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設計] 不出意外的話,這又會是一篇關注度不高的文章,相比蔚來、車和家,小鵬汽車在汽車圈鬧出的動靜真的不大,沒有重金打造的發布會,沒有在汽車類媒體的高頻曝光,甚至連概念車到工程樣車逐步亮相的例行公事都沒有(連李想都建議小鵬還是要整個展車),說實話,這家公司曾經在我眼里是已被邊緣化的新勢力造車企業,時隔4年(2014年成立),等我再去看小鵬汽車的時候,那是一種,士別三日的感覺。
何小鵬的時間排的特別滿,周五晚上7點多坐飛機落在北京,上飛機之前他剛結束公司的內部會議,這次來北京是為了去參加天漠音樂節,起初從發給我的行程安排來看,我以為他是壓力太大要去散心,其實是為了參加一場論壇,他會和李想同臺討論。不過,在去程聊天的過程中,苦逼二字真是快成他的口頭禪了。
當晚到了張家口,剛好趕上李榮浩作為壓軸出場?赡苁侵芪宓木壒,李榮浩的場子顯然沒能達到他應有的熱度,反而是小鵬汽車的展臺有著這個環境下該有的躁動。在小鵬汽車的展臺,何小鵬跟各個組織者打招呼,簡單溝通了第二天的安排之后就去找他在沙漠中的帳篷了。
在第二天的論壇上,何小鵬言語和舉手投足之間都流露著對李想的欣賞,后來我在論壇外面碰到李想,他問我開沒開小鵬的車,我說我一會跟他一塊開回北京,李想笑呵呵的說,“我晚上約了他在城里吃飯”。
● 為什么叫小鵬汽車?
用創始人的名字命名品牌算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比如,豐田汽車、本田汽車、克萊斯勒、奔馳等等,這是一種用創始人或家族信譽為產品品質做擔保的行為,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叫背書,但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種情況卻很罕見,能想到的只有WEY,它用長城汽車創始人魏建軍的姓氏來為這個要做中國豪華SUV領導者的品牌擔保,其他中國品牌,包括吉利、比亞迪、眾泰、力帆等民營車企的品牌,更多的都是一種對美好希望的寄予。
如果你問何小鵬,為什么用你的名字來命名這家公司?在大多數情況下,他會笑著回答你,“想用的名字都被注冊了”,盡管這或許是一個事實,但無論如何,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小鵬”毫無疑問是個高估值的正向資產,在互聯網圈,他可是個挺能折騰的人物,雷軍、馬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認可他的價值。
● 2014年創辦公司,但何小鵬卻入職了阿里巴巴
2014年,小鵬汽車創立,但何小鵬的身份并不是這家公司的員工,創始人的身份對于他來說,只是拿點錢出來在汽車行業做個嘗試,那一年,特斯拉開放了兩百多項技術專利,相信那時的何小鵬和很多從互聯網進入汽車圈的創始人一樣,認為汽車研發的壁壘有希望被攻破,進而,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將從核心機械、電控技術向人機交互、智能化轉移。不得不承認,這些高智商的人在趨勢的判斷上有著絕對的前瞻性和推動力。
也是在那一年,何小鵬隨著他親手創辦的UC一起進入阿里巴巴體系,確切的說是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何小鵬出任總裁、董事長等一系列職務。UC是何小鵬2004年創辦公司,郵箱和瀏覽器是當時的主要業務,現在在手機瀏覽器領域,UC的用戶量全球第一,如果將視野拉到整個瀏覽器行業,現階段,它僅次于谷歌的Chrome,而隨著中國手機市場的擴大和海外的擴張,再加之阿里移動事業部的資源整合能力,UC坐上瀏覽器的頭把交椅只是時間的問題。
如果能隨著所創辦公司一起進入平臺級公司并掌握繼續決定其成長價值的條件,這絕對稱得上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何小鵬有條件繼續活在這樣的童話世界中。
差不多是在2015年的時候,我開始和小鵬汽車內部的員工進行接觸,那會,公司上下加起來不到100人,這些人中,90%都是做技術和設計的,他們主要來自廣汽,比如創始人夏珩是原廣汽新能源中心的科長,設計總監張利華也是出自廣汽,論頭銜,現廣汽研究院院長張帆曾是他的領導,從傳祺GA6到GA8,再到備受關注的GS8以及istar無人駕駛概念車,主設計師和設計主管都是由現任小鵬汽車設計總監張利華擔任。
那幾次都是非官方的接觸,所以比較容易迅速打破過度自我保護的意識,人們普遍關注的傳統造車和“互聯網”造車的差異問題,在他們看來也有一定認知,話語之間透露著對顛覆的憧憬,但對于這些一線的決策者們來說,可調動資源的差異才是眼下兩種公司最大的差異。
● 2017年,何小鵬從阿里離職加入小鵬汽車
現在小鵬汽車有將近2000人,到2019年,以項目計劃來預估,整個團隊要擴張到6000人,其中,研發人員會占到60%。
2014年到2017年,何小鵬在阿里巴巴工作了3年,期間,他對外輸出的主要是對媒體形態及傳播的思考,至于他和那家汽車公司之間,若近若離的關系一時間讓媒體摸不著頭腦,按照阿里的紀律,員工不能持有其他公司股份,這樣的“違規”顯然不會被“容忍”太久,后來,當何小鵬從阿里離職那年(2017年),馬云率領阿里對小鵬汽車進行投資。自此,互聯網三巨頭已完成汽車領域的投資布局,即騰訊投資了蔚來,百度投了蔚來和威馬。也有另外一種說法,百度已失去和騰訊、阿里競爭的機會,互聯網巨頭只剩AT。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