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以上這么多,雷哥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帶大家回顧了一遍SUV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之路,那么問題也隨之而來,究竟有哪些因素造就了SUV的強勢地位呢?
產品線布局快 小型SUV是爆發點
如果說小型SUV早先給國內SUV市場帶了一波節奏的話想必沒有人反對,記得早在2013年,上汽通用別克昂科拉作為一款合資小型SUV搶先登陸該細分市場。
面對緊湊型車在國內銷量份額中的霸主地位,小型SUV的出世可以說打開了突破口,原因在于相對于主流合資緊湊SUV 15萬元-22萬元這個購買區間,合資小型SUV價位更親民,且與緊湊型車的競爭關系更為直接。
二胎政策加持 中型SUV雄起
2015年10月份國內二胎政策為國內中型SUV的發展注入了一針興奮劑,當然從產品布局的角度來看,在布局完小型SUV之后,更多的車企也會選擇落子中型SUV作為自己的又一殺手锏。
這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借著大力發展中型SUV的機會,7座SUV成為了2016年全年的關鍵熱搜詞之一。另外在產品策略上,錯位競爭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求生之路。比較典型是定位中型SUV的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雖然誕生于中型SUV的戰場當中,但其始終堅持不推7座產品,并以20.99萬元的起售價下探至緊湊SUV市場,躲避途觀L、漢蘭達、銳界的劍鋒,憑借空間和價格優勢轉向以翼虎、奇駿等主流且比自己低一個級別的競爭圈子搶肉吃,這才是昂科威的真正意圖。
以上我們說的是合資中型SUV,當然在中國品牌方面,對于中型SUV的研發也做到了時不我待,廣汽傳祺GS8、哈弗H7、長城汽車主打高端定位的WEY VV7等車型均對國內SUV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增長背后是結構變化,豪華品牌占比越來越高
近兩年,國內汽車銷量呈現微增長態勢,其實這也比較符合我們的心理預期。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實現3%的微增長,銷量達到2887.9萬輛。在微增長的背后我們看到其實消費者的購車結構已經發生較大變化,豪華品牌占比越來越高。
SUV作為整個國內汽車市場中的細分領域,其迅速增長的背后也同樣受益于結構的變化,當然在產品布局上,由寶馬、奔馳、奧迪帶頭的豪華品牌也不斷推出入門SUV車型,奧迪國產Q3、北京奔馳GLA、雷克薩斯NX等車型都是這一集團的代表。
雖然豪華陣容當中的汽車品牌不會承認它們在價格方面的下探后雖然得到了銷量的提升,但是同樣拉低了豪華品牌的門檻,身份一度降低。舉個例子,當LV品牌的包包遍布國內各類定位人群的時候,它的奢侈品標簽是不是也同樣喪失了呢?換句話說,國內的豪華品牌因價格的無止境下探也是不是應該重新定義了呢?
預測一下SUV車型2018年的表現
從2018年1月中汽協發布的產銷數據來看,SUV銷量達到108.31萬輛,同比增長22.94%,雖然轎車以115.88萬輛的銷量高于SUV,但同比增長僅有7.29%。另外需要注意的是,SUV在1月份的總銷量已經接近轎車總銷量,兩者間僅有7.57萬輛的差距。
憑借僅1個月的數據來預測SUV 2018年的銷量表現還為時尚早,但從SUV 2017年全年的表現以及2018年1月份的表現來看,還是很有希望在2018年某一個時間節點全面超過轎車總量,成為真正的銷量獨角獸。
不管怎樣,國內汽車銷量的幾乎半壁江山已經被SUV所占領,其強大的增長持續力是我們之前沒有想到的。當然,在所有SUV的份額中,想必真正能夠清理臟活累活、采用四驅結構、非承載式車身的SUV肯定是占少數,大多數份額實際上是兩驅城市SUV,也就是它們在潛移默化間改變了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那么在未來,SUV和轎車是會出現勢均力敵的博弈,還是會向一邊傾斜,我們拭目以待。(圖/文 汽車之家 曹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