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身的設計能力較為薄弱,長安采用了聯合設計的方式,也就是與一些國外的設計公司進行合作,為此還在意大利都靈設置了辦事處,作為一個紐帶,將國外的設計思路與國內的市場需求聯系在一起,不過,當時的問題在于設計思路以及最終結果的把控則是重慶的公司占據主導地位,言下之意,盡管聘用國外的設計公司主導設計,但由于雙方缺乏對相互的認知,特別是國外設計師對中國市場的陌生,這就導致了設計成果很難在市場中引起關注。就好像是別人在看到一個場景后描述給你,之后讓你畫到紙上,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中難免因理解以及敘述的偏差使最終的結果可能與真實的市場需求不吻合,當然,品牌的認知程度是影響市場的直接原因。
經過幾年的磨合,長安終于在2006年拿出成果,奔奔車型的問世開啟了長安進軍轎車市場的篇章,這也是長安在轎車領域的第一款產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奔奔的設計奠定長安自主的設計基調,至少在逸動推出(2012年)之前的這段時間里,一些設計元素還是得到了傳承。
● 歐洲設計中心正式成立
也就是在奔奔推出的那一年,長安歐洲設計中心正式在都靈掛牌成立,這可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轉變,相比之前聯合設計公司做造型開發的模式有著本質不同,歐洲設計團隊的建立標志著長安在自主設計之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歐洲設計中心的建立也制造了吸納國外優質設計師的契機,其中不乏有著豪華品牌設計工作背景的設計師,這些人的加入不僅在造型的打造上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他們對設計工作的理解和態度也會影響到中國的設計師,這恰恰是在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設計師最為缺乏的一部分。
在說到這些外國設計師時,陳政在無意間透露了團隊中有一位此前就職于寶馬的設計師,正是他將“天使眼”的設計方案保留到了量產車上。在天使眼設計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就是設計開發成本的投入與市場收益之間的權衡,在無法預估成果的情況下,決策者或者工程團隊很難認可這樣激進的做法,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要想將天使眼中很纖細的燈環設計變成現實還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后來的事你也就知道了,天使眼大燈不僅彰顯了技術的先進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成了寶馬的重要造型元素。
然而,在我們都以為環狀天使眼是寶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可能就是要跟這樣的設計說再見的時候了,是的,環狀天使眼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科技感,人們在審美上也有了一定的疲勞,現在,有關大燈造型的話題,我們更愿意討論奧迪。不得不承認,有著多年工作經歷的國外設計師在中國的設計團隊中就是一本活教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