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知改款后失去特點,為何還要“任性”?
6年前的2010年,一汽-大眾CC正式上市。一時間它贏得了不少贊譽,柔順的造型一改當時邁騰與生俱來的商務感,甚至很多人將它錯認為是一部跑車。3年后的2013年,同樣走過生命周期一半里程的它迎來了中期改款,可引入大眾最新家族化設計理念的它似乎失去了往昔的神韻。
當邁騰完成了從B6向B7換代后,已經生產了3年的大眾CC仍舊堅守B6的開發平臺,為了與時俱進的趕上新的大眾家族化設計浪潮,因此當中期改款來臨時,它的外觀設計明顯向著換代后的邁騰靠攏。進氣格柵上的鍍鉻裝飾條間距更加緊密,同時面積也有所增加。
不僅僅是大眾,其實對于大多數車企而言,在為產品進行中期改款之時勢必會極為慎重,但無法回避的是新老設計很可能存在一定沖突。此時盡管新老設計語言交匯產生了明顯的撞擊,車企仍會將其推向市場,其目的更多的是希望樹立全新家族化設計大旗,改變產品線上新、舊設計思路并存的局面。那些設計經典的舊有產品或許會被迫換上不那么合適的全新家族化外衣,從品牌長遠發展角度看,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畢竟一款車的成功與否擰不過樹立品牌形象的“大腿”。
■ 中期改款就一定不成功?
通過中期改款,提升產品視覺效果的當然不止是德國人。美國人在福特上同樣進行了嘗試,并且取得了成功。隨著2012年,最新一代蒙迪歐的問世,6邊形進氣格柵成為了福特最近的家族化設計理念。由于其酷似英倫豪華品牌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因此被車迷們戲謔的稱為“馬丁臉”。隨后,這個設計逐漸鋪向了整個福特品牌。
車壇之中,利用中期改款的機會引入家族化設計似乎多被認為是追趕時代潮流的好方法,當然也就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而且這個的細節只有諳熟品牌歷史的人才能讀懂。用網絡流行語形容,多少有那么些“懂的人自然懂”的意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