滿,營造出十分強烈的肌肉感。上揚的腰線由前翼子板中央,貫穿整個車身,并在尾部與尾燈燈眉連接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門把手采用了隱藏式的設計,凸顯出整車的一致性。
車尾部分,細長的尾燈設計與前臉形成呼應,同樣會采用較為飽滿的設計風格。車身尺寸方面,該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875/1960/1690mm,軸距為2915mm,定位中型SUV。
從內飾來看,新車依舊延續了燃油版車型的整體設計,但在細節處進行調整。比如取消了中央空調出風口下方的觸摸屏,并新增了駕駛模式切換旋鈕作為替代,擋把的周邊區域則變化不大。我們還注意到,新車將采用菱形紋路車門飾板以及遮陽簾等舒適性配置。官方稱該車還將標配高通驍龍8155芯片,可實現5G、人臉識別等功能。
動力系統方面,新車搭載最大功率為204馬力的2.0T發動機+電動機的插電式混動系統,峰值扭矩320!っ,純電續航里程達到150公里,0-100km/h所需時間為5秒。
新車背景:
摩卡是WEY品牌旗下咖啡系列的又一款新車型。2021年1月,摩卡出現在工信部新一批的申報目錄當中。隨后這款新車伴隨著代言人姚安娜和正式名稱“摩卡”正式發布。3月21日,我們獲得了摩卡PHEV的路時諜照,自此摩卡的插電混動版本車型浮出水面。直到2021慕尼黑車展開幕前夕,WEY官方宣布摩卡PHEV將在車展中全球首發。
競爭對手:
『圖為比亞迪唐DM』
在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市場逐漸趨近于飽和的情況下,中型SUV市場又成為了近些年各大中國品牌瞄準的新目標,因此我們也在這里看到了百花齊放的場面。作為同時提供燃油版和插電混動車型的摩卡而言,面臨的同級別競爭對手并不多,不過比亞迪唐DM車型將成為它較為強勁的對手。
編輯點評:
WEY品牌的咖啡系列著實吸引眼球,從拿鐵,到摩卡,再到即將上市的瑪奇朵,每一款車從命名上就備受關注。摩卡是咖啡系列的第二款車型,本次在車展中首發的是PHEV版本,將進一步擴充摩卡的產品矩陣,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 首發:寶馬i4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寶馬i4,新車此前曾在6月發布,此次在慕尼黑車展上現身可以算是第一次與廣大消費者近距離接觸。據此前消息,新車預計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登陸北美市場,并也會引入到國內市場上市銷售,其競爭對手鎖定特斯拉Model 3。
寶馬i4是基于CLAR純電平臺打造而來,可以看到其外觀與燃油版的4系還保持著比較高的相似度。在車頭擁有大尺寸的進氣格柵,不過換成了封閉式,且在格柵上集成了超聲波雷達來應對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另外新車將配備全LED大燈,預計新車還將支持激光光源作為選裝。
內飾方面,新車依然延續著寶馬家族式設計語言,T字型中控臺中央向駕駛員側傾斜,營造出運動車型的質感。中央打造雙聯屏設計,由14.9英寸中控屏和12.3英寸全液晶儀表組成,內嵌寶馬最新的iDrive 8.0系統,另外新車也提供抬頭顯示功能,使駕駛員可以更專注駕駛。
動力方面,配備單電機的i4 eDrive40車型最大功率335馬力,峰值扭矩430!っ祝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5.7秒。電池組的容量為80.7千瓦時,EPA續航里程為483公里。另外雙電機的i4 M50擁有536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795!っ椎姆逯蹬ぞ,0-100km/h加速僅需3.9s。
● 首發:大眾ID.5 GTX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剛剛發布的大眾全新車型ID.5 GTX,新車定位為轎跑SUV,也是與其他ID系列來自相同的平臺,據悉ID.5將于11月發布。同時大眾還透露,定位于MPV的ID.BUZZ將于2022年量產上市,而在2023年,大眾還將發布一款造型動感的純電動四門轎跑車。
通過此前發布的預告圖,我們可以看出大眾ID.5是ID.4的轎跑版本,而ID.5 GTX車型則作為更高性能的版本出現。造型方面,前臉風格與ID.4系列基本相同,只是在細節上進行了調整,使其符合轎跑的定位。
側面來看,溜背式的造型要更加充滿流線感,同時額外增加的固定式擾流板,讓整車看起來充斥著運動感,與此同時尾燈組繼續使用貫穿式設計。
動力方面,我們預計ID.5將于ID.4采用相同的動力總成,海外將推出搭載后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204馬力。而ID.5 GTX版本將搭載前后雙電機布局,最大功率299馬力。從已有的ID系列車型來說,大眾在駕駛感受上更接近于現有的燃油車,但在車機系統方面卻還有提升空間,新車未來應該會引進到國內市場。
● 首發:MINI VISION URBANAUT
在9月6日開幕的慕尼黑車展上,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前不久剛剛發布的MINI VISION URBANAUT概念車亮相。官方稱該車代表“創造性空間利用”對未來城市及生活需求的回應。
外觀來看,新車采用了比較科幻的設計手法,不過,如果不是看到有MINI品牌LOGO,這圓鼓鼓的車身造型,看起來像一輛小尺寸的面包車,很難想象它竟是MINI的概念車。當然,新車主要是為了展現“創造性地利用空間”的哲學,并結合自動駕駛展現未來全新的出行體驗,車內才是重點。
進入車內,可以看到概念車的前后排座椅采用對向布局,而且轉向機構、加速踏板等駕駛工具已經全部隱藏起來,使車頭方向座椅形成一個很大的平面,甚至可以當作躺椅。在兩排座椅中間可以看到有個類似小桌板的設計,這個圓形儀表盤是全車信息控制中樞,負責一些交互方面的功能。
除此之外,MINI VISION URBANAUT概念車還對香氛和聲音進行了精心打磨。新車首次嘗試將MINI品牌調性與香氛特征聯系在一起,并為歡迎場景的各種香氛搭配了聲音。除了歡迎曲目,設計師還為“放松”、“沉浸”和“游玩”時刻創作了專屬音樂。
● 首發:寶馬高速電動自行車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寶馬在此次車展上發布了一款名為i Vision AMBY的高速電動自行車,在未來的幾年中,隨著城市的擁堵越發嚴重,寶馬希望通過新的交通參與形式,改變城市的出行。
i Vision AMBY是一臺電驅動自行車,其具有三種速度等級,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道路,比如,在自行車道上,它的時速是25km/h,在市中心的道路上,它可以實現45km/h的時速,在郊區和多車道的道路上,可以實現60km/h的時速。
寶馬認為,未來出行,不應當過分界定汽車、自行車、摩托車的分類,比如i Vision AMBY就屬于自行車和輕型摩托車之間的一個產物,可以讓客戶自行決定他們愿意在自行車道上,還是機動車道上,它們有著很好的靈活性。它將是未來城市出行中,機具吸引力的交通工具。
BMW i Vision Amby有著前衛的設計,它的整體框架看著更運動,也更加堅固,車身搭載了二次鋁制造的車架,以及再生塑料制成的相關部件,這臺車的重量只有30公斤。車架中間的空間可以存放背包,車把前面還可以用磁鐵固定智能手機。車輛配備了更大更寬的輪胎,以保證舒適性和安全性。車燈位于前把手和后車座的位置。
i Vision AMBY電池位于兩個車輪中央,其最大續航里程可達300公里,當然這取決于何種騎行模式,采用快速充電技術,只需要三個小時即可充滿電。另外,新車還配備了ABS系統、自適應遠光燈、剎車燈輔助、日間騎行燈等,以及近程雷達,可以探測后方接近的車輛,給予視覺和聽覺的警示。
這樣強大的一臺寶馬電動自行車你會買嗎?歡迎評論區告訴我們。
● 首發:寶馬iX5 Hydrogen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寶馬帶來了寶馬iX5 Hydrogen車型,新車將基于寶馬X5打造,并且采用第五代eDrive電力驅動系統,寶馬官方計劃將在2022年小規模生產該車。
