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車輛在經過一段里程的行駛后,往往會出現與新車略有不同的駕駛感受,而之所以這樣,最終還要歸結于構成車輛的零部件。所以,我們做了這樣一件事,把一輛在短期時間內行駛了10萬公里的家用轎車進行了徹底的拆解,這對于我們來說還是第一次。
正因為是第一次制作這樣的選題,在策劃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難題,這些都可能導致拆解項目無法進行,比如拆解場地、用于拆解的車輛以及相關的技術支持等。因此,最終決定與汽車廠商進行合作,經過較長時間的溝通,東風日產啟辰接受了我們提出的方案。
● 為什么要選一輛行駛10萬公里的車進行拆解?
之所以要選定10萬公里的里程,是因為一輛車當行駛超過10萬公里后,一些毛病和問題就會逐漸顯露出來,而這與車輛的品牌和價格關系不大,也就是說即使是上百萬的高端品牌車輛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通過對一輛行駛10萬公里的車輛進行拆解(拆解到最基本的零部件級別,比如一個螺栓或一個軸承),來告訴大家究竟哪些零部件會產生磨損,特別是底盤系統和動力總成系統,而這些磨損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非正常的,同時這些磨損與最終的車輛表現又會有哪些聯系,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告訴大家在日常用車的時候可以怎樣減小這種不必要的磨損。
● 拆哪款車
最初,我們對車輛的選擇有幾個基本要求:
1、行駛里程在10萬公里的基礎上越長越好;
2、車輛未做任何動力以及性能上的改裝,全部是原廠設定;
3、車輛未出過任何事故;
4、車輛為原廠車漆;
5、車輛按照規定在4S店進行正常的保養維護。
車輛未經過改裝以及未出過事故,同時進行正常的保養維護這些條件,也盡可能地排除了一些干擾因素,只有這樣,最終通過拆解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才更有代表性;谝陨蠋c,(詳情可點擊)我們在論壇進行了車輛的征集,另外,在4S店你也可能看到車輛的征集信息。通過篩選,最終鎖定了一輛啟辰D50。
● 一年跑了10萬公里!
我們選擇的這輛啟辰D50在1年多的時間里行駛里程超過10萬公里,掐指一算,平均每天的行駛里程超過了300公里,通過問詢車主才得知其中的緣由。因為業務上的需要,車主經常駕車往返于珠三角地區各個城市間,行駛的路況大部分為高速以及相對順暢的國道,其余則是相對擁堵復雜的市區道路。
● 我們在哪拆
這樣的拆解工作對于場地以及相關人員的配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我們還希望可以把車輛送到專業的機構進行測試,通過檢測數據來驗證車輛的狀態。基于以上需求,我們把車輛運到了位于湖北省襄陽市的東風日產工廠內進行拆解,值得一提的是,那里還能借用到工廠里的專業測試場地對車輛進行主觀的評價。
● 車輛的基本情況
這輛啟辰D50是2012年4月生產的,具體型號為2012款1.6L手動舒適版,車主于去年6月購得此車。購車后,車主首先在4S店加裝了電動后視鏡(確實是非常實用的一項配置,廠商似乎也認識到這一點,在2013款啟辰D50上則成了全系標配)、防盜器、真皮座椅以及倒車雷達。在電動后視鏡調節按鈕的地方,我們發現了一個輕微的裂紋,其有可能是在后期安裝時所導致的。
車主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全部按照保養手冊的規定在4S店進行常規的保養維護,同時在使用過程中,車主自己感覺到發電機的位置以及前減振器處存在異響,經過到4S店檢查維修,最后通過走索賠程序,分別免費更換了發電機和右前減振器。此外,在提新車之前,由于車輛存放問題,導致發動機線束出現損傷,所以該車也更換過發動機線束。
維修索賠記錄 | |||
維修項目 | 原因 | 行駛里程 | 日期 |
更換發動機線束 | 車輛由于存放問題,導致發動機線束損傷 | 5737公里 | 2012年7月23日 |
