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品牌選擇在海外建立設計中心,這不光是表面上看到的光鮮,更多的考量是如何走在潮頭,如何拓展設計的邊界。為了走在對手的前頭,各個車企也在全球范圍內“跑馬圈地”,長安選擇了意大利都靈,奇瑞將選擇德國法蘭克福,而倫敦這家前瞻設計中心來自上汽集團,工作室設計總監邵景峰的開場白是這樣的,我們始終覺得上汽設計必須邁出國門,現在時機成熟,所以我們來到了倫敦。
提到倫敦,你能想到什么?技術宅關注的“阿爾法狗”AlphaGo;電影控的朱莉婭·羅伯茨和《諾丁山》;萌妹子愛不釋手的帕丁頓熊;穿衣達人的時裝周還是設計師們夢寐的皇家藝術學院。一千個人心里大概有一千個倫敦。
○上汽眼中的倫敦又是什么樣的?
此次我們來倫敦的目的只有兩個,這里將上演一場中國式剪彩和誕生一位歐洲賽區冠軍。我知道你可能要皺眉頭了,倫敦那么多有意思的事你說這兩項從未聽過啊。是的,在這個科技、文化匯聚的設計之都已經很久沒有來自中國的聲音了。但大概在半年前位于倫敦西敏市的豪宅區Marylebone,也就是海德公園旁,有一家中國設計中心的offer吸引著各地設計師的注意。
提到海外設計中心,很多人會問為什么不選意大利?為什么不是德國慕尼黑?
我們先說意大利,固有思維里,意大利總有雕塑般優美的線條,這讓他們的跑車和機械時代的藝術美感深植人們腦海,但可悲的是曾經著名的三大全球設計工作室已日漸勢微。而真的只有意式跑車的昂貴設計才算好的設計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今天,設計已經不再僅僅執念于你的手稿線條是否精美,大設計的概念正在成熟和完善。舊世紀的美感與新科技、互聯網、人工智能AI技術的漸漸脫節也預示著意大利時代的落幕。
再反觀德系設計,這是一個“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典型設計,與建筑師米斯·凡德洛一樣崇尚簡潔、反過度裝飾的理念讓德系車經年日久的簡約內斂。這并不是不好,但隨著中國消費主體的改變和年輕化,老一輩喜愛的簡約已經不入年輕消費者的眼了。
上汽看重倫敦,正是因為倫敦的關鍵詞是全球視野和優質人才,它是金融中心,是文化中心,也是藝術中心。在這個活力滿滿的城市里使用的語言接近300種,這正契合了上汽“電氣化、網聯化、共享化、全球化”的“四化”戰略思想。在這個多元跨國的設計工作室,上汽想盡快地提升自主品牌的設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另外,據了解倫敦前瞻設計中心的第一款車型可能是關于榮威品牌的。
而且在剪彩結束后,我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加入上汽倫敦設計工作室的設計師中有來自捷豹路虎、林肯和阿斯頓·馬丁品牌的熟悉面孔,這些英國、美國、德國和中國的設計師都非常年輕。上汽建立海外設計中心并沒有籠絡外國設計專家,卻著力吸引年輕設計人才。對此上汽技術中心副總設計師兼全球設計總監邵景峰給出的解釋是,我們的工作室不需要大師,或許這里的年輕人就是日后的大師。雖然邵總保持著一貫的調侃和樂觀,但這一句似乎并不是開玩笑。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