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設計 技術講堂 正文

2018 CES:科技與汽車 抱團還是廝殺?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本次CES展會上,自動駕駛讓我們看到了十足的進步。可相比智能化方面的發展,目前汽車在電氣化部分的轉型思考仍然很艱難。此次CES展會上,所有發布的新車型都選擇了新能源動力(電動及氫能源),可事實上對于整個行業和關注者而言,并沒有得到太多驚喜。

● 新車型受質疑的背后只因技術是嚴肅的

  在此次CES展會開始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拜騰發布的首款概念車BYTON Concept,吸引了第一波關注度熱潮。但在發布會后,網友的質疑聲音顯然要比期待更多。同樣,另外一個中國新興車企小鵬汽車,在展會上也發布了2.0版本的量產概念車型,也受到了一定的程度負面評價。

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

  在網友的評價中,這兩款新車型很多的功能設計仍在概念階段,并看不到太多落地的技術展現。同時都作為新能源車型,在基礎的電氣化動力技術部分也沒有太多的自研成果。這些聲音也直觀的反映著智能汽車行業關注者對這些新鮮事物的態度,在這個汽車電氣化轉型的初期階段,面對新的產品和新的技術,關注者的信心尤為關鍵。

  的確,新能源技術作為汽車電氣化中最為核心的部分,目前正處在很難突破的階段。首先是電池方面,全球技術水平一直以來差異不大,從材料到生產端很難有質變的進步,加上中國對于新能源汽車在電池采用上有嚴格的政策要求,所以說電池部分目前是固化的,也是最難獲得驚喜的。

汽車之家

  而電機和電控方面,這兩個技術角度又幾乎是捆綁性質,如果一個汽車品牌選擇采用某一個供應商的電機,也必然要選擇這家配套的電控技術,即便后期可以做出一些所謂的獨立正向優化,但治標不治本,核心的技術架構仍然在供應商手中。

  所以當新能源技術處在這樣的一個階段,也導致了為何汽車行業會突然出現了如此之多的新興車企。電池找供應商,電機電控也找供應商,最核心的“三電”技術就這么解決了,這讓造車這件事變得“簡單”,低門檻讓市場中開始批量的產出新車型,汽車電氣化也在當前這樣的環境中難以見到新成績,技術維度被持續固化著。

  在跳過“三電”的核心技術后,新興汽車品牌集中在微創新上來做出所謂的技術差異性。像這一次的拜騰汽車,用人臉識別、自動駕駛、OTA云服務平臺以及一塊長達125厘米的液晶顯示屏,來將自己定位于一款更具前沿技術的電動車品牌。

汽車之家

  可事實上,在電氣化的技術領域,任何的單一技術項,都與我們在前文提到的自動駕駛一樣,從設計到應用,都需要一套完整的技術下潛過程。就像汽車發展至今,仍然沒有一套車載系統在靈敏度和UI設計上,敢和目前任何一個手機系統相對比,這就是技術差異帶來用戶體驗的懸殊。這也足以說明,目前在這個領域也急需科技領域的企業來介入和修正,只不過看似的“低門檻”還沒有引起業內的重視。

  技術是嚴肅的,在走向智能化和電氣化的長征之路上,任何一個從傳統工業角度遷移到軟件屬性的功能,都會有著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就像特斯拉一樣,它正中央的大屏帶來所謂的顛覆性,僅僅是用來取代掉傳統功能按鍵,在真正的用戶智能化體驗上,也僅僅只能是如此。

汽車之家

● 全文總結

  CES仍然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科技展會,因為天然的好奇心,我們總是希望提前看到那些即將發生的事情。正如眼前,汽車已經不在是一個單純的工業產品,產業的發展趨勢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革,汽車正在改變著古板的面貌,而車內電子系統、智能界面、新能源以及人機交互系統等等全新的技術點,正在成為當前展現汽車產品力的重要標簽,但同時每一個技術點實現質變的進步,也都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但幸運的是,我們能夠在CES這樣的展會上獲得如此之多的信息,也能夠看到汽車品牌與科技企業在這個新的汽車時代是如何融為一體的。雖然汽車邁向智能化之路很艱難,但堅持嚴肅的技術路線,早晚會帶來振奮人心的成果。(文/圖 汽車之家 姚嘉)

2018 CES:科技與汽車 抱團還是廝殺?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電動車技術
CES
更多精彩內容:
揭秘新車技術
大國筑夢
文章標簽: 電動車技術 CES
共2頁<>
文章導航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