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隨著二胎家庭的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對于汽車的選擇也在逐漸的發生著變化,那些應急時可以乘坐更多乘客、裝載更多行李的車型漸漸地受到了家庭消費者的青睞。不同于別克GL8、奔馳V級等車型非常商務的印象,消費者對家庭用車的選擇更偏向于那些長得好看且沒有什么商務氣息的車型。作為國內合資品牌中20萬以內,最早的滿足超過五個人出行需求的車型,本田杰德堪稱是這個價格區間內的標桿,而作為這個細分市場中最新的成員,雪佛蘭沃蘭多在駕乘舒適性上能否對杰德構成威脅呢?咱們從底盤結構和做工上來一探究竟。
杰德作為最早在中國面世的合資品牌最像MPV的車型之一,使用了一個全新的名字,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包括維基百科,都認為它的出現其實是接替那時本田的MPV車型時韻(Stream)。雖然由日本設計師完成其設計工作,但是在最初的兩年時間里,其銷售市場都僅僅只有中國大陸地區,且只在位于武漢的東風本田工廠中生產,一度讓人認為杰德其實是一款中國特供車。直到上市兩年后,它才返銷至日本本土,并開始在位于Sayama的工廠中生產。
很多人認為杰德是代替時韻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從底盤結構上來說,這輛車都是脫胎于暢銷車型本田思域。因此誕生于2013年的本田杰德,能夠在底盤結構上找到很多與第九代思域相同的地方。
雖然杰德的定位更偏向于舒適性和實用性,因此在思域的基礎上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校,但是其底盤表現總的來說依舊偏硬,在路過減速帶等顛簸路面時不太舒服。不過在中期改款時,本田也針對杰德較“顛”這一特性,將懸架調的更加舒適了一些。
但事實上,Orlando這個名字早在2011年就出現在了通用的車系目錄中,開始在包括韓國、越南和俄羅斯在內的五個國家的通用工廠中生產,懸掛雪佛蘭的LOGO。不過從車型上來說,第一代沃蘭多則是一輛實實在在的MPV車型。
雖然雪佛蘭在兩款車上都使用了Orlando這個名字,但不論是車型種類還是車系淵源,二者都沒有什么關聯。目前來看沃蘭多還只是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但通用并沒有說它是一款中國專供車型,因此以后也有可能會在海外市場上看到。
從底盤全景來看,沃蘭多與杰德在底盤結構上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沃蘭多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架結構,而杰德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后雙橫臂的懸架形式;貧w內容,接下來我們還是按照傳統順序,先從前懸架部分看起。
- 前底盤結構和細節
在緊湊型這個級