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設計 技術講堂 正文

奧迪、奔馳都栽了?解讀IIHS新碰撞測試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  未來我們應該思考什么?

◆  車輪受力后的運動方向

  在看過碰撞視頻之后,會發現一部分車型好像是擦著剛性屏障沖了過去,另一部分車輛則是結結實實的撞在屏障上,為什么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這里面有什么玄機?讓我們用謳歌TL寶馬3系這兩款對比較為明顯的車型來分析一下。

汽車之家

◆  關于25%碰撞受力的猜想

  如果是完完全全的正面碰撞,那么兩根主梁就能夠承受很大的沖擊,這也恰恰解釋了為什么以上車型在傳統的碰撞測試中均表現良好。然而,在將碰撞重疊面改為25%之后,以往的“光輝形象”消失不見了,這是為什么?

  由于碰撞的重疊面積較小,主梁并沒有充分的承受沖擊,大部分的沖擊由前圍板、懸架A柱承受,而在以往的設計中,這些部件都不是承受沖擊的主角,所以在變換了碰撞方式后,臨時提升為主角的“演員”難免會出差錯。針對這種碰撞模式,是加強前圍板和懸架部件強度還是做特殊的吸能設計,則是廣大制造商將要解決的問題。

◆  氣囊和氣簾及傳感器的設計問題

汽車之家

  氣囊和氣簾是為了防止車輛乘員與內飾部件硬碰硬而存在的。在這種特殊的碰撞情況下,車輛會發生漂移,乘員由于慣性將呈現向斜前方撞擊的趨勢,加之轉向柱的偏移也使得氣囊不與乘員正對,所以應該改變氣囊的形狀來應對這種特殊而普遍的情況。

汽車之家

  氣囊和氣簾的彈出取決于碰撞傳感器傳出的信號,然而我們發現部分車輛的氣簾沒有彈出,如此一來,在25%重疊正面碰撞的模式下,氣簾的碰撞傳感器位置將值得深思熟慮。

全文總結:

  縱觀這11款車型的碰撞成績,問題集中在腿部生存空間和氣囊、氣簾對乘員的約束能力上面。在小重疊面碰撞的特殊情況下,車體結構上承受沖擊的主角部件產生了變化,也許廠商應該思考新的受力結構。由于車輛的偏移,乘員在慣性驅使下運動的方向也不再和車輛運動方向統一,所以氣囊和氣簾的形狀也應修改,以便在此情況下還能良好的對乘員進行保護。相信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的那一天,汽車的被動安全將提升一個檔次。(圖/汽車之家 馮景毅 文/汽車之家 張弓然)

  在眾廠商做出新的設計之前,我也只能根據想象做出一些拋磚引玉假設和猜想,如果您有更多的想法,又擔心埋沒在成百上千的留言中,歡迎您到我及我同事的微博留言,共同討論學習。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115597677

范鑫的微博:http://weibo.com/fxiry

馮景毅的微博:http://weibo.com/u/2469287610

李博旭的微博:http://weibo.com/u/1808166033

唐朝的微博:http://weibo.com/u/1194082995

相關閱讀:安全不容錯過吉利獲超五星背后的故事

汽車之家


汽車技術很難懂?汽車設計太遙遠?誰說的?這些內容也可以很有趣!

汽車之家

>>想了解更多汽車知識成為達人?一起去汽車之家科技看看!<<

文章標簽: 安全技術 底盤技術
共7頁<>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