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星光環背后的細節
--真實力和真投入
可能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針對歐洲安全標準開發”不過是一句口號,但對于國內的很多自主品牌而言,這確實是他們的產品開發目標!長安”就是我所說的這類自主品牌中的一員。
逸動在開發初期的目標是針對歐洲新車評價規程E-NCAP的四星標準,投資1.5億建立的碰撞試驗室功不可沒,從零部件沖擊試驗到臺車再到整車碰撞全部涵蓋,整車碰撞可以做柱碰和角度碰撞,覆蓋了中國、歐洲日本等國現有碰撞法規,并且還預留了滿足美標的能力。
為了提高效率,減少在模具制造和后期驗證等環節不必要的反復和資源消耗,車輛在開發前期就會針對零部件設計進行大量的仿真分析,之后將零部件組合針對系統、整車逐一進行反復的仿真分析,長安使用了200萬單元級的高精度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精度越高,仿真的細節就越豐富,越接近真實的碰撞效果。
完成仿真實驗后,便要針對單一零部件、車輛局部以及整車陸續做相應的沖擊和碰撞試驗,得到的數據再返回仿真模型做優化和改進,之后再做實體試驗,如此反復,逸動在得到C-NCAP的5星評價前,已經做了50多次的整車碰撞試驗。
可靠的知名供應商也是長安取得好成績的保障,逸動的氣囊、氣簾以及預張緊安全帶都來自延鋒百利得(延鋒偉世通和美國百利得安全系統公司Key Safety Systems, Inc.成立的合資公司),這家公司為很多合資品牌提供安全系統,其產品還大量出口海外。ESC系統來自TRW天合,而且采用的是較新型號的EBC460產品,具備接駁混合動力系統、集成電子駐車控制等等擴展功能,未來升級非常方便。座椅則是前面提到過的為國產寶馬3系提供座椅(信息來自長安廠商技術人員)的宗申宏力。
長安逸動安全系統配置及供應商 | |
安全系統 | 生產企業 |
前排雙正面氣囊 | 延鋒百利得(上海) |
側面安全氣囊及氣簾 | 延鋒百利得(上海) |
前排安全帶(預張緊及限力) | 延鋒百利得(上海) |
后排安全帶(限力) | 重慶光大產業 |
駕駛員座椅 | 重慶宗申宏力 |
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控制器 | 天合汽車零部件(上海) |
雖然國內目前并不考察車輛對于行人的保護,但是在09年就已經頒布了行人保護方面的推薦性標準GB/T 24550-2009 《汽車對行人的碰撞保護》,這一法規內容按照GTR 9《行人保護全球技術法規》制定(GTR是《全球統一汽車技術法規》的英文縮寫,由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制定發布)。而且行人保護是歐洲碰撞評價中的重要項目,長城、奇瑞等諸多自主品牌都已經在新產品開發中加入了關于行人保護的考量,所以將E-NCAP作為目標的長安在這方面也不例外。
車輛開發中對行人腿部、頭部的傷害風險做了針對性研究,發動機蓋、前保險杠以及車頭的整體設計都做了相關的考量。發動機蓋與發動機頂部的距離達到97毫米,在碰撞時保證發動機蓋有80毫米以上的變形量來緩沖行人頭部受到的沖擊。據長安技術方面負責人表示,逸動的行人保護水平已經達到了GTR 9的技術要求。
● 我們的問題
--低配車型的安全水平?
此次長安申請測試的車輛為頂配車型,我們注意到,在逸動的7款車中有4款配置了ESP和預緊安全帶一類的配置,但是像側氣囊/氣簾以及副駕駛安全帶提醒這類配置功能僅在兩款頂配車型上出現,這兩項都是C-NCAP的加分項,先不說側氣囊氣簾對側面碰撞成績的影響,單說沒有這兩項加分,逸動的成績就已經降到了五星標準之下,那么沒有側氣囊/氣簾、沒有預張緊安全帶、沒有ESP系統的低配車型的安全水平究竟如何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得到的答復是,長安逸動的低配車型按照新規程的測試標準至少可以達到3星的水平。
--碰撞測試中的發現問題何時解決?
在碰撞測試中,逸動得到五星級評價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個例,也可能是目前大部分汽車廠商需要共同研究的內容。我們在偏置碰撞中看到后排假人安全保護仍然存在較大風險,而側碰中后門開啟的情況更是不應該出現在一輛五星級的汽車產品上,長安針對這些問題將如何解決?何時解決?
長安汽車負責安全技術的研究院院長趙會先生告訴我們:關于后車門在碰撞過程中開啟的情況在他們之前的碰撞中并未遇到,屬于偶發個案,他們會根據C-NCAP的數據立刻進行整改。但是后排假人的安全問題則是一項相對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這種碰撞的結果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工程,局部的調整會涉及到整個車輛安全表現的平衡,所以在調整“平衡”的工作上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反復的試驗,并不是能一下就定性的。
小結:前面已經說過,逸動的碰撞成績是長安獲得的首個五星,對于在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技術人才和資金的長安而言,這多少算是個不錯的回報和肯定。但是從碰撞的結果來看,偏置碰撞中后排假人的高傷害風險以及側碰中后門開啟的問題需要廠商重視,我們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快速解決,讓消費者盡快用上更加安全的汽車產品。
同時值得我們期待的是,長安還有大量的主被動安全技術正在研發和驗證當中,有不少項目已經裝車試驗,雖然并未得到安全技術的細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技術中不乏國內外豪華車型的主流安全技術,在長安未來的新車型上,這些安全技術將會逐一亮相,我們希望長安與國內其他自主品牌一起,能夠讓“安全”這個字眼成為深深銘刻在“中國車”上的印記。(文/圖 汽車之家 范鑫)
● 汽車技術很難懂?汽車設計太遙遠?誰說的?這些內容也可以很有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