更換右前減振器總成 | 右前減振器頂部 平面軸承異響 | 43743公里 | 2012年12月15日 |
更換發電機總成 | 發電機皮帶輪軸承響 | 66500公里 | 2013年3月23日 |
● 車主對車的評價
在一年多的使用時間里,車主對該車的總體表現是滿意的,經常往返于城市的路上沒有出現過任何拋錨的情況。由于地處南方高濕高熱的用車環境,所以車主每次一上車就開空調,而根據前面交代過的路況行駛條件,其油耗在每百公里6升多的水平,車主對此油耗還是比較滿意的。車主還覺得該車發動機的噪音比較小,擋位也十分清晰。此外,車主也對該車的空間表現以及空調的制冷效果表示十分滿意。而說到不足,車主覺得啟辰D50的內飾顯得過于簡單,我想這也是從控制成本的角度不得不做出的妥協吧。
● 編輯的主觀駕駛感受(靜態+動態評價)
車輛交代清楚了,也聽完車主對車的感受了,接下來就讓我們做一個主觀方面的評價,先從最直觀的感受來看看行駛10萬公里的車輛會有哪些變化。為此,我們找來了一輛行駛里程只有2000多公里的2013款1.6L手動豪華版啟辰D50(以下簡稱新車)來進行對比,從而更明顯地來感受差異與不同。
——外觀和內飾成色很好
或許是由于年限相對較短,再加上車主愛惜有加,總之我們很難通過靜態觀察將此車與行駛10萬公里聯系在一起,其外觀和內飾的成色都很好,車輛的所有功能也一切正常。
——異響可能來自發電機皮帶輪軸承
著車后,在外界環境安靜的條件下,從發動機曲軸皮帶輪一側傳出有異響,初步判斷其來自于發電機的皮帶輪軸承,如果真是這樣,可見通過索賠更換的發電機總成又出現了相同的問題。不過究竟異響是否來自這里,我們還要等到拆解后來找到真正的答案。
——擋桿處有輕微異響
我們發現這輛老車在掛擋時會有輕微的異響,但并不影響擋位的清晰度和換擋的手感,我們感覺這種異響很可能是由于選擋機構缺乏足夠的潤滑所導致的,在后期的拆解中,我們也將進一步確認問題的原因。
——老車的噪音要略大于新車
在噪音方面,我們分別選取了怠速和80km/h(手動擋啟辰D50在此時速下掛入5擋后的發動機轉速約為2000rpm)兩個點來對新車和老車進行對比測試。從結果來看,新車在隔音方面要好于里程已達10萬公里的老車,不過優勢相對不大,特別是怠速時,來自老車皮帶輪處的異響導致老車在怠速方面的噪音比較明顯。其實噪音的增大,是任何車輛都難以避免的問題,因為起到密封和隔音的橡膠以及相關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老化,這也就導致噪音可以趁虛而入,從而使得車輛的噪音略有上升。
——動力性能老車優于未出磨合期的新車
此外,我們委托第三方測試機構來對兩輛啟辰(一新一老)的動力性能進行測試(輪胎都是同一品牌相同系列的新胎)。從最終的成績來看,行駛了10萬公里的老車的動力性能要優于新車,而出現這種情況也并不稀奇,畢竟新車還處于磨合期,動力以及底盤系統還沒達到最佳的磨合狀態。此外,老車雖然已經磨合充分,但是在動力系統方面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衰減,只不過這款車由于行駛狀況良好,使得衰減并不明顯,這也可以通過我們后期對老車發動機及變速器的拆解來加以印證。
動力性能對比實驗(不能代表全部使用工況,僅供參考) | ||
實驗項目 | 新車 | 老車 |
最高車速(km/h) | 186.9 | 189.2 |
0-100km/h加速時間(s) | 11.59 | 11.44 |
——新車更加緊致 老車略顯松散
在實際駕駛感受方面,我們選擇在一條封閉的試車場內進行,其內有多種不同路面可以模擬車輛在實際道路行駛時可能遇到的顛簸、扭曲、減速帶、柏油路、石板路、碎石路等情況。
通過對比試駕兩款車輛,首先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新車更加緊致完整,而老車則略顯松散。在通過鵝卵石路段時,兩車的內飾部件都會有明顯的異響,而老車更加突出,我想這可能與車內塑料件在使用一定時間后導致一定程度的變形以及裝配的間隙發生了變化有關。
當我以約20km/h的速度行駛在高低起伏的扭曲路段時,可以明顯感覺到老車因為減振器的性能衰減而導致無法很快地將彈簧的勢能加以消減和吸收,從而使得車身產生相對較大幅度的彈跳,新車的車身跳動則較小。基于這一點,也使得我們要在后期對減振器施以破壞性的拆解,來看看減振器的內部究竟發生了什么情況,也請關注我們后續的拆解報道。
