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追尾制動測試
還是那句話,在我們測試的這幾臺車輛中,每當到了40-50km/h的速度區間內,很多車輛的AEB主動剎車系統就會出現一些“剎不住”的情況,對此,在我們心目中,如果該車能在45km/h及以上的時速下還能夠實現有效的AEB主動剎車功能,那么它就屬于表現優異的。奧迪Q7采用了左右各一個長距離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的方案,按理說表現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然而在測試中似乎發生了一些小狀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隨下文來看。
結果分析:
在整個主動剎車過程中,奧迪Q7采用了3段式報警+剎車的方案,這與之前我們所了解到的資料一致:第一階段為車輛報警+安全帶張緊,第二階段為車輛報警+輕剎車,第三階段為車輛報警+座椅側向支撐收緊+重剎車。然而就是這樣一臺配備了雙長距離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的奧迪Q7,單從結果上來看,其應對追尾時的表現似乎差強人意,僅僅能保證在30km/h及以下的時速剎停,而這一成因主要來源于兩點:
首先,該車配備的是Pre sense city版本,也就是應對城市道路安全下中低速行駛狀況的主動剎車系統,并且官方稱其減速度恰好是30km/h,這符合其測試結果;另外,在多次測試中,我作為本次測試的主要體驗者,發現該車并不是在更高的速度情況下完全提供不了足夠的剎車力,而更像是希望在它提供主動剎車之后,留一定的距離釋放剎車,讓駕駛員參與進來完成最后的剎停工作。
這樣的主動剎車邏輯或許讓你聽起來會覺得“我在找借口”,然而事實上,在這樣的車速區間下,很多歐洲品牌車企的主動剎車邏輯似乎都喜歡這么做(沃爾沃除外),它確實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給你有效的主動剎車保護,但“最后一腳”一定要你來踩,至于為何會這么分析,單從我個人體驗上來看,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提高駕駛者的交通參與度,畢竟人還是要比ECU聰明很多,另外這樣的做法可以保證后車有一個反應時間,防止后車追尾,最后便是很多車企為規避掉因主動剎車而造成的不可控事故責任。如果你還是覺得我說的理由不夠充分,沒關系,下面行人探測測試你將會明白我想要表達什么了。
○ 行人探測測試
如果僅從剎不剎停的角度來看,奧迪Q7的防追尾測試表現平平,似乎并沒有我們的期望,因此在偵測假人主動剎車測試上,我們也調低了對它表現的預期,那么它是否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外驚喜呢?
場景1:靜止行人探測測試
首先是靜止假人,奧迪Q7表現出了如30km/h情況下防追尾測試一樣的穩健表現,每一次測試都可以完成主動剎停并留一定的距離。主動剎車方式同樣為三段式報警+剎車的過程,這對于奧迪Q7來說,還算符合其定位的水平。
場景2:模擬行人橫穿馬路測試
在應對模擬橫穿馬路的情況下,奧迪Q7發揮穩定,而且幾乎是每一次都能及時偵測到危險并避免碰撞。即便當天測試有風的情況下,假人發生了彎折變形,該車表現依舊穩定。在假人剛剛移動的時候,車輛便檢測到了這一情況并在較遠的距離開始報警+安全帶張緊,而后進行了二段式主動剎車過程,當假人避開車輛,也就是不在車頭正前方范圍內之后,該車才會釋放剎車,繼續正常行駛。
通過這樣的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應對移動假人這樣考驗探測性能的項目上,它的探測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而這也正好印證了之前的觀點:奧迪Q7在30km/h以上的速度下不剎停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它的探測能力受限,而是它的執行邏輯設定所為。
場景3:模擬“鬼探頭”測試
那么我們的終極考核——“鬼探頭”測試,奧迪Q7能否通過測試呢?答案是可以。雖說在我們的一組測試當中,奧迪Q7出現了發揮失誤的情況,但從總體角度來講,只要“鬼探頭”的行人在車頭范圍內,該車均能監測到并做出主動剎車反應,而后當假人避開車輛,也就是不在車頭正前方范圍內之后,該車才會釋放剎車,繼續正常行駛。從這一表現角度來看,奧迪Q7的前方傳感器組合確實發揮了其應有的表現實力,為這套AEB系統提供了較為有效的數據支持。
(注:由于視頻拍攝時風比較大,假人發生了較大彎折,故在視頻中看起來似乎是輕微碰撞到了假人,而實際結果其實并未對假人產生傷害。)
編輯總結:
從結果上來看,奧迪Q7更像是一位“特長生”,在難度較低的防追尾測試上表現一般,反而在難度較高的三項假人測試環境中發揮不錯。這種表現在一開始確實令人費解,而后在我們討論和咨詢相關工程師之后,我們才發現其中的奧秘:奧迪Q7似乎并不是做不到30km/h以上的剎停工作,它的探測能力值得肯定,只是它保守標定罷了。(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