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誠然,在某些方面中國品牌車企與合資品牌車企是有一定差距的,但這并不是決定市場的充分因素。吉利近兩年在轎車市場的表現告訴了所有中國品牌同胞們,只要用心做轎車,在合資品牌包圍的猛烈炮火中,也是能殺出一條路的,帝豪GL便是他們又一個希望。
● 為什么說“兩條腿走路”的車企值得被尊敬?
這里所謂的“兩條腿”是指轎車和SUV兩種車型。在聊帝豪GL的研發故事前,我們先來看看上半年的一些銷量數據:
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來看,中國品牌車企在SUV市場中非常強勢,前10名里包攬了8名;可另一個戰場,轎車的前10名里卻可憐的只有帝豪一款中國品牌車型。這樣的數據背后反映了什么?
既然轎車市場的大蛋糕被合資品牌霸占著這么大一塊,那中國品牌車企為什么不著重研發轎車來改變這一局勢呢?背后的原因很簡單——利潤!
從市場售價來看,例如拿同一品牌的緊湊型轎車和緊湊型SUV來對比,顯然SUV車型的售價要高出不少,而背后兩款車的制造成本其實相差不是很多,所以車企們想掙錢,何樂而不為呢?“給我造SUV!”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SUV火爆的年代,用心做轎車的廠家都是良心企業。
不只是傳統汽車廠商,就連蔚來、車和家、威馬、奇點、小鵬、云度……一系列新興的汽車公司也是從SUV下手,車企們不約而同的背后無疑是利益驅使的,誰愿意花費大量精力、財力來造利潤低的轎車呢?
● 我們需要怎樣的一款中國品牌轎車?
當然,并不是說現階段做轎車就是一條死路,只要你能拿出與合資品牌轎車匹敵的產品就好,銷量高了,利潤也是有的。那拿什么來與這些合資車抗衡呢?價格戰?顯然,這套路太過時了!
早年間,吉利豪情、美日、優利歐靠低價切入市場,趕上了自主造車的大潮;后來金剛、自由艦靠低價分到了合資轎車的一杯羹。但現在,再做4、5萬元級別的廉價車,誰會買呢?或許不多了,因為消費升級,國內消費者再也不是糾結“有沒有”的問題了,他們在討論的是“好不好”,大家對汽車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
這和手機市場也一樣,前幾年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制造商都在爭奪千元機的市場,現在你再去看,他們已經在沖擊三四千元的手機市場了,為什么?消費在升級,大家寧愿花多一點錢買到品質更好的產品。
● 帝豪GL有什么特點?
正是把握住消費者對轎車產品更高的品質需求,在帝豪之后,吉利又推出了帝豪GL。雖然同樣是帝豪系列的產品,但“此帝豪非彼帝豪”了。
相比帝豪車型,帝豪GL的定位更高,做工用料也更考究。前面我們提到了做轎車利潤相對低的事,吉利為什么傻傻地去開發這樣一款全新的轎車呢?其實,吉利背后在搭建平臺:FE平臺,想要像大眾、寶馬、PSA等車企那樣,通過模塊化生產的方式來逐步降低成本。
帝豪GL能突破一萬輛的月銷量,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或許真的是“一寸長一寸強”,它的軸距達到了2700mm,車長為4725mm。我們來與轎車市場的前三甲對比一下:
帝豪GL與合資品牌轎車的尺寸對比(單位:mm) | ||||
車型 | 軸距 | 車長 | 車寬 | 車高 |
帝豪GL | 2700 | 4725 | 1802 | 1478 |
朗逸 | 2610 | 4605 | 1765 | 1460 |
英朗 | 2640 | 4587 | 1798 | 1463 |
軒逸 | 2700 | 4631 | 1760 | 1503 |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帝豪GL在緊湊型車中尺寸上是有優勢的,這帶來的好處就是利于車內空間的擴展。帝豪GL的乘坐空間如何呢?來看下展示。
尺寸大或許并不是讓帝豪熱銷的關鍵,消費者更在意的是它的品質怎么樣,這也是吉利想要賣更高價錢的基礎,如何打造一款品質更高的帝豪GL,來與合資品牌較量?我們走進吉利的研發中心去尋找答案。
● 與合資品牌轎車的差距怎么彌補?
