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體驗] 提到自動駕駛,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這一定是在討論一部科幻電影”。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市場反響最火爆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男主角那輛酷炫的“大黃蜂”就經常上演著各類自動駕駛的鏡頭。當然,在電影中汽車是有生命的,不過我們都知道汽車人只是個虛擬的存在,那么自動駕駛技術是否也同樣離我們很遙遠呢?
2015年3月28日,沃爾沃在北京進行了一場自動駕駛測試,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項目“Drive Me”首次從瑞典來到中國,同時沃爾沃也是在國內公共開放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汽車廠商。我作為汽車之家的編輯,很榮幸的受邀參加了此次測試體驗活動。
沃爾沃汽車的“Drive Me”項目是中國和瑞典兩國政府的未來可持續交通研究項目,也是兩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重點課題。
該項目于2013年12月于瑞典啟動,目標2017—2018年向選定的租賃客戶提供100輛配有沃爾沃自動駕駛的汽車在選定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測試功能包括依照現實需求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允許輔助駕駛、僅限于指定道路、環境制約等問題。
● 為何要發展自動駕駛?
沃爾沃車聯網系統目前可以提供社交、電子商務、手機端和車機端App、自動駕駛、智能服務以及互聯網預約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上傳至云端進行采集并分析。
● 測試車輛及地點
● 自動駕駛環節
整個自動駕駛環節,駕駛員全程沒有操作油門、剎車及方向盤,車輛實現在北京六環高速上自動駕駛,試乘過程中,車輛保持的很平穩,剎車不突兀。出于國內法規及安全考慮,本次測試并沒有進行自動變線的體驗。
● 沃爾沃與Google在自動駕駛方面比較
相同點:(硬件)
在基礎技術元素上,基本都采用雷達、激光雷達和高清攝像頭和高精度數字地圖等,并將其集中至汽車車身這一載體上。
不同點:(不會剝奪駕駛樂趣)
Google開發自動駕駛的車是無人駕駛車輛,目前來看大多是小型車、軌道車方向,希望沒有人為干預,主要用于執行任務或運輸貨物等。而沃爾沃方面則表示,不希望喪失車輛原本的駕駛樂趣,可以實現雙向駕駛,即車主想開車時可以自駕,在不想開車時由車輛本身進行代駕。
● 全自動泊車
基于車輛與基礎設施互聯的自動駕駛技術,駕駛員無需在車內,只需操作手機端App即可實現車輛“尋找車位”和“停車入位”,另外它還支持自動取車,車輛可根據駕駛員的位置自動開到駕駛員身邊。
因為現階段場地及技術的限制,全自動泊車只能依靠GPS信號完成泊車。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全自動泊車的演示過程均為預先設定路徑,這一科技要想普及還需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尚處于概念階段。
Tips:
車輛搜尋車位首先需要車位進行云端備案,沒有經過備案的車位將無法搜尋。
● 快遞到車
這項服務需要手機安裝沃爾沃的“隨車管家”App實現,它的基本流程是,駕駛員在網上購物或發快遞時確定好完成收貨和發快遞的時間、地點,確認后,車主將車輛的準確位置信息分享給快遞員,并向快遞員發送數字密碼?爝f員可以根據手機獲取數字密碼鑰匙開關車輛。
目前這個功能國內已經有類似案例了,如PP租車,車主可將車鑰匙放入車內,當租客來到車旁時可通過遠程遙控開啟車門,實現不見面即可交接車的過程。
● 行人防撞系統
據工程師介紹,沃爾沃的這項技術已經可以識別行人和自行車,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護不同的交通參與者。據沃爾沃估計,如果所有車輛都配備全力自動剎車的行人防撞系統,行人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會降低24%。
● 濕滑路面預警:
當搭載有濕滑路面預警系統的沃爾沃車輛通過濕滑路面時,對應的信息被自動傳送至沃爾沃云服務中心,依靠車聯網預警信息發送至附近的其他車輛上,從而提醒更多的駕駛員采取主動防護措施。
這項技術借助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優勢,通過互聯網向外界傳達危險信號可以幫助社會降低事故率的發生,據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此技術僅僅支持沃爾沃一個品牌,未來有望實現全品牌信息互通。
總結:
在我看來,自動駕駛車輛雖然已經被發明出來,但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車輛強烈依賴GPS及網絡信號,時速方面仍有限制、對于各類基礎輔助設施的依賴等等。汽車自動駕駛是改變市場規則和人們行為規范的新興事物,必然面臨社會層面的變革,甚至需要政府的立法與規范。不過從沃爾沃進行的此次公開測試,我們高興的看到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地接納并推動這一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文/圖 汽車之家 吳羽。
更多閱讀:
單攝像頭系統 麥格納自動駕駛技術體驗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503/863654.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