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零部件 正文

中國電池超速:從被碾壓,到稱霸全球

收藏 閱讀全文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  1987年夏天,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到上海大眾視察時,當著中德雙方人員的面,發出警告:“如果在中國生產的零部件比例不能順利提到40%,我們就關掉上海大眾!”

  輾轉二十多年后,國內乘用車的國產化率仍然裹足不前。根據《2013年產業藍皮書》中稱,201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的企業利潤,95%以上被合資企業賺走。一方面是海外車企授權合資車企生產時,要收取高額技術轉讓費,另一方面是在零部件采購上賺取了高額利潤。

  汽車強國的前提是零部件強國。實踐證明,在合資政策、技術換市場等要素的影響下,我國傳統零部件產業依然存在“低、散、弱”的短板。中國汽車產業的前途在何方?

汽車之家

  答案是新能源汽車。自2009年1月“十城千輛”項目啟動后,短短十年余載,新能源產業鏈的崛起為中國汽車產業換來了一個坐上牌桌的機會。

  區別于傳統汽車,新能源最核心的技術在于“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得益于豐富的稀土資源,中國已成為驅動電機生產大國,以大洋電機、精進電動、上海大郡、中車株洲所、聯合電子等為代表的中國電機供應商,生產的驅動電機技術多項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僅有少數乘用車采用外資企業的電驅動系統。

  電機和電控被業內關注的相對少一些,而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在整車成本中占比40%以上。在全球新能源爆發式增長的當下,業內人士直稱“得電池者得天下”。

汽車之家

  2021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在密歇根州福特工廠內發表演講時表示,“電動汽車是‘汽車工業的未來’,而中國在這場競賽中‘領先’!薄0莸强谥械摹邦I先”也對準了動力電池,“中國供應了全球80%電動車電池!他們不僅在中國制造,還在德國和墨西哥制造,然后出口到全世界!

  從沒有存在感,到成為全球霸主,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背后到底經歷了什么?


  2017年的5月10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品牌日”的第一個慶典。時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的苗圩對外發表《把每一天都當作“中國品牌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品牌是價值和信譽的載體,這個過程對中國品牌來說,猶如一次“驚險的跳躍”。

  五年過去了,中國汽車品牌是否實現了品牌向上的關鍵一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根據今年1-3月的終端銷量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市占率已經擴大到42.9%。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值此之際,汽車之家特推出中國品牌日特別策劃,本篇為系列第四篇,細數中國品牌出海之路。

中國品牌日系列策劃選題
系列第1篇《市占率超42% 中國品牌搶了誰的蛋糕?》
系列第2篇《售價上漲明顯 中國品牌闖過向上第一關》
系列第3篇《中國品牌向上途中 有人離場有人上位》
系列第4篇《把車賣到別人地盤 中國品牌出海持續加速
系列第5篇中國動力電池超速 從被碾壓,到稱霸全球

“電池雙雄”行走江湖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電池由于成本高、續航里程低并不成氣候。彼時,中國政府開始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從2010年起,大量補貼政策噴涌而出,動力電池的產業鏈配套逐漸起步。

  不過尷尬的是,當時國內一個能打的電池廠商都沒有。絕大多數的補貼,最終都被韓國電池廠賺走了。

  2010年前后,中國動力電池做得最好的公司,成品率只有60%,而日韓早已做到90%以上。當時,LG化學一口氣拿下了上汽、一汽以及長安的訂單,這三大國企占了當年國內銷量的60%。

  不僅生產效率上懸殊,相比國內主流的磷酸鐵鋰,日韓主推的三元鋰電池路線,能量密度優勢明顯,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幾乎為零。就這樣,松下、LG化學、三星SDI等日韓電池廠商在各方面都碾壓中國企業。

  電池是新能源車技術密度最高、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如果搞不定電池,當年在燃油車產業技術換市場的鎩羽而歸,似乎又將在新賽道上重演。

  不過,中國人從未灰心,而是在等待一個機會。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一份“白名單”把占有國內市場60%的LG、三星等外資企業直接攔在了中國市場的大門外。政策的傾斜加上產能擴張的時間差,為中國電池企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絕佳的窗口期。

  寧德時代的崛起是最典型的案例。2011年,曾經創辦ATL的曾毓群,看準了機會再度創業,將ATL的汽車動力部門單獨剝離出來,回到老家福建寧德,成立了寧德時代。

汽車之家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

  同年,寶馬與一家國內企業的動力電池合作項目告吹,轉而尋找新的供應商。繼承了ATL服務蘋果經驗的寧德時代吸引了寶馬總部的注意,不過合作的前提是,寧德時代需要啃下寶馬給的800頁德文技術文件。

  拿到標注著各種需求與參數的文檔,寧德時代與寶馬的技術專家一道花時間吃透。2年后,寧德時代成功打入寶馬供應鏈,一戰成名。

  另一家中國電池廠商,比寧德時代出道更早。早在1994年,28歲的王傳福就帶著工人們擠在深圳的一間民房里,開始生產日本人淘汰的鎳鉻電池。因為買不起自動化生產線,王傳福就用“夾具+人工=機器手”的思路打造了一條半自動化生產線。很快,比亞迪就以人海戰術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電池生產商。

  2003年比亞迪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組建比亞迪汽車。早期,政策偏向于商用車,安全性、循環壽命等優勢更好的磷酸鐵鋰長期霸占動力電池“王座”,其份額甚至高達70%以上。而以磷酸鐵鋰電池作為核心產品的比亞迪,成為了當時國內動力電池行業老大。

汽車之家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

  隨著私家車市場的逐步崛起,電池的技術路線發生了改變,能量密度更高、續航能力更長的三元鋰開始高歌猛進。相比比亞迪堅定押注的磷酸鐵鋰,寧德時代兩邊都下注,但更傾向于三元鋰。

  至此,中國的電池雙雄已經走出了規模化道路,把國外一大片企業打得“丟盔卸甲”。至2017年,寧德時代順理成章地取代了松下、LG化學、三星SDI等國外廠商,以11.84 GWh的銷量成為全球動力電池銷量冠軍,并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為中國摘得第一個“世界冠軍”。

  而一個圍繞寧德時代的“一超多強、群雄爭霸”局面,正一步一步建立起來。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92.5GWh,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松下、比亞迪、LG化學、AESC、三星SDI、國軒高科、力神、孚能和比克。全球動力電池Top10中,算上遠景AESC,中國占據了7席。

汽車之家

  短短十年,我們終于憑著一張燃油車時代的站臺票,擠上了新能源時代的列車,并且還坐上商務艙。

向編輯彭斐提問
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文章導航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相關車系

車型推薦
00:00 00:00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