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我們近期對于2015北美車展的相關報道,全新上市的新車和天馬行空的概念車確實令人心潮澎湃,但在喧鬧之后,讓我們回歸理性,因為大家熟悉的新車“裙底”大盤點又與大家見面了。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本屆北美車展中,我們有針對性地為大家甄選了6款與中國市場關系密切的SUV車型,它們都將在不久的將來進入國內市場與中國消費者見面,如果您正在關注著這些車型,那么往下看就對了!
● 緊湊型SUV
- 廣汽傳祺GS4
最近一段時間,廣汽乘用車旗下的傳祺品牌動作頻頻,先是推出了外形搶眼的中型車GA6,緊接著就在底特律的Cobo center發布了緊湊型SUV傳祺GS4(以下簡稱‘GS4’)。作為唯一參展的中國品牌,傳祺雖然沒有在會場內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外場”展出的GS4還是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興趣。
盡管GS4的外觀設計十分搶眼,但從機械結構來看,還是可以看到廣汽乘用車現有車型平臺的影子。前懸架采用了麥弗遜式結構,顯然是這個級別SUV車型的標準配備,也與集團內GA3轎車相同。
在后懸架方面,GS4采用了與GA3一致的多連桿式結構,不論從樣式還是材質都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推斷,這款城市SUV也將有著接近轎車的駕駛感受。
小結:
在搶眼的外觀之下,GS4的底盤也沒有令人失望,算是個不錯的開始。
● 中型SUV
- 豐田漢蘭達
新一代漢蘭達已經在北美上市了,不過在國內市場它還是“姍姍來遲”,為了給廣大持幣等待的朋友“解解渴”,我們還是把它加了進來。新款漢蘭達在后懸架上的優化十分明顯,以往被網友們嘲笑的“筷子”兩連桿后懸架被粗壯的多連桿結構代替,這對新款“大漢”的準車主們應該是個關乎面子的好消息。
新款漢蘭達的前懸架依舊是麥弗遜結構,不論從結構還是材料上都沒什么特別的,同級別競爭對手們的車型大多也采用這種結構。
后懸架是新漢蘭達底盤方面優化的重點,上代車型的兩連桿式結構盡管在強度和功能上都沒有問題,但在我朝卻成為了喜歡粗大的國內消費者譏諷挖苦的對象。如今,新漢蘭達在這方面終于揚眉吐氣站起來了,此外豐田還宣稱,采用新懸架后新車的后排空間甚至得到了加強,這當然是好上加好。
小結:
沒有了那兩雙“筷子”,新漢蘭達的“下盤”和外觀一樣“威猛”,它的對手們在銷售端的壓力將會只增不減。
- 林肯MKX
是的,你沒有看錯,眼前這輛并不是去年在國內上市的MKC,而是林肯全新一代的MKX(以下簡稱‘MKX’)。與出自翼虎平臺的緊湊級SUV林肯MKC不同,MKX源自于更大的福特新銳界。不過,這兩款車實在是太過相似了,因此我沒什么特別的絕招來區分它們倆,還是看尾標吧。
MKX的前懸架與新銳界相同,依然是麥弗遜式結構,其下擺臂采用了輕量化的鋁合金材質,只是噴涂了放氧化的漆蠟,并不容易看出來。
在后懸架方面,MKX也與新銳界保持一致,多連桿結構顯然不會引來什么非議。輕量化鋁材的應用在意料之中,同時可以看出該車的配置是比較豐富的。
小結:
與MKC一樣,MKX與同平臺的福特品牌車型在機械結構上保持了一致,外形設計和豪華配備才是差異化的根本。
● 中大型SUV
- 福特探險者
粗略地算了一下,探險者是我們能在國內官方渠道購買到的最大的福特品牌SUV,很多人因此喜愛它。在這屆北美車展上,這個大塊頭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易容術”,一改現款有些傻大三粗的模樣,變得精致而硬朗了。
盡管新前臉看起來令人賞心悅目,但作為一款改款車型,新探險者在機械結構還是沒什么大變化,前懸架依舊是麥弗遜結構。盡管這個國內售價僅為40多萬元的“大塊頭”在底盤結構和用料方面比起那些豪華品牌的中大型SUV略顯不足,但在細節方面也并非“不拘小節”。
由于探險者并不是那種皮卡底盤的全尺寸SUV,因此后懸架依然是兼顧了舒適合操控性的多連桿式后懸架。
小結:
新款探險者的亮點集中在了外觀和內飾的改進,并且很成功,而底盤方面保持了原來的水平。
- 奔馳GLE級
在我看來,全新奔馳GLE級(以下簡稱‘GLE’)并不是一款漂亮的車,但它卻一定是一款受消費者追捧的車。由寶馬X6開創的SUV與轎跑車雜交的怪異品種在北美、俄羅斯和中國等市場大獲成功,也使得“汽車發明者”奔馳不得不跟隨寶馬的步伐開發出相對應的產品以滿足市場旺盛的需求,于是就有了GLE。
GLE是基于現款M級車打造的,因此底盤結構也基本一致,雙叉臂式前懸架采用了輕量化鋁合金材質下擺臂。
GLE的后懸架也與M級相同,同時它的高性能AMG版本還裝備了來自ZF(采埃孚)的電子主動防傾桿。
小結:
怎么理解GLE級呢?一臺削掉了半個后備廂的M級,或是一部奔馳復刻的X6。
- 奧迪Q7
新Q7的推出可謂是“10年磨一劍”,不過從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這把磨了十年的“劍”的外觀并不怎么討喜。不過在內在方面,來自大眾集團全新MLB Evo平臺的新一代Q7與老款車型有著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它的底盤結構。
老款Q7的前懸架采用的是雙叉臂結構,而新款車型變更為奧迪標志性的“五連桿”式前懸架。所謂五連桿,其實可以理解為是將雙叉臂中上下叉臂各自分解為兩根連桿的一種結構,而第五根連桿,其實就是轉向拉桿。新的前懸架結構顯然來自于新的車型平臺,因此不難想象,未來同樣采用MLB Evo平臺的下一代保時捷卡宴、大眾途銳應該也會采用這種結構。
新款Q7的后懸架依舊采用多連桿的形式,我們拍到的這輛展車也配備了主動可調式空氣懸架。除此之外,這代Q7還裝備了由ZF提供的后輪主動轉向系統,顯然是為了增加其在鋪裝路面上行駛的操控性而準備的。難道新Q7想要想這個級別的“操控王者”保時捷卡宴和寶馬X5發起挑戰么?
小結:
現款Q7其實是一款性能非常全面的車型,不僅公路駕駛感受優秀,而且越野性能也相當不錯。換代之后的Q7似乎更加偏愛鋪裝道路。
編輯總結:
我們選出的這6款即將入華的SUV共涵蓋了緊湊型、中型以及中大型三個級別,而且從底盤結構來看,無一例外地都是偏向于城市駕駛,似乎SUV們越來越不屑于參與“上山下鄉”的粗重勞動,而是集體比拼起了操控和舒適性。如今,SUV車型的銷量大有趕超傳統轎車之勢,因此在本屆北美車展中,這樣的新車趨勢也從一定程度上預示了SUV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圖 汽車之家 張戈)
相關閱讀:
自主品牌看點多 廣州車展新車裙底解析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412/852451.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