如今,走在吉利研發中心里,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對標車、競品車,其實這就是研發能力提升的表現。早年間以逆向研發的中國品牌車企,并不會采集各種對標車、競品車詳細的各項性能數據;后來,中國品牌車企開始自主研發,因為沒有數據的積累,只得向中國汽車研究中心這類第三方技術機構來買數據;如今,吉利等車企開始依靠國外先進的研發設備來積累自己的數據庫,有了數據支撐,車型開發便有據可依了。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其實主流的中國品牌車企在硬件的研發設備上,已經與合資品牌相差無幾了,例如上汽、廣汽、長城、奇瑞、長安等都耗費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建立了又大又全的研發中心。但硬件趕上了,就能做出好車嗎?不見得。
還要看人,畢竟人的實際研發經驗是靠堆機器無法獲取的,因此,你能在中國品牌車企里看到很多有著國外大牌車企工作背景的工程師。顧鵬云,就是一位被吉利挖來的“老司機”。
- 如何提升舒適性品質?
NVH(噪聲、振動、聲振粗糙度)水平是體現車輛品質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品牌車企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開發。在顧鵬云的帶領下,吉利NVH團隊為帝豪GL開發了80多項聲學包設計。什么是聲學包設計?簡單理解就是加裝吸隔聲材料,例如吸音棉、隔音層、阻尼止振板等等。
增加吸隔聲材料確實能起到隔音降噪的功效,但材料的堆砌會讓整車重量變大,影響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所以吸隔聲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帝豪GL整車NVH研發的三年中,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優化聲學包,盡量避免或減少它們的使用。吉利沒有透露具體的吸隔聲材料的重量,但公布了帝豪GL怠速車內噪聲的數值為35.8dB,這是在整車半消聲室理想環境下的結果,算是很不錯的水平。
除了新車本身的隔音降噪水平,其實使用一段時間后的異響問題也是用戶的痛點,其實這在車輛的前期開發過程中,也有相應的試驗考量。
- VOC空氣質量測試
除了惱人的振動和噪音,車內異味和有害氣體也是影響舒適性和健康的問題點,吉利建立了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試驗室,來檢測車內的“五苯三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含量。
- 帝豪GL懸架調校的更舒適了
相比之前的帝豪車型,帝豪GL在研發初期就確立了“更舒適”的目標,包括在車輛懸架的調校上。K&C懸架操穩性開發試驗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設備,它能夠模擬和采集懸架、轉向系統在多種不同路況下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能夠反映出彈簧勁度系數、減振器阻尼大小、防傾桿剛度以及襯套剛度是否合適。
當然,模擬試驗終歸是模擬作用,通過臺架調校之后,車輛必須要到實際的測試場來驗證這一切。為此,吉利專門請了6位瑞典的懸架調校工程師來支援這些任務。
- “足不出戶便能試驗幾十萬公里的耐久性”
耐久性或許依舊是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的一個擔憂,以前只有把車開到一定公里數,才能知道這輛車“耐不耐造”,而今天通過耐久性試驗臺便能在幾百個小時內測試出30萬公里后的狀況。
- 車漆的問題
漆膜厚度也是一部分人所關注的一點,它對防腐蝕性能有直接的聯系。我們的標準是:1、針對較便宜的入門型微型車(裸車價低于5萬元)來說,它的漆膜厚度不能低于90μm;2、針對裸車價高于5萬元的任何車型,它的漆膜厚度不能低于120μm,否則都被視為有偷工減料的嫌疑。經過專業的設備檢測出帝豪GL的漆膜厚度為120-140μm。
此外,對于白色車漆而言,很多人還關心長時間使用后會不會出現變黃的問題。為了車漆的變質問題,目前吉利的車型在測試階段都會進行750小時的暴曬試驗,甚至還會專門把車放到陽光充足的海南島曬一年,看是否會出現上述的問題。
- 電氣化設備增加后帶來的麻煩
如今,汽車內被塞進了越來越多的電子元器件,從電動助力系統、雷達、攝像頭,再到車內的液晶儀表盤、顯示屏、電動座椅、收音機等等,它們會受到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干擾,如果不對這些零部件進行設計和優化,在車輛通過室外較強的磁場環境時,很可能會導致某項電氣化功能受到干擾。
最常見的是對收音機無線電信號的干擾,帝豪GL對無線電信號的抗干能力調校到了70V/m,要高出歐盟30V/m的標準,也超出我國60V/m最高標準的要求。
● 總結:
很多人持悲觀論,認為轎車市場已經被合資品牌車企重重包圍,中國品牌車企很難再有所突破,而吉利給了他們有力的反駁。當然,不只是在轎車市場,吉利依靠博越、帝豪GS、遠景SUV等車型,其今年上半年的銷量領跑了中國品牌車企,這背后與研發的投入有著直接的關系。(文 汽車之家 夏志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