總結:
通過主觀的駕駛感受,我們對車輛的基本狀況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從外觀、內飾以及車輛的各種功能來講,車輛保持了一個較新的程度。不過畢竟已經行駛了10萬公里,通過駕駛還是立刻就感受到了明顯的不同。而針對發現的一些好的或壞的情況,我們也都記錄在案,在后面的拆解中我們將為大家一一尋找相應的答案。(文/汽車之家 馮景毅)
下期預告:
本文為此選題的開篇,主要向大家交代清楚這輛已行駛10萬公里的車輛的日常使用情況。此外,我們還將針對靜態以及動態駕駛得出的主觀性評價進行分析,通過后期的詳細拆解去找尋問題的答案。
[汽車之家 技術] 行駛里程的增加使得車輛的衰老特征開始日益顯現,對于駕駛員來說,異響是最直觀的一類,正如我們前面文章中提到的那樣,車主以異響為依據判斷車輛可能存在某種問題,在隨后的檢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直覺的可靠性,而那些不聲不響的變化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當這輛啟辰D50的里程表邁入10萬公里關口時我們將它們終結了。這篇文章將會向諸位展示車身以及底盤部分的情況。
如果你還不知道我們在干什么,那你有必要先了解下第一階段的內容,比如,我們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我們是怎么選車的,當然,拆解車輛的大致情況也是很重要的內容。(詳情點擊)
第二階段:車身拆解
不要小看這個吸能盒的結構,通過字面的理解,我們知道它的作用是在發生碰撞時憑借自身的變形吸收碰撞能量,以此減少對后面的沖擊。
說起來容易,但要想更好地達到吸能效果卻需要精心設計,其表面的褶皺設計就是一方面,在吸能過程中,兩道褶皺設計將吸能盒的吸能過程分為三部分,這使得每一部分的吸能過程都相對獨立且穩定,而這兩道褶皺的位置以及幅度顯然是經過大量計算得來的。另外,依靠螺栓連接的吸能盒可以有效控制維修成本。
在吸能盒環節,不同的車有不同的結構,有些車沒有配備吸能盒,有些車配備了吸能盒卻沒有褶皺的設計,另外,還有一種差異是吸能盒連接方式,有些車的吸能盒采用的焊接的方式與防撞梁和縱梁相連。
☆ 車門拆解
車內進一步拆解
接下來主要是圍繞車身做更進一步拆解,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只是一個車身,就好像我們每次參觀工廠時在涂裝車間看到的那個車身一樣。盡管我們不可能用使用1年多的用車時間去評判車身的防腐能力,但當它“一絲不掛”的擺在面前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車身結構、表里的做工情況。這也是很值得關注的環節。
☆ 乘員艙結構
我們都知道,車輛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所進行的涂裝工序可以保證車身的抗腐蝕性能,只要車身漆面在后期用車過程中不受到損傷,一般情況下,都可保證車身鋼板在10年的時間里不出現銹穿的情況,當然,鋼板本身的工藝也很重要,我們從廠家處了解到啟辰D50使用了抗腐蝕能力較好的鍍鋅鋼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確保了車身的抗老化能力。
☆ 覆蓋件的細節
☆ 踏板的玄機
正如我們所預想的那樣,車身表面沒有出現如生銹或者顏色暗淡等歲月的痕跡,對于這樣一輛行駛時間為1年左右的汽車而言,確實很難評判它的車身防腐性能,但不管怎樣,在車身拆解環節,我們還是能有所收獲,比如車身的用料情況以及車身結構都展現在眼前。
第三階段:底盤拆解
以我們之前進行的新老車型對比試駕得出的感受來看,行駛1萬公里的啟辰在底盤環節確實顯現出了些許疲態,比如,在連續多次通過溝坎路面后,減振器對于車身晃動的抑制能力有所衰減,我們希望在后續的拆解中找到答案。
● 懸架拆解
● 前懸架拆解
啟辰D50的前懸架結構為麥弗遜式,連同副車架一起將其從車身拆下的過程并不復雜,副車架與車身之間依靠4條螺栓連接,但在松開它們之前,我們需要先斷開減振支柱與車身之間的連接以及發動機支撐元件,隨即懸架總成和發動機一并被拆下。下面我們將對懸架進行拆解分析,而發動機拆解工作則安排在最后進行。
