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一些廠商的解決方案
有的人認為上車輸入目的地后,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到達才算自動駕駛;有人認為只要車輛在路上行駛時作為駕駛者不需要對車輛進行干預,車輛能夠安全的融入到周圍的交通中,便是自動駕駛。不過現在,大多數企業都采用SAE汽車工程師學會關于自動駕駛的分級來定義:
特斯拉通過毫米波雷達和多達8個的攝像頭來完成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信息收集工作,再加上計算和深度學習系統,完成了整個Level 2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這樣的解決方案其實可以歸類為攝像頭+深度學習的解決方案,那現在主流的方案還有什么呢?我們之前曾通過《全世界做自動駕駛最靠譜的竟然是它》盤點了在美國加州參加道路測試的一些國外公司的解決方案,那我國的公司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狀況如何呢?借著本月初在上海舉行的亞洲CES電子消費品展,我們來看看參展的中國廠商關于自動駕駛的解決辦法。
速騰聚創
來自深圳的初創公司速騰聚創(robosense)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在來到上海的CES展之前,我也不知道這個企業的存在。不過在展覽期間,這家激光雷達公司針對激光雷達成本高的問題,給出了一個較為節約成本的辦法:用四個16線激光雷達代替64線激光雷達。
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激光雷達的工作原理,所謂的16線、32線,其實是激光雷達發射出的激光線束的數量,而在相等的測量角度內,線束的數量越多,每個線束間的夾角也就越小,換言之也就是探測范圍內的線束越密集。
這樣的安裝方式就能在車前部和車尾部達到64線的目的,不過在左右兩側則沒有辦法做到64線。雖然這樣無法做到360度的64線監測,但是卻能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滿足一部分功能上的需求,也未嘗不是一種解決方案。
新悅智行
新悅智行是一家位于北京的初創公司,成立時間并不長,不過在此次上海的CES上,他們也帶來了一臺基于哈弗H7改裝的具有Level 3級別的自動駕駛原型車,那么他們的解決方案又是怎么樣的呢?
在新悅智行的解決方案中,兩個高精度定位單元的運用彌補了激光雷達線束數量上的不足,從而對車輛所處位置周圍環境有一個更精確的判斷,這樣的解決方案同樣在成本上相比實用64線激光雷達會低很多,不過相應的對地圖的精度有著較高的依賴。
德賽西威
德賽西威是一家汽車電子設計與制造的企業,曾經有一部分股份先后由西門子集團和大陸集團所持有,直到2010年才成為全中資的公司。而在本次CES展上,德賽西威帶來了一臺自動駕駛的概念座艙,展示了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解決方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德賽西威的單目攝像頭是與百度聯合研發,不僅具有圖像收集的功能,還具有高精度定位的能力,能夠依靠百度的高精度地圖,將車輛所處位置和環境融入到自動駕駛的系統當中。
百度
既然提到了百度的合作伙伴,我們就不得不說說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解決方案。雖然同為互聯網企業,但百度的路線和谷歌完全不同。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谷歌專一的使用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來完成數據的收集,而百度的解決方案則多達三種。
其次是更為復雜的帶有激光雷達的解決方案,除了車頂的一顆64線激光雷達外,在車身兩側還各有一個16線的激光雷達,加上車前部的雙目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完成全方位的數據收集工作。這樣的硬件配置堪稱豪華,不論是數據的可靠性還是全面性都毋庸置疑,據稱可以達到Level 4級別的自動駕駛。不過唯一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成本太高。
最后第三種方案,也是這次CES展上百度進行展示的唯一方案,硬件設施相比前兩種簡單的多:可以看到的僅有一個單目攝像頭。一個單目攝像頭如何完成自動駕駛?也許你覺得我在逗你,其實百度在這種方案內加入了深度學習的軟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工智能。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百度這么多種解決方案,不如將所有研發實力聚集于一種,這樣說不定會更成功,不過目前百度僅為車企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而不是自己造車,所以不同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受到不同企業的青睞,這就能理解百度為何不發力其中一種路線,雖然這樣攤子比較大,但未嘗不是一個占有市場的好辦法。
編輯總結:
總的來說,最新的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仍舊停留在“輔助駕駛”的階段,在道路上不能完全依靠它的判斷,還需要駕駛員時刻注意道路上的實際交通情況。而從這次CES亞洲展的中國公司技術路線來看,雖然大家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同,但目標都是向著降低整個系統的成本而努力。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硬件成本的降低,相信不論是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還是其他品牌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都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可靠,并最終得到普及。(文/圖 汽車之家 苗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