外觀看起來寶馬iX5 Hydrogen就像是一臺特別版的寶馬X5,輪廓和前后大燈都是沿用X5的設計,細節上增加了符合新能源特性的藍色元素,藍色前大燈,車身帶有藍色拉花,輪圈也是藍色。同時在中網和前包圍都采用了全新的網格設計。
據了解,寶馬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韋博凡表示:“相比于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技術作為更加綠色的動力系統,有可能會成為一種更具有吸引力的選擇——尤其對于大尺寸的車型來說。另外,此次氫燃料電池驅動系統的車輛開啟道路測試,這也是我們研發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動力方面,寶馬iX5 Hydrogen搭載第五代eDrive電力驅動系統,該系統最大總功率可達275千瓦(374馬力)。車輛還裝有一對700Bar(70Mpa)的儲氫罐,總共可容納6千克的氫,加氫過程只需3-4分鐘,其燃料電池系統的最大功率為125千瓦(170馬力)。此外,該車配備了寶馬集團與豐田汽車公司合作研發的燃料電和寶馬集團獨立開發的燃料電池堆。
● 首發:MINI STRIP概念車
9月6日,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在本屆車展上MINI官方與英國時裝設計師Paul Smith聯手打造的MINI STRIP概念車正式亮相。新車以“簡單、透明和可持續”的原則,摒棄了許多汽車上的標準功能,并以減輕重量和純粹實用主義的名義為主要設計理念,僅僅保留“絕對必要”的元素。
外觀上,新車沒有噴涂任何車身油漆,僅有一層薄薄的透明涂層,以防止車身金屬面板的腐蝕。此外,車身上還保留一些面板被刻意打磨的痕跡,以展示汽車是一種消耗性功能物品,這種故意粗糙質感效果被設計師稱為“完美的不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概念車車身上所有黑色塑料裝飾均采用了可以回收材質的3D打印制成,并且在其表面還刻意露出了固定用的金屬螺絲,展示了車輛組裝與拆卸的簡單性,并在其使用壽命結束時可回收為原材料進行循環使用。另外,車輪上輪圈罩也是由可回收的有機玻璃制成,既節省了重量又節省了資源。
此外,新車車頂的構成是采用了一整塊再生有機玻璃,并形成了超大尺寸的全景天窗,其尺寸與透明度可讓人看清楚車頂內部的鋼架結構。
內飾同樣遵循了極簡主義和功能性至上的搭配理念,整個中控臺使用完全不含皮革和鍍鉻材料的風格,座椅采用針織面料裝飾,并且它們是完全可回收的;儀表板、門框、空調管道、橡膠地墊都是可回收材料;此外,中控臺上方的裝飾面板、車門上半部分的內飾版面板,均使用由回收軟木制成,這類軟木不含任何合成粘合劑,并且可以完全回收利用,車門拉手由纏繞式攀爬繩制成,看上去有點出戲。
MINI STRIP能夠將MINI的空間創意利用極簡理念轉化為對MINI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能感受到“功能實用性”的極簡主義。不過官方并不會量產MINI STRIP,也不會作為限量版車型發售,它僅僅是為了展示車輛在制造個過程中的可持續性發展原則與實用主義至上的設計風格。
● 首發:歐拉貓系列
2021慕尼黑車展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長城旗下純電動品牌也首次登陸海外車展,官方在現場展示了閃電貓準量產版、好貓、好貓GT以及好貓賽車改裝版。
在慕尼黑展示的這款閃電貓與國內的概念版有所不同,明顯是一款更加接近量產的版本。新車的整體設計與此前的概念版基本保持一致,在前翼子板上設置有充電口,下方還安裝有側燈。我們可以看到,新車此采用了符合法規的外后視鏡以及量產化的輪圈。
內飾部分,雖然整體上看似變化不大,其實細節之處諸多調整。比如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的造型以及按鍵排列都有所改變,中控部分的控制旋鈕調整,也更加接近量產狀態。在后排,該車采用的是傳統的三座布局,而非量產車的兩座獨立式設計。
此外,官方還在現場展示了好貓、好貓GT以及一款基于好貓打造的賽車改裝版。改裝版車型采用了賽車風格拉花,同時整車搭載了空氣動力學套件,并且更換了輪圈和車輪等。
● 首發:寶馬 i Vision Circular
2021 IAA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作為寶馬主場所在地的國際車展,寶馬全球首發——i 循環概念車(BMW i Vision Circular),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的設計理念——無可持續、不豪華。
寶馬i 循環概念車的設計風格一改當下所有量產和非量產車型的特征,標志性的雙腎型進氣格柵被橫向延展,雖然使用封閉式設計,但表面通過數字動畫呈現,并且額外區隔出了粗條狀式的燈組區域,可謂將經典設計語言進行了再度升級。同時前保險杠設計非常簡潔,搭配內凹式的車頭設計,將經典的藍天白云標識以打磨的方式呈現在車頭中央。
側面來看,新車采用了兩廂掀背式車身結構,其中纖細的車身支柱,讓其擁有巨大的車窗結構,并以細長數字化界面作為車窗周邊裝飾條。其中C柱造型搭配數字化裝飾,致敬了經典的霍夫邁特斯彎角。
作為一臺車長僅4000mm的兩廂車,新車的尾部造型令人印象深刻,通過簡潔化風格設計的尾門,整合了尾燈功能并以數字動畫的方式呈現,讓新車尾部看起來渾然天成。這其中頂部狹長的鯊魚鰭集合了通信和天線技術,并提供有關車輛狀態的信息,如車輛啟停狀態,電池的充電水平等。
相比之下,寶馬i 循環概念車擁有一套極具未來居家風格的內飾設計,具有雕塑一般的投影式儀表盤被設計為新一代“數字實體”用戶界面,寓意將數字化轉化為觸覺體驗。中控臺中間部分由3D打印的水晶體組成,這將成為車內用戶集中的焦點,能夠通過立體觸控板與用戶進行交流,展示出未來的人車交流場景。
除此之外,新車車內四個獨立座椅的織物表面由再利用塑料制成,提供類似于天鵝絨的質感。座椅下方采用了單柱基座,可以前后移動;這進一步增加了車內乘客的腿部空間。據悉,這款概念車以減少零件數量為開發指導,包括取消了前臉鍍鉻與邊框;車身材質使用再利用鋁材料經陽極氧化處理為淺金色,避免了車漆的使用;甚至以打磨的方式呈現車頭車標,以減少額外零件的增加。
寶馬希望通過這樣一款概念車,傳遞集團提出基于循環經濟的“再思考、再精減、再利用、再回收”四大指導原則,為公司的未來路線乃至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提出新的思考方式。除了這種全新的理念之外,新車是否會代表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寶馬全新車型的設計走向呢?請在評論區發表您對這款概念車的看法。
● 首發:新款MINI COOPER SE
9月6日,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新款MINI COOPER SE實車。新車在外觀、內飾等方面進行了一些修改,動力上繼續采用純電動動力系統。
外觀方面,新車采用了封閉式的前格柵設計,格柵的周圍有一圈亮黑色的裝飾條點綴,兩側前大燈依舊是圓形設計,并在內部配別了環形LED日間行車燈。此外,新車前包圍兩側有兩個縱向布局的散熱開口造型,前唇造型也更加動感。
車身側面,新車依舊是MINI標準的雙門車身布局,并采用了雙色車身設計,車頂的亮黑色涂裝非常好看。此外,新車前后翼子板上還配有寬厚的黑色輪眉,并搭配了密條輻的18英寸輪圈。車尾部分,新車尾燈為熏黑式設計,燈組采用了對稱的米字旗樣式,車尾部整體沒有太多的線條刻畫,整體感非常不錯。
內飾部分,新車采用了超薄的全液晶顯示屏,并配備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中控多媒體顯示屏內嵌在了中央圓形的中控臺中,下方還保留了一些物理按鍵與撥桿,搭配電子換擋機構,使得新車的科技感得到提升。
動力部分,新車依舊使用最大功率為184馬力的前置單電機,0-100km/h加速時間為7.3秒,WLTP工況下的綜合續航里程為203-234公里左右。