☆ 轉向拉桿球頭
一般情況下,行駛了10萬公里的汽車,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底盤橡膠件老化導致的異響或者松曠的情況,轉向拉桿球頭算是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部位。轉向拉桿球頭負責連接轉向拉桿和轉向節,里面除了球頭外還有潤滑油,一旦外面的橡膠套因老化破損后,一方面潤滑油就會漏出去,另一方面,灰塵、泥土以及雨水也有可能進入到球頭之中,這樣就會加速球頭的磨損,隨即球頭的擺動所受到的阻尼力變小,其內部開始磨損并逐漸出現松曠。
對于駕駛員來說,可能感覺到方向盤的虛位變大(松曠感,將車舉升后,用雙手晃動車輪可以感受到),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車輛動態時的穩定性。而我們從啟辰D50的拆解情況來看,它的轉向拉桿球頭狀態良好,在之前的試駕過程中也沒有發現方向盤存在虛位過大的情況,因此可判斷,這部分沒有問題。不過,橡膠套的老化與時間也有關系,1年多的用車時間一般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 轉向節和軸承
● 后懸架拆解
啟辰D50后懸架采用縱臂扭轉梁結構,結構簡單是這類懸架結構的優勢,特別是對于啟辰D50這樣的緊湊型轎車而言,能把更多的空間貢獻給車內是尤為重要的。
● 制動片磨損情況
● 拆解減振器
車身晃動無法得到盡快抑制的情況大多與減振器有直接關系,隨著行駛里程增加,它的性能會逐漸呈現衰減狀態,另外,連續且高強度的工作也會讓它的性能出現下降。
在拆解之前,我們先對車身高度進行了靜態的對比,在空載的情況下,新舊兩款車的高度沒有出現明顯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支撐車身高度的彈簧不存在太大問題。下面我們將對減振支柱以及減振器做進一步拆解。
這種復筒式結構的減振器廣泛地應用于普通家用型汽車上,在經過多次且強度較大的工作后,里面的液壓油和空氣就有可能混合在一起,進而使得液壓油中存有大量氣泡,在這樣的狀態下,液壓油的性能勢必受到較大影響。這或許是啟辰D50出現車身晃動無法盡快得到抑制的原因。以上僅是我們根據結構進行的理論分析。
● 彈簧與車身之間的隔振狀態
● 輪胎的不正常磨損現象
☆ 前后輪胎磨損差異
在整理車間時,我們無意中發現拆下的輪胎有不正常磨損的跡象。通常情況下,這與車輛的四輪定位以及日常的使用有關。
根據我們的了解,這輛啟辰D50在行駛10萬公里期間并未更換過輪胎,只是在保養期間維修技師發現了前后輪胎的磨損出現了明顯不同后,將前后輪胎做了對調處理,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輪胎表面的磨損情況看出些端倪。
對于大多數(發動機前置)車輛而言,由于車輛的重心分布相對靠前,因此,前輪胎所承受的壓力也就更大,根據物理定義,在接觸面積一定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更大,相比之下,前輪胎的磨損情況要比后輪胎嚴重。
由此看來,我們在日常用車期間,定期進行前后輪胎的對調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讓前后輪胎的磨損狀態更為均勻,以此延緩輪胎的使用壽命。具體可采用前后調換或對角線方向調換的方式,但如果輪胎有滾動方向標識,那么,在輪胎換位時就只能采用同側前后對調的方式。這點需要大家特別留意。
☆ 輪胎的偏磨情況
除了前后輪胎磨損存在差異外,長期用做前輪的輪胎則出現了偏磨的情況,從輪胎表面來看,外側的磨損程度要更為嚴重些。
這有可能是車輛的四輪定位出了問題,但也有可能是輪胎長期處于氣壓不足的狀態導致,F代的汽車在外傾角的設定上大多會趨于負值的設定以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如果輪胎處于氣壓不足的狀態,那么在車輛轉彎時就會加劇輪胎外側的磨損。
