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懸架
特點:車輪互不干擾、結構略顯復雜
采用獨立懸架的車輛兩側車輪各自獨立地與車架或車身彈性連接,與非獨立懸架相比,它的兩側車輪可以相對自由的運動,相互影響的情況較少。不過,某些獨立懸架結構相對復雜,成本相對較高。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運動特性:車輪沿主銷移動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是比較常見的前懸架形式,在一些資料中出現的彈性支柱懸架、減振支柱懸架實際上說的都是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它具有結構緊湊、集成度高的優點,因此它占用的空間更小,這也是為什么它會被廣泛應用在前懸架的原因之一。車身寬度相同的情況下,發動機艙空間可以更大,便于布置機械部分,車頭吸能區域設計更自由,乘員艙空間表現更好。
當然,麥弗遜式獨立懸架的缺點同樣顯而易見,受制于結構,它橫向剛性較差。對車輛俯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點頭現象),以及扭矩轉向抑制不足。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可謂現在車壇一哥,無論是小型車、緊湊型車、中型車還是跑車、SUV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甚至某些曾經使用其他獨立懸架的車型,在更新換代時都改為使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比如馬自達ATENZA、第九代雅閣。究其原因,都與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不無關系。除了應用在前懸架,也有部分車型的后懸架使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同用在前懸架上一樣,它的優點也是成本低,結構簡單。缺點則是上部的定位依然依靠彈性支柱,剛性和穩定性相對多連桿要弱。
變種衍生類型一:
代表車型:寶馬旗下部分車型
通過剛才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麥弗遜式獨立懸架的下控制臂大多呈英文字母“L”型,我們要說的變種就是將“L”型下控制臂拆分成兩根連桿,所以它的本質仍舊是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寶馬的雙球節式獨立懸架。
『上圖即為寶馬3系前懸架』
它主銷下點設計自由度更大,橫向和縱向力受力分開,便于優化設計,同時提高襯套、球鉸的壽命。反映到駕駛感受上,在不考慮轉向助力系統的前提下,這種較為特殊的機械設定會使車輛的轉向系統較為敏感、直接,或者可以說是路感十分清晰,而缺點就是轉向較為沉重,特別是在車輛靜止的狀態下。
變種衍生類型二:
上面提到的懸架改變主要針對的是下控制臂,第二種改變是彈性支柱的改變,它就是獨立主銷結構。它在麥弗遜式懸架的基礎上加強了橫向穩定的設計,又不像多連桿或雙叉臂式的前懸架結構那般“繁冗”。
『圖為凱迪拉克XTS懸架結構對比圖』
在懸架結構上增加獨立的車輪支架結構,形成獨立的主銷,使彈性支柱不再承擔主銷的角色。它的結構也很緊湊,并且穩定性和橫向剛性高于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抑制點頭和扭矩轉向的作用比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更為優秀;并且它還不用不改變車體結構,減少對減振器的負擔。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