● 首發:新款MINI COUNTRYMAN COOPER ALL4 SE
在剛剛開幕的2021慕尼黑車展上,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剛剛首發的新款COUNTRYMAN COOPER ALL4 SE車型,作為中期改款,新車搭載一套插電式混動系統,最大純電動續航里程為57公里。
新款MINI COUNTRYMAN家族早在2020年便發布了官圖,時隔一年IAA慕尼黑車展上作為插電式混動版的新款COUNTRYMAN COOPER ALL4 SE迎來了全球首次亮相。新車重新設計了前臉細節,使得整車看起來更加具有時尚氣息。
同時,家族化的全新米字旗尾燈組,被應用在新車之上。同時新車在格柵上的S標識采用了黃色,前翼子板上還增加了插電式混動版的專屬LOGO設計。
內飾方面,可以看到新車采用了全新的5英寸橢圓形超薄液晶儀表盤,造型非?苹眯鲁,搭配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與8.8英寸的中控屏,整車看起來既潮流又非常具有科技感。此外,插電式混動版的點火開關,還使用了特殊的黃色設計。
動力方面,車型搭載一套1.5T三缸汽油發動機和電機組成的混動系統,系統綜合功率為224馬力,并搭載全時四驅系統,0-100km/h加速時間為6.8秒;動力電池容量為10kWh,NEDC綜合純電續航里程為57公里。
● 首發:奔馳VISION AVTR
慕尼黑車展于今日正式開幕,在車展上,奔馳展示了一臺VISION AVTR概念車。該車雖然在上海車展上就亮相過,但此次慕尼黑車展上的版本增加了腦機接口技術,用戶可以通過腦電波控制用戶界面,并與之進行交互。
VISION AVTR概念車的外觀十分夸張,其采用流暢修長的線條,前艙蓋左右兩端高高的隆起,以及后窗處龍鱗一樣的設計給新車增添了野性的氣息。一條細長的燈帶配合發光的奔馳LOGO,讓它顯得氣勢十足。側面,新車的亮藍色輪圈十分搶眼,同時,全玻璃的車門能讓內飾一覽無余。
內飾方面,VISION AVTR概念車取消了傳統的方向盤,更換為一個多功能控制元件,乘客把手放在控制裝置上后,車輛通過心率識別乘客,乘客只需抬起手即可將菜單選擇投射到手掌上,使用戶可以直觀地在不同功能之間進行選擇。同時,BCI設備將可穿戴電極連接到用戶的腦后,記錄大腦活動,并在校準后與車輛建立直接連接。大腦對儀表板上的視覺刺激做出反應,BCI設備實時測量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活動,并識別用戶將注意力和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哪些位置,然后觸發車輛中的目標功能。關于新車的更多新消息,請關注汽車之家慕尼黑車展上的報道。
● 首發:奔馳C級All-Terrain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剛剛發布的全新奔馳C級All-Terrain,它基于全新奔馳C級打造,有了更野性的性能和顏值。
外觀方面它采用了旅行版的造型,車頭格柵等部分加入了跨界風格,前格柵多邊形設計搭配粗壯的單條幅中網以及直瀑式的組合造型。兩側大燈組內部裝備了高亮度的數字照明系統,在越野模式下能夠提供能強大的亮度與光源角度,以獲得最大的能見度,下方的包圍尺寸也更大一些。
車身側面是標準的旅行車造型,因為它跨界的風格,還加入了黑色的輪眉,整體看上去也更有野性,而它的底盤高度也進一步升高40mm,同時還配備了五輻輪圈。車尾上半部分和C級旅行車差別不大,下半部分采用了黑色包圍,雙邊共兩出的排氣開口很大,并在后包圍處增加了護板。
內飾部分,新車新車與全新C級轎車大體相同,采用懸浮式設計的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并使用了全新的三輻方向盤,造型更加精致。新車的中控顯示屏中將增加一個特殊的“offroad”顯示屏,可以顯示車輛傾斜角度、下降高度和轉向角度;它還可顯示車輛的地理坐標和指南針功能。
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代號為M254的2.0T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以及2.0T四缸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兩款發動機都配備了48V輕混系統。而四驅系統也經過了強化,增加了兩種越野駕駛模式,分別為崎嶇山路模式以及陡峭坡路模式。
● 首發:ID.BUZZ自動駕駛測試車
日前,據海外媒體報道,大眾ID.BUZZ即將搭載Argo AI開發的自動駕駛技術,這款擁有自動駕駛系統的ID.BUZZ將在慕尼黑車展上亮相,ID.BUZZ AD版將擁有大量的攝像頭、激光雷達和傳感器,大眾集團計劃在2025年,成立自己的子公司,開始通過商業運營,使用ID.BUZZ自動駕駛車。
目前,擁有Argo AI技術的ID.BUZZ自動駕駛車已經在德國多個城市開始進行測試,大眾此舉意在轉向移動出行運營服務,這是自動駕駛時代到來時,汽車廠商可能要面對的轉型。大眾預計,到2030年,其15%的收入將會來自于移動出行服務。
Argo AI使用來自車輛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的數據,來實現自動駕駛,其可監測到400米外的物體,還可以預測行人、騎行人、車輛的行為,自動判斷調整。
大眾集團之所以選擇ID.BUZZ作為自動駕駛車的試點,是因為ID.BUZZ的尺寸既可以滿足自動駕駛乘客運輸,也能滿足貨運運輸,它有多個版本。
大眾ID.BUZZ整體造型致敬了代號T1的初代大眾Transporter,新車將有客車版和貨車版。動力方面,新車將基于MEB平臺打造,所以將會使用單電機或雙電機布局,電池則布局在新車的底盤之上。
● 首發:奔馳EQT概念車
9月6日,梅賽德斯-奔馳EQT概念車實車正式亮相2021慕尼黑車展。新車定位為純電動家用MPV。是奔馳與雷諾、日產和三菱合作開發的產品,未來梅賽德斯將旗下的小型貨車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面向商業的Citan車型,另一種是面向家用的T-Class,該EQT概念車便是未來的T-Class系列的純電動版。據悉,新車的量產版將于2021年底前亮相,2022年海外上市。
外觀方面,將EQT實車與官圖相比,新車看上去更加具有未來科技感。前格柵采用全封閉式設計,并在格柵上可顯示由LED組成的三叉星輝標志。兩側的大燈組與格柵相融合,成為一體式設計。新車前包圍的貫穿式造型提升了車頭的視覺寬度,鍍鉻的前唇裝飾進一步提升了新車的時尚感。
側面來看,新車整體造型依舊是標準的MPV車身樣式,并采用雙側電動側滑門,車身各個棱角均采取了圓潤化的設計,前后翼子板微微突出車身,搭配車門下方的內凹式設計,以及21英寸的五輻式低風阻輪圈,使得新車看上去氣勢十足。
車尾部分,新車采用了貫穿式的LED尾燈組,兩側尾燈主體內部采用縱向雙排的燈組樣式,點亮后極具辨識度。另外,新車的后備廂門尺寸很大,可以滿足不同貨物的裝載?臻g上,EQT將會有7座的空間布局,整車長寬高分別為4945/1863/1826mm。
內飾部分,新車依舊配備了指針式儀表盤與小尺寸的懸浮式多功能顯示屏,并保留了部分物理按鍵與常規的棍式換擋桿,但車機系統方面使用了最新的MBUX信息娛樂系統。此外,新車的第三排座椅還可以手動完全拆除,以增加車內的載貨能力。
動力方面,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中可知,新車或將搭載一套101馬力的前置電動機,最大扭矩245!っ祝ヅ45kWh的電池組,WLTP工況下續航里程265公里左右。
● 首發: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德國當地時間9月5日,在奔馳舉辦的慕尼黑車展媒體之夜上,梅賽德斯-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正式發布。該車是AMG家族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命名中的E即代表著它的身份,車輛搭載由4.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動力系統。
