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制車間:一切組裝與嘗試落地的地方
試制車間顧名思義,這里不生產量產車,也沒有所謂的什么“四大車間”(沖壓、焊裝、涂裝、總裝),這一車間的目的就是小批量生產一些工程樣車,而后通過這一試制過程,測試并優化生產與結構設計。至于說生產出來的樣車,會與很多傳統車企一樣開到測試場、開放道路與“三高”(高溫、高寒、高原)工況。
既然是生產出來一臺樣車的過程,并保留了必要的工序,那么我們先按照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工廠參觀順序來為你介紹關于試制車間的整個流程。首先,該試制車間沒有沖壓線,目前樣車上的所有金屬結構件與覆蓋件均為外協件(也就是供應商直接成型提供),所以運送到試制車間的第一步并不是沖壓,而是直接進行車身拼接與焊裝。
相信很多研究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想要實現焊接工藝,并保證焊點焊縫能夠緊密牢固的連接在一起,那么就需要兩塊板材不能有太大差異,就比如鋼鋁之間想要實現焊接的話,難度就要比兩塊鋼板更大一些。目前鋼鋁焊依舊是一項技術難題,雖然有一些企業拿出了解決方案,但不借助于結構膠的情況下,焊點焊縫強度始終不夠好。所以有很多企業為應對這種材料差異較大的拼接情況,換用鉚接+結構膠的形式代替焊接,而在這些鉚接技術當中,自沖鉚接工藝就屬于其中之一,它不僅可以實現兩種金屬材料的牢固連接,并且連接點直徑不大,在量產化生產上有著不小優勢。
沒錯,在鉚釘的選型與匹配上,它可不具備點焊技術那樣高的通用性。自沖鉚接技術不僅要針對不同厚度、不同位置與不同材質的板材選用不同的鉚釘,還要對此實現不同的壓力,以保證鉚釘連接強度。而這些選型匹配工作,其實正是在試制車間內所完成的,選型與匹配工作結束之后,這些數據將會用于真正的流水線生產當中,為流水線機械臂編程做數據支持。
整個流程聽上去很簡單,其實它也正是濃縮了關鍵工序的一條小生車間。除了一般樣車的生產工作之外,它還兼具車輛調試、零部件選型等方面的工作,可以算是研發中心內比較關鍵的一個核心部門。另外,這種試制車間并非愛馳獨有,無論初創新能源車企還是傳統車企,他們的研發中心都會有這樣的一個試制車間存在,而這里也是最高機密的誕生地。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