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類發動機的缺陷
很多讀者會意識到,有了可變進氣正時技術,這種技術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但為什么這種技術未能普及廣泛發動機之上呢?其原因如下:
◆ 1、 獨特的進氣方式讓低速扭矩很差
在低速時,本來就稀薄的混合氣在“反流”之后變得更少,這讓該類發動機低速扭矩表現很差,用于車輛起步顯然動力不夠,誰都不愿意自己的愛車輸在起跑線上,廠商也不愿因此而讓自己的商品落后于別家。
◆ 2、長活塞行程不利于高轉速運轉
較長的活塞行程確實可以充分的利用燃油的能量,提升經濟性,但也因此限制了轉速的升高,加速性能也變差,并且“升功率”這個性能指標會很低。而追求性能,尤其是追求高速性能的賽車發動機,往往行程與活塞直徑的比值會很低。在民用車上,為了平衡,通常行程與缸徑兩個數據是接近的。
這就讓阿特金森/米勒循環發動機的處境非常尷尬,只在轉速的中間階段才能有效發揮動力,這對于每天在路況復雜的城市交通中形式的汽車非常不利,所以普通汽車不會使用這種技術。但還有很多不平凡的汽車。
● 現代阿特金森/米勒循環發動機
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市面上鮮有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雖然豐田普銳斯宣稱使用了阿特金森發動機,但從實際結構來看,本質上是米勒循環的方式。這是因為在1993年,馬自達重拾米勒循環發動機,裝備量產車上,為避免更多的麻煩,豐田只能說自己是阿特金森循環了。
不過兩家公司走的是兩個不同的思路,馬自達使用米勒循環發動機是為了用這種方式降低爆震提升動力,因而裝備了機械增壓器來進一步提升動力(很令人費解)。而豐田普銳斯是以節油為目的,發揮了阿特金森/米勒循環發動機的實質優勢。
使用了機械增壓的米勒循環Mazda 2.3S發動機』
『該款發動機裝備在mazda Millenia之上』
因為阿特金森/米勒循環發動機這種充分利用能源的特點,故被各種節油的混合動力車型看中,它們并不在乎低速的“不在狀態”和高速的“不中用”,因為這兩個時段有電動機在為車輪提供動力,發動機的大多時段都是在發電,所以發動機可以在在油耗最優異的轉速運轉。用電動機的大扭矩彌補動力的缺陷,互補之后的動力總成,讓混合動力車在動力和經濟型上都有著突出的表現。
然而想要通過阿特金森/米勒循環來制造高功率的發動機也許不大合適,馬自達的發動機即便已經量產卻未得以發展,功率的提升也基本上是增壓帶來的功效而非該循環原本的意圖。所以阿特金森/米勒循環更多的被用于混動汽車之上,省油才是它的職責。(文/汽車之家 任飛)
● 汽車技術很難懂?汽車設計太遙遠?誰說的?這些內容也可以很有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