從前臉來看,新車與AMG GT 63并沒有太大區別,格柵尺寸以及前包圍都凸顯出其運動感,車輛有著十分有攻擊性的前臉。車尾與AMG GT 63也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可伸縮的尾翼級雙邊共四出的排氣依然出現在新車之上。
但作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該車在右側尾燈和后保險杠中間設立了充電口,也是別出心裁。不過該車的內飾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新型方向盤以及富有科技感的MBUX信息娛樂系統均未缺席。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由4.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動力系統,系統最大功率843馬力,峰值扭矩1400!っ,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2.9秒,極速為316km/h。此外,該車的純電續航里程為12公里,并提供舒適、運動、運動增強、競賽以及濕滑路面五種駕駛模式可選。
● 首發:奔馳EQS SUV概念車
在慕尼黑車展期間,梅賽德斯-邁巴赫EQS SUV概念車正式發布,這是邁巴赫品牌旗下首款純電動產品,代表了這個奢華品牌電動化的方向。
邁巴赫EQS SUV的整車設計富有未來感,由于整車的型面流暢,再加上封閉式格柵以及隱藏式車門把手等細節,讓它看上去十分的圓潤。雖然沒有傳統的進氣格柵,但是前臉依舊通過大量的直瀑裝飾營造出端莊、大氣的氛圍,前包圍的密幅飾板也許會讓一些人感到密集恐懼,未來的量產版上很有可能不會采用這樣夸張的設計。此外得益于最新的LED技術,該車的大燈組會特別的簡潔。
側面沒有明顯的線條感,其車窗輪廓采用了大量的鍍鉻裝飾,外后視鏡為降低風阻而設計得十分狹長,隱藏式門把手是目前電動車的常規設計。當乘客靠近車輛時,門把手會自動彈出,而司機一側的車門還會自動打開。值得一提的是,該車依舊采用邁巴赫經典的雙色車身設計,上方是黑曜石金屬漆,下方是鋯石紅色金屬漆,而D柱上的M標識以及標志性的24英寸“大餅”輪圈都是品牌的特色。
車內部分,官方展示了它奢華的后排。其后座提供四座布局,座椅會采用獨特的縫線和花紋,當然不代表最終的量產狀態。我們可以看到后排中央扶手中會集成多項觸摸控制功能,前方還會設置有杯架,后方預計是一個車載冰箱。同時后排影音系統的屏幕也達到12.3英寸。
官方表示,奔馳EQS SUV將會在2022年正式投產,邁巴赫EQS SUV則會在普通版之后才會上市。奔馳表示,這款車的續航里程預計在600km左右。
● 首發:AMG EQS 53 4MATIC+
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梅賽德斯AMG EQS 53 4MATIC+正式發布,車輛外觀保持了EQS的基本造型。
結合實車圖片以及官圖來看,新車的外觀設計與已經發布的EQS基本保持一致,大尺寸的通風口本就具有很強的運動感。車頭的封閉式格柵則依則采用了新的面板裝飾,相比普通版的星輝點陣式設計更凸顯運動屬性。
相比于普通版本,AMG EQS的側面換裝了一套密輻式的全黑色輪圈,還可以看到車輛采用了黃色的剎車卡鉗,配備大尺寸的碳陶剎車盤,這也是與普通版不同之處。
動力方面,EQS 53 4MATIC+有兩種動力輸出,基礎版本最大功率484千瓦,峰值扭矩950N·m。如果加上了AMG DYNAMIC PLUS套件,最大功率輸出將達到560kW,峰值扭矩達到1020N·m。EQS 53 4MATIC+基礎版本3.8秒“破百”,含套件的話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3.4秒。電池組的容量為107.8 kWh,該車WLTP的續航里程為526-580km。。
● 首發:奔馳EQB七座版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海外版奔馳EQB七座版車型。顧名思義,新車主要亮點是提供第三排,給家庭用戶更多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奔馳EQB在今年4月份已經亮相。
奔馳EQB定位于緊湊型SUV,其外觀輪廓與奔馳GLB頗為相似,實現了方正與圓潤的結合,看上去力量感十足。但作為新能源車型,新車前臉具體設置進行了微調,采用全新的封閉式格柵,并針對大燈組進行了優化設計,看上去更具科技感。
內飾方面,奔馳EQB采用了10.3英寸全液晶儀表盤與中控屏相連接的雙聯屏設計,科技感有一定保證。同時還在儀表上方和T字區域兩邊加入了裝飾,有著不同的風格。
此外,新車還搭配了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以及懷擋設計,以及標志性的圓形空調出風口,內飾整體質感頗具豪華性。新車搭載的英偉達Parker 128芯片、6核CPU、256核GPU與8GB DDR4高頻內存將支持完整的L2級駕駛輔助系統。
動力方面,EQB 300最大功率225馬力,峰值扭矩為390N·m。EQB 350最大功率292馬力,峰值扭矩521N·m。同時,新車使用了容量為66.5千瓦時的電池組,在最新的WLTP工況下可以做到419公里的最大續航里程。
● 首發:奔馳EQE
在2021年慕尼黑車展的前夕的奔馳之夜上,奔馳EQE正式發布。據悉,新車最大續航里程可達660km。另外,新車未來也計劃在中國生產,但在中國的投產時間或從2022年開始。
【奔馳EQE】
從外觀來看,EQE依然延續保持奔馳優雅的車身設計,雙腰線設計進一步加深了寬體的視覺效果,整個車頂線條非常順滑。此外,新車尾部采用了貫穿式的LED燈組,兩側尾燈主體內部采用了縱向列陣式排列布局,點亮后極具辨識度。新車的風阻系數僅為0.20。車身長為4934mm,軸距為3122mm,比EQS小一些。
【奔馳EQE運動套裝】
內飾方面,新車采用了與EQS相類似平面中控臺設計,三塊全液晶顯示屏整合在一整塊巨型玻璃幕下,包含了主駕儀表盤(12.3英寸)、中控顯示屏(17.7英寸)、副駕顯示屏(12.3英寸),再搭配兩側極具科幻色彩的空調出風口,以及全觸摸式的按鍵布局,讓內飾整體都展現出了極具未來感的科幻色彩。
作為奔馳旗下全新的純電動中大型車,奔馳EQE基于EVA 2.0平臺打造,內部代號為V295,該車與奔馳EQS是同平臺的純電動車型。另外,奔馳EQE預計將于下半年在德國不來梅的梅賽德斯工廠開始生產,同時在中國進行生產也是計劃的一部分,不過在中國投產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開始。
作為全新電動車,奔馳EQE 350將搭載總容量為90.6kWh的鋰離子電池組,最大功率215kW,峰值扭矩530N·m。WLTP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可達660km。此外,新車使用快充31分鐘內可充滿80%的電量。
● 首發:奔馳EQG
2021慕尼黑車展已經拉開帷幕,梅賽德斯-奔馳帶來了EQG純電動概念車,這預示著純電動的奔馳G級即將到來。雖然說目前依舊是概念車,但其整體的造型已經接近量產版本。
在外觀方面,在EQG純電動概念車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少來自奔馳G級的設計,這也是對G級這一個IP經典元素的延續。其保留了方方正正的車身設計,前臉雖然更改為封閉式的格柵,但是配合網格狀的燈光裝飾,依舊營造出硬朗、魁梧的設計形象。在兩側,圓形的日行燈具有不錯的辨識度。
在側面,新車保留了傳統G級的“黃金比例”,可以說幾乎沒有改動。但是在細節部分,還是要凸顯它的電動車身份。比如融入了LED燈光的貫穿式飾條,比如外后視鏡中加入了個性的LED光源,該車還配備有90年代風格的22英寸輪圈。在尾部,新車配備有一個“小書包”,不過這并不是備胎罩,而是一個可以放置充電線等物品的收納盒。
內飾部分,就沒有太多新意了,新車的設計與燃油版的G級基本保持一致,不過雙聯屏系統更換為EQ車型版本。此外,展車采用了純白內飾,或以此來展示其新能源車“純潔”的身份?
