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VR6發動機另一個較大的變化就是缸體材質由鑄鐵換成了鋁合金鑄造,讓發動機的散熱更良好。同時在進氣系統上,VR6發動機采用了塑鋼材質的進氣道,同時帶有進氣長度可變的控制裝置,通過旋轉可以在不同的進氣通道間切換,實現高低轉速下更佳的扭矩輸出。
『橫貫發動機頂部的進氣歧管』
『可變進氣歧管的核心部件 通過翻轉來達到改變進氣道長度的作用』
其實VR形式的發動機并不是由大眾公司所開創的,最早搭載此種發動機的廠商是意大利的Lancia,其中文名稱為藍旗亞。早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它們就推出了搭載13度夾角VR4發動機的Lambda車型,隨后又陸續推出了擁有10度夾角的Appia車型等,直至1976年VR4發動機才退出歷史的舞臺。
『藍旗亞Lambda車型』
『采用13度夾角的VR4發動機』
大眾公司是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開始著手VR發動機的設計與開發的,直至1991年,第一代VR6發動機被搭載在第三代帕薩特上,它的排量為2.8L,最大功率為178馬力。隨后這種氣缸排列比較特殊的發動機在大眾的車型上被廣泛應用,而且又推出了3.2L和3.6L兩個排量。其中3.2L的VR6曾搭載于高爾夫R32以及兄弟廠的奧迪TT上,3.6L的型號則應用于R36、途銳、輝騰等。
『搭載2.8L VR6發動機的第三代帕薩特』
在VR6的發展歷程中,大眾的工程師在其基礎上砍掉一個缸,這樣就衍生出了VR5發動機,排量也減為2.3L。對于這樣奇數氣缸V型排列的形式的確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在結構上比VR6要更加簡單。這款發動機則被應用在當時的寶來、甲殼蟲和帕薩特等車型上。
『搭載VR5發動機的帕薩特B5』
在了解了VR6發動機后,我們可以大膽的進行設想,如果把VR6發動機看成一臺普通的直列發動機,這樣的兩臺“直列發動機”再以一定的夾角組合在一起,通過共用一個曲軸的方式則組成了一臺擁有12個氣缸的新型發動機,當然這也就是所謂的W12。VR6發動機在滿足小型車對大馬力發動機的需求外,也為W型發動機的順利誕生起到了絕對的基礎性作用,或許大眾對VR6的持續改進與研發就是為了最終的目的——W型發動機。
大眾的W12發動機是由2臺VR6以72度夾角結合,對于W型發動機的布局的確存在著太多的技術難題,如果沒有VR6發動機作為基礎,或許就不會出現W型發動機。同時在VR6的基礎上,大眾又開發出了VR8,以及基于它所衍生出的W16發動機。這臺性能怪獸則搭載在大眾旗下的布加迪威龍上,8.0升的排量使其達到了恐怖的1001馬力和1250!っ。
全文總結:
VR系列發動機可以堪稱汽車動力系統里的一朵奇葩,特殊的小夾角結構可以使其占用更小的空間,為車輛整體的結構布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可行性。VR6發動機上經過巧妙設計的進、排氣機構可以使其搭載當今眾多幫助發動機順暢呼吸的電子技術,同時通過一系列減小振動的措施使其達到了較為出色的運轉平穩性,最重要的是,VR6發動機的成功為新一代大排量緊湊型發動機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汽車之家 馮景毅)
相關鏈接:
點擊進入:2011廣州車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