編輯總結:
行駛里程超過10萬公里的啟辰D50在車身和底盤方面沒有出現明顯的老化跡象。其中由于車輛的使用時間在1年左右,而一般情況下,涂裝工藝都可以保證車身10年不銹穿,因此,車身的防腐狀態很難得到全面展現。另外,在底盤環節,我們著重分析了車輛在途經溝坎路面后車身晃蕩的問題,通過結構分析,在多次顛簸后,減振器內的油液與氣體發生混合可能是導致阻尼衰減的罪魁禍首。底盤各個連接件之間的橡膠襯套均未發現老化跡象,一方面是部件本身質量過硬,一方面與駕駛習慣和用車時間都有關系。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對動力總成進行拆解,相比于車身和底盤,10萬公里的行駛對于這部分的考驗更大。(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汽車之家 技術] 在前兩期的內容中,我們對一輛行駛了10萬公里的啟辰D50進行了主觀評價,并試圖通過拆解來發現底盤系統以及車身等部件可能產生的變化,本篇我們將對核心的動力總成做詳細地拆解,看看它在歷經10萬公里的運行后會有哪些變化。
如果你還不知道我們在干什么,那你有必要先了解下前幾個階段的內容,比如,我們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我們是怎么選車的,以及車身拆解和底盤拆解的情況。
第四階段:發動機拆解
● 找到發動機皮帶輪一側異響的根源
首先我們要拆下發動機上的發電機、空調壓縮機等附件。我們用手旋轉拆下的發電機的皮帶輪,并沒有發現之前在主觀評價時所聽到的異響,可見異響并不來自于此,最終確定根本原因在于漲緊器。
一般日系廠商的設計理念是通過盡可能簡單的結構來達到最初的要求,所以類似于啟辰這種通過螺絲來調整的設計雖然不像德系廠商設計的自動漲緊輪,可以根據皮帶的松緊程度自動調整皮帶緊繃程度,但是它的好處在于經久耐用。
連接發動機附件的皮帶雖然不像正時皮帶(現今大多數車輛采用正時鏈條)那樣,一旦發生斷裂會導致發動機進、排氣門嚴重受損,但同樣需要日常對其進行檢查,如果它一旦罷工,發電機也無法工作,車輛也就拋錨了。
● 冷卻循環系統
● 離合器
● 曲柄連桿機構和配氣相位機構的磨損情況
無論是曲柄連桿機構還是配氣相位結構,在歷經十萬公里后都運行良好。雖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摩擦痕跡,但都屬于正,F象。這除了制造加工精度的原因外,還絕對少不了機油的功勞,而定期對機油進行更換就是對這些始終處于惡劣環境的金屬部件所提供的最好的保護。
● 對機油潔凈度要求較高的可變氣門正時系統
● 噴油器和活塞的積碳情況
● 進、排氣系統的積碳情況
雖然我們平時經常提到“積碳”這個詞,但是當親眼看到這些強力附著在發動機相關部件上的東西后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的確,無論油品、用車習慣、用車環境等條件有多好,積碳始終是難以避免的,只不過有些車較嚴重,有些車較輕微,比如經常在城市擁堵道路行駛就較容易形成積碳,而其一旦形成也難以徹底清除。
第五階段:手動變速器拆解
對于手動變速器的結構還不太了解的朋友,強烈建議點擊《你不知道的手動變速箱:換擋桿下的玄機》此篇文章進行了解。
全文總結:
動力總成系統歷經10萬公里后狀態依然很好,特別是磨損程度較低,可見定期保養對動力總成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積碳的產生卻是難以避免的,當較嚴重時,就會對油耗、動力產生較大影響,想要徹底清除就要將發動機徹底拆解來加以解決了。
至此,我們“10萬公里車輛全面拆解”的選題就結束了,通過拆解,我們帶大家認識和了解了一輛行駛10萬公里的車輛會有哪些變化,從而幫助大家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同時加強日常對車輛的檢查保養,俗話說“三分修、七分養”,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享受有車生活。(文/汽車之家 馮景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