該車提供堅固的梯形車架、四輪獨立懸架與四個獨立可控電機構成的4×4全輪驅動系統,讓它擁有與燃油G級相同的越野能力。當然,目前關于這款車的更多信息官方還沒透露,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 首發:smart精靈#1
在2021慕尼黑車展前夕,smart正式發布了全新概念車精靈#1。新車由奔馳設計、吉利做工程研發,突破了以往smart品牌擅長的產品品類。對于smart這個品牌來說,新車意味著創新和改變。該車量產版預計在2022年國產上市,并銷往海外市場。
新車前臉采用了有別于以往smart品牌車型的全新設計風格,整個前臉設計非常簡約,造型上主要采用曲面來營造流暢的視覺效果。兩側前大燈之間采用橫向的設計元素連為一體,增強了前臉的視覺寬度。前保險杠造型設計獨特,呈現出一定的越野風格,讓新車看上去更具有氣勢。
新車側身視覺效果短小靈動,這要得益于它短前后懸的設計,而車頂的行李架以及側裙飾板都讓這款純電動SUV看上去更具動感和越野味道。新車21英寸輪圈樣式層次感豐富,滿足了時下年輕人的審美口味。新車采用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有利于降低整車的風阻系數。官方表示,這款車還配備了智能音樂燈語系統,也就是說外飾燈光與車載音樂可以進行互動,其實這種設定在小鵬汽車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
新車車尾依然采用了圓潤的曲面來營造設計上的美感,與獨特的尾燈設計配合,呈現出不錯的視覺效果。當然這并非最終的量產版,預計尾燈造型最終還會有所調整。尺寸方面,該車長4290 mm、寬1910mm、高1698mm、軸距2750mm。
這款概念車采用了對開門,加上無B柱設計,極大地提升了便利性,不過這也不代表最終量產版本。其車內也是最新的設計風格,中控極其簡潔,甚至有點“特斯拉化”,僅僅在中央安裝了一個12.3英寸的液晶顯示屏。概念車采用大尺寸天幕設計,同時配備了Beats音響系統。值得一提的是,該車是四座布局,未來的量產版預計會回歸于傳統的2+3五座布局。
smart精靈#1概念車配備了高性能、高集成的算力架構,可集中控制信息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電驅電控系統、電子/電氣系統等四大核心模塊。此外,新車還可以OTA升級,整車超過75%的ECU電子控制單元都可實現遠程持續升級。此外,該車的ADAS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支持智能泊車輔助、自適應巡航、領航輔助、車道保持、緊急避讓等功能。
『smart更換為全新扁平化的LOGO』
一直以來,smart品牌給人的最大印象之一就是“小巧”,但在進行了純電動化轉型后,該品牌似乎也正在突破外界對它的固有認知。smart這款全新純電動SUV正是改變的開始。即便如此,官方從未放棄品牌傳統,表示未來仍會推出復古造型的、小巧的車型。
● 首發:全新大眾邁特威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大眾發布了全新一代邁特威(T7)。新車基于大眾MQB Evo平臺打造,在外觀和內飾設計方面有著明顯的變化,動力部分則是將提供燃油和PHEV等多種動力系統。
全新車型依舊延續了上一代車型簡潔的車身線條造型,但細節上展現出了一些“ID.”系列車型的設計元素。全新邁特威前臉配備了貫穿式的前LED日前行車燈,下方格柵也采用半封閉式設計,造型更具科技感。
側面造型延續了平直的線條設計,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增強車內的空間。而貫穿式腰線的加持,更是讓新車擁有較為纖長的視覺效果。尾部來看,尾部呈現扁平化的設計,同樣是為了增強空間感。不過,車尾的層次感較為豐富,并且黑、灰、橙色的搭配,為尾部造型帶來一定的活力。
內飾的設計更多注重了功能性,三輻式的方向盤、大尺寸的儀表和中控屏的采用帶來一定的科技感。而在中控臺下方,還特別增設了水杯架,這樣的設計極大滿足了駕駛員和乘客在行駛途中的實際需求。動力方面,全新一代車型將提供燃油和PHEV等多種動力系統供消費者進行選擇。
● 首發:E-Legend EL1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在本屆車展上,德國公司E-Legend將會展出旗下一款純電動原型車EL1。該車是為了向奧迪Quattro S1致敬而研發,將采用綜合功率達到816馬力三電機動力系統。據悉,新車的量產版本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限量30臺。
外觀方面,新車車頭采用了較為復古的造型設計,兩側大燈組采用分體式結構,上方的遠近光燈深陷在車頭中,下方的LED日間行車燈采用條形橫向布局;新車前格柵為封閉式設計,中間的品牌LOGO為可發光樣式,整個前包圍采用了較為運動的設計,右側還有一個使用亮色顏色點綴的拖車鉤。此外,新車前發動機艙蓋上還配有散熱開口,造型非常動感。
車身側面,新車整體尺寸非常短小精干,其造型樣式與奧迪Quattro S1相仿,前后后翼子板采用非常夸張的寬體設計,C柱也非常粗壯,車門下方凸凹有致的筋線配合突出的側裙,讓新車的肌肉感得到很好的展現,再搭配前9英寸后20英寸的白色五輻式拉力輪圈,不僅復古味濃郁,也讓新車看上去更加動感。
車尾部分,新車尾窗采用了快背式設計,斜率較大。車尾末端配備了一個大尺寸的擾流板,尾燈采用了環形的貫穿式LED燈組,點亮后極具辨識度。另外,新車后包圍采用了大尺寸尾部擴散器,可以更好的提升新車的下壓力。
內飾部分,新車目前的設計還處于概念階段,將配備全液晶儀表盤以及極具競技風格三輻式方向盤,中控中央還配備了一個多媒體顯示屏,兩側的后視鏡采用由攝像頭傳輸畫面的顯示方式,整個中控臺都采用了非常極簡的科幻設計風格。
動力上,新車將搭載綜合功率816馬力的前單電機+后雙電機的三電機系統,搭配90kWh的電池組,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2.8秒,續航里程接近400公里,并且新車還將配備高達300kWh的快充系統。
● 首發:大眾ID.LIFE概念車
2021年慕尼黑車展上,大眾汽車發布了旗下“ID.LIFE概念車”,新車基于MEB平臺打造,定位為小型車,將于2025年量產,售價約為2萬歐元(約15萬人民幣)。同時大眾還宣布,到2030年,70%以上都將是電動車;2033-203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車。
外觀方面,ID.LIFE造型小巧活潑,但線條卻頗為硬氣,新車采用類似巖石的車漆,搭配發光LOGO和造型復古的大燈,整體看上去頗有特色。據悉,新車的車頂可以移除,讓用戶擁有更好的空間體驗。
新車側面比較簡潔,一條細膩的腰線從大燈上方直到尾部,一氣呵成,十分優雅。尾部,新車采用紅色涂裝的尾燈和LOGO,十分醒目。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091/1845/1599mm,軸距為2650mm,通過性方面,其擁有190mm的離地間隙,以及26°和37°的接近角和離去角。
新車的內飾采用可持續材料,整體造型簡潔,米色和木紋的搭配十分溫馨。據悉,個人電子設備可以接入車機,通過手機、平板控制車內功能;新車內置投影屏幕,屏幕展開后約為34英寸。同時,新車內配備游戲主機?臻g方面,新車的后備廂容積可達225升,掀開后還有108升儲物空間,后排座椅放倒后,儲物空間可達1285升。
動力方面,新車采用前輪驅動,電機的最大功率為172千瓦,扭矩為290!っ,0-100km/h加速時間在6.9s以內。電池方面,新車搭載容量為57kWh的電池組,WLTP工況下續航里程為400公里。它支持直流快速充電,只需10分鐘即可充電163公里。但由于其2025年才會上市,因此我們推測大眾或許會對這些數字進行優化。
● 首發:AMG ONE準量產版
2021慕尼黑車展于日前正式開幕,在車展現場,梅賽德斯-AMG展示了旗下超級跑車AMG ONE準量產版車型的實車。而與此前不同的是,新車外觀涂裝也經過特別設計,意在預告這款車即將登陸的開放世界賽車游戲《極限競速:地平線5》。
外觀方面,熟悉的整體造型從早期AMG Project ONE原型車開始就已經被大家所熟知,寬大的前唇、流線型的車身以及車頂的進氣口和擾流翼片都表明了以F1為設計理念的AMG ONE將擁有強大的空氣動力學效應,這也是該車性能的來源。
而作為接近量產版的原型車,我們能看到新車在細節處的套件設計也得到了完善,例如新車前輪拱上可開合的翼片、封閉式的輪圈罩、自動后擾流板以及尺寸夸張的后擴散器等。
AMG ONE最令人感興趣的點則來自于它的動力總成。新車采用了來自當今F1賽車的動力系統配備,其整體由一臺1.6T V6內燃機和動能回收系統ERS組成,此前有傳聞稱新車的系統綜合功率將突破1200馬力。此前由于F1動力總成居高不下的怠速轉速和歐盟嚴苛排放法規的矛盾,導致新車多次延遲交付,不過根據外媒報道,新車的交付將于今年11月開始,希望量產版AMG ONE的性能不會讓苦苦等待的車主們失望。
● 首發:奔馳S 680 Guard 4MATIC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奔馳正式發布了S 680 Guard 4MATIC,作為S級的特別版本車型,它具備了全車VR10級別的防彈標準,能抵擋AK47和地雷的攻擊。
從外觀上來看它和普通的全新奔馳S級區別不是很大,包括輪圈在內都沒有什么特別夸張的設計,但它是一臺具備VR10級防彈標準的車型,它配備了加固車門、超過1cm厚度的多層玻璃和聚碳酸酯車窗、自動滅火器、緊急空氣凈化系統以及可續駛30km的米其林PAX防彈輪胎等配備。
內飾部分也是滿足豪華的基礎上再做的防彈升級,S級的各項豪華設備它基本都武裝到頂。而它第二排兩個老板座椅也能滿足日常乘坐和商務需要,甚至還配備了冰箱等設備。
在各項防彈加強的情況下,它的整備質量達到了5噸左右,對于這樣一款跟“坦克”一樣的車型,它配備了6.0T雙渦輪增壓V12發動機,擁有612馬力的最大功率和830!っ椎姆逯蹬ぞ。
● 首發:奔馳G級的PROFESSIONAL Line(專業套裝)
2021慕尼黑車展上,奔馳在帶來了強大的電動車陣容的同時,基于新一代G級打造的奔馳G級的PROFESSIONAL Line(專業套裝),也同步在車展首次亮相。
歷代G級都曾推出過PROFESSIONAL版本,相比于逐漸走向豪華路線的普通G級,PROFESSIONAL版本則更加回歸G級的原始形態,以強大的越野性能和可靠性成為新車的特點。不過,此次基于新一代G級打造的PROFESSIONAL版本僅提供了外觀套件。
經典的方盒子造型,似乎不用怎么修改就帶有一股可靠的感覺,當然奔馳還是為這款產品配備了全新的大燈罩,從而保護燈組。此外,嶄新的18英寸五輻輪圈,匹配越野輪胎和擋泥板也讓新車看起來更加有味道。
除此之外,全新的車頂行李架和攀爬梯,似乎能夠為你撐起更多的專業設備,與此同時全新的外掛式備胎架采用了更加簡潔的設計風格,便于摘取的同時也更加牢靠。
此次官方首發車型采用了全新的“橘銅色”車漆,而該部分也將作為定制項目之一,與此同時包括新車的外觀和內飾,除了上文提到的部分全新套件之外,客戶還可以進行額外定制。動力方面,則取決于車主選擇的具體動力車型而定。展示車輛搭載了奔馳3.0T柴油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286馬力,峰值扭矩600!っ。
● 首發:奧迪grandsphere概念車
2021慕尼黑車展上,奧迪grandsphere概念車正式亮相。新車此前已經發布官圖,作為“sphere”概念車中的第二款車型,grandsphere概念車應用的技術和設計特點,將在幾年內推廣至未來的奧迪品牌旗下的量產車型中。
外觀方面,新車采用了頗具未來感的設計語言。前臉寬大的多邊形前格柵內部采用頗為復雜的中網布局,另外新車還配備了一款造型銳利的頭燈組,內部采用了頗為簡潔的光源布局。此外,新車前包圍兩側還配備了造型銳利的導流槽,能夠進一步優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
來到車側,新車擁有流暢的車頂線條,搭配短前懸、長后懸的設計顯得十分修長。“性感”的尾部線條也賦予了新車一種別樣的韻味。車身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5350/2000/1390mm,軸距為3190mm,低矮的車身高度能夠讓車輛的運動屬性得到充分展現。此外,新車將會采用對開門式設計,能夠讓乘客上下車時更加從容。
來到車尾,其造型絲毫不亞于車頭,尖銳的尾燈組能夠與頭燈組形成良好的呼應,燈組內部將會采用頗具科技感的光源布局。此外,新車還在后包圍處采用了頗具視覺沖擊力的設計,類似擴散器的設計能夠進一步優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
新車內部將會被打造成為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體驗空間,在開啟駕駛模式之前,方向盤、儀表盤等裝置將會被隱藏起來,除了能夠讓車內擁有更加開闊的空間,也能夠進一步彰顯出車輛的科技感。此外,新車在細節處的品質感也將做到極致,大量木材、羊毛、合成紡織面料、金屬等材質的加持能夠讓車內具備更加溫馨的氛圍,仿佛身處自家的客廳一樣。
動力方面,新車基于PPE平臺進行打造,據悉,新車將會在前后橋上分別配備一臺電動機,最大功率為530千瓦,峰值扭矩將達到960牛·米,同時,quattro四驅系統也將不會缺席。續航里程方面,新車的續航里程將會超過750公里。
● 首發:雷諾5電動概念車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雷諾5電動概念車正式首發亮相。雷諾5曾經是一款3門的掀背微型車,并于1970年到1985年暢銷歐洲市場,而它則將以純電動車的身份再次復活。
『圖為雷諾5 Turbo』
相較初代雷諾5的纖細與窈窕,雷諾5電動概念車變得更加飽滿。由于是電動車的定位,因此新車發動機艙占車身總長的比例并沒有老款那么高,而短小的機艙也意味著更優秀的車內空間。同時,概念車上使用了尺寸較大的輪圈,配合上前、后翼子板上明顯的肩部線條,整體視覺效果更具力量感,這也是雷諾5 Turbo車型上所具有的明顯特征。
在車身造型的細節上,設計師對于經典雷諾5的致敬也是充滿了細膩心思。例如以大量平直線條與矩形組成的車頭很容易讓人想到Michel Boue筆下初代雷諾5簡潔的前杠與大燈,新車前杠兩端的仿進氣口設計也用正方形的LED燈條點綴,與經典車型上的矩形燈組形成了恰到好處的呼應。
『圖為雷諾5 Turbo』
新車尾部的設計不禁讓人大呼精妙,在傳承了初代雷諾5的C柱角度與平直尾門時,尾燈組的整體造型也從舊款車型上汲取了靈感,在高度與LED光源結構上均融合了當時的創意,并且新車尾燈還由兩條貫穿尾門的LED燈帶連接,燈帶右側還有雷諾菱形商標造型與數字“5”點綴。事實上,雷諾5概念車上關于“5”的元素還有不少,例如日間行車燈附近與前門邊緣靠近翼子板的部分等。
關于新車的內飾和動力方面的信息,此次雷諾并沒有透露更多信息。另外發布會上雷諾還表示計劃在2025年之前發布7款全新的純電動產品,作為小型電動車的全新雷諾5或將替代已經取得成功的Zoe成為新的主銷選手,并且還將會有一款尺寸更小的雷諾4加入品牌的純電動計劃。
● 首發:Cupra UrbanRebel概念車
2021慕尼黑車展于日前正式開幕,西雅特旗下高性能品牌Cupra正式發布了UrbanRebel概念車。新車采用純電驅動,外觀設計顯得夸張而戰斗。
前臉部分,新車采用了頗為夸張的設計語言進行打造,一款造型犀利的頭燈組將會出現在新車之上,內部采用比較簡約的光源布局,擁有較強的科幻屬性。此外,新車將會在前包圍處配備尺寸寬大的梯形通風口,造型激進的前唇與兩側造型銳利的導流槽均能夠營造出更加濃郁的戰斗氛圍。
來到車側,新車采用了雙門車身布局,同時,黑色車頂設計也將出現在新車之上。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新車將會在側裙處采用比較具備立體感的設計,預計將能夠進一步優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
車尾部分,新車采用了辨識度頗高的設計,尺寸夸張的擾流板頗為吸睛,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尾燈組將會被集成在擾流板上,這樣的設計在當前汽車市場是非常少見的。此外,車尾的其它部分基本被空氣動力學套件所占據,尺寸夸張的擴散器以及兩側的導流槽均能夠對車輛的性能表現起到正向加持作用。
動力方面,新車所配備的驅動電機的最大功率將能夠達到320千瓦(435馬力),新車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要3.2秒。
● 首發:起亞SPORTAGE GT-line歐版
2021慕尼黑車展上,起亞推出了SPORTAGE GT-line歐版車型,新車擁有更運動的外觀設計,軸距相比其他地區版本要短一些。該車的前代車型在國內被稱之為獅跑,而這一代的SPORTAGE也有望在國內以全新KX5的身份率先和大家見面。
外觀方面,今年年初,起亞發布了“Opposites United”的全新設計理念,自然也成為了全新SPORTAGE的設計靈感來源。車頭處黑色的進氣格柵造型繁復,兩側造型夸張的LED日間行車燈與大燈組相連,看著很有個性。
尾燈凹凸有致的造型不同于現在流行的扁平、貫穿式設計,內部的LED燈帶與車頭的日行燈交相呼應,為車尾增添了運動感。新車基于N3平臺打造,尺寸方面,歐版車型的車長為4515mm,相比全球版縮短85mm,軸距為2680mm,相比全球版縮短75mm。
內飾上,全新起亞SPORTAGE GT-line采用了貫穿式的儀表臺,液晶儀表盤與中控屏連成一體,三輻式方向盤加上了GT專屬LOGO,變速器采用旋鈕式,烤漆裝飾使得旋鈕式換擋機構更像是件藝術品,車輛座椅上也加入了GT專屬LOGO。
動力方面,新車提供多種動力組合,其中1.6T(汽油+48V輕混系統,最大功率提供150馬力版本和180馬力版本。此外新車還將搭載一套1.6T插電式混動動力總成,綜合最大功率264馬力,匹配13.8kWh電池組,純電動形式里程為56公里。
● 首發:保時捷919 Street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保時捷919 Street概念車的實車。該車曾經登載于《Porsche Unseen: Design Studies》圖冊中,而此次是該車首次向公眾展示。
保時捷919 Street概念車實際上可以看做保時捷設計師在閑暇之余的設計習作,其設計概念便是將當時在勒芒賽車披荊斬棘的保時捷919 Hybrid賽車街道化。不過作為一個設計作品,該車并不是真的由賽車改造而來,因此更多的可以將新車理解為一個1:1的實車模型,同時也是為了向早年相似概念的保時捷911 GT1街道版等車型致敬。
從外觀來看,保時捷919 Street概念車的車身整體比例依舊來源于WEC LMP1組別賽車,修長的車身與獨立于車身中央的座艙已經超越了我們對于常規“超級跑車”概念的理解。流暢的車身線條搭配LED光源的頭燈與貫穿式的尾燈,為新車帶來了一份屬于21世紀的時尚美感。
而這款車的原型車保時捷919 Hybrid,是保時捷在2014-2017年征戰WEC LMP1組別的賽車,并在2015-2017三年間斬獲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而在宣布推出WEC最高組別后,保時捷又依據919 Hybrid打造了無規則限制賽車919 Evo,其擁有了1160馬力的系統綜合功率,重量僅849kg。在夸張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加持下,保時捷919 Evo創下了5分19.55秒的紐伯格林北環最快圈速成績。
● 首發:寶馬i4 M50
2021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寶馬i4 M50首次公開亮相,i4 M50是寶馬首個純電動M部門產品。
新車延續了標準版i4修長舒展的車身比例,低矮的車頂與溜背式的造型與四扇車門巧妙地融合,在運動的氣息中藏著一股蓄勢待發的美。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785/1852/1448毫米,軸距為2856毫米,前/后輪距分別為1600/1630毫米,風阻系數低至0.24cd。
細節方面,新車將前包圍進行了重新設計,結構更有力的同時視覺侵略性也更勝一籌。獨有的電動化星幕格柵大幅提升了車輛辨識度,在前杠兩側還擁有為剎車冷卻而設計的導風口,并采用碳纖維材質裝飾。車尾部分,i4 M50還擁有微微上翹的碳纖維后擾流板、更兇悍的后包圍與下擴散器設計。新車的雙五輻輪圈、側裙以及磨砂質感的波爾蒂芒藍色都是獨有設計。
動力方面,i4 M50擁有544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795牛·米的峰值扭矩,這樣的動力水準已經超過了全新M4雷霆版。相應地,新車可以在3.9秒內由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時。同時在80.7千瓦時電池組的幫助下,新車擁有510公里的最大續航里程(WLTP工況)。
● 首發:Cupra Born
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西雅特旗下子品牌Cupra的全新純電動緊湊型兩廂車——Cupra Born正式亮相。新車基于大眾MEB模塊化純電動平臺打造,是大眾ID.3等車型的姊妹車。
外觀方面,新車兩廂版的造型非常犀利運動。三角形的頭燈組和日間行車燈具有凌厲的視覺效果,頭燈中間狹長的黑色裝飾條嵌入了玫瑰金色的“Cupra”品牌標識。前包圍采用大嘴式的造型,大量鱗片狀裝飾營造出了性能車應有的攻擊性,其中梯形玫瑰金色裝飾條與車身多處同色點綴形成呼應,視覺效果出色。
車身側面來看,新車營造出懸浮式車頂的視覺效果,動感的大尺寸輪圈加入了玫瑰金的時尚元素。尾燈組部分如同Cupra Formantor那樣擁有貫穿式的設計,同時兩側的燈腔內部也有魚鉤式的LED燈帶與前大燈相呼應。后保險杠部分除了有黑色塑料的裝飾結構外,下方還有與車身同色的擴散器結構。
Cupra Born也會給人一種較為熟悉的感覺。簡單明了的中控臺設計是MEB平臺車型最大的特色,除了出風口與懸浮式中控屏幕之外眼前只剩下方向盤與液晶儀表,視覺效果非常整潔。整體以黑/灰色為主的色調也加入了銅色的飾條作為點綴。
為了保證整套車機系統的易用性,Cupra的工程師為這輛車的12英寸屏幕配備了音量調節旋鈕與快捷按鍵。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按鍵來快捷操作,此外,隨時通過語音呼喚來控制各種系統也是支持的(只要記住Hola Hola的喚醒詞就好)。
Cupra Born有著豐富的動力單元可供選擇,入門版車型搭載45千瓦時的電池組并匹配150馬力的電動機,能提供至多340公里的續航里程,0-100公里/小時加速需要8.9秒。其次是使用58千瓦時電池組的車型,在匹配204馬力的電動機時能提供420公里的續航里程,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為7.3秒。同樣的電池容量在換裝232馬力的電動機時續航里程不變,但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縮短為6.6秒,這也是動力表現最好的Cupra Born。最后是搭載77千瓦時電池組的車型,僅匹配232馬力的電動機,續航里程來到了540公里,但由靜止沖刺至100公里/小時的時間稍長,為7秒。
對于使用77千瓦時電池組的車型來說,使用125千瓦的快充樁可以在7分鐘內補充100公里的續航里程,35分鐘便可以補充至80%電量。此外,使用11千瓦的家用充電樁充電,大約需要7個半小時充滿,而容量為58千瓦時的電池組充滿則需要6小時15分鐘。
● 首發:新款達契亞Duster
GOOD NEWS!新款達契亞Duster車型在2021慕尼黑車展上正式迎來了首發亮相!新車在外觀設計層面做出了升級優化,整體擁有相當濃郁的跨界風格。
前臉部分,新車依舊采用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設計語言進行打造,前臉部分,新車前格柵與頭燈組保持密切聯系,擁有較強的整體感。此外,新車頭燈組內部集成了Y字形日間行車燈,擁有相當高的辨識度。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新車前包圍處配備了尺寸夸張的雙色護板,能夠進一步彰顯出車輛的野性。
來到車側,新車同樣采用了頗具跨界風格的設計,圓潤的車身輪廓看上去比較協調。同時,新車將會在側裙處配備黑色護板,同時,黑色護板將會向上延伸至前翼子板處,能夠提升車輛的辨識度。
車尾部分,新車所配備的后包圍雙色護板頗為吸睛,能夠與前包圍設計形成良好的呼應。此外,新車還配備了一款造型方正的尾燈組,內部所采用的光源布局辨識度相當高,與頭燈組的風格頗為相近。
內飾方面,新車采用了相對比較常規的設計,內嵌式中控屏下方將會保留少量物理按鍵,同時,空調控制面板也采用了比較常規的設計。雖然這套設計“平平無奇”,不過用起來還是比較容易上手的。
動力方面,新車將會分別推出汽油/柴油版車型供消費者選擇,同時,汽油版車型還將推出搭載四驅系統的版本。
● 首發:達契亞Spring Electric
2021年慕尼黑車展于9月6日拉開帷幕,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拍攝到了達契亞Spring Electric,新車是達契亞旗下的小型SUV,與國內的雷諾 e諾、啟辰e30等車是兄弟關系。
外觀方面,因為與上述車型來自相同平臺,Dacia Spring Electric與它們保持了相近的整體輪廓,不過作為品牌特征,新車采用了Dacia家族式的前臉設計,包含兩側連接頭燈的點陣式前格柵,以及位于兩側格柵的分體式大燈,整體造型與雷諾 e諾高度相似。
作為一款SUV車型,達契亞Spring Electric車身周圍同樣擁有跨界風格的黑色塑料包圍,這也與該車入門的定位相符合,不過遍布車身的雙色點綴也為新車增加了一份年輕的氣質。車尾部分,造型簡潔的多邊形尾燈分列兩側,下方包圍則加入了銀色護板裝飾。
新車的內飾偏向實用,中控臺中央7.0英寸的液晶屏幕為它增加了一絲科技感,其內置了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等互聯功能,并提供倒車輔助影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Dacia Spring Electric也將推出貨運版本,該車型的后座被移除,與后備廂共同形成一個較大的儲物空間,這也是歐洲車常見的特征之一。
動力方面,Dacia Spring Electric與雷諾 e諾采用了相同的單電機動力,最大功率44馬力,WLTP工況續航里程達225km。同時,得益于容量不大的電池,該車使用30kW充電樁可在1小時內將電量充至80%。
● 全文總結:
一口氣看完這么多款新車,這里面有沒有你最喜歡的車型呢?本次車展展出了眾多新能源車型以及各種以環保與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概念車,這也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汽車產業在經過了多年的演變后,即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電氣化、智能化的新時代,這也更讓我們感到好奇。慕尼黑車展后,哪些新車將被引進國內?哪些新車有可能被國產?請繼續關注汽車之家接下來關于慕尼黑車展的后續報道吧。(文/汽車之家 資訊組;圖/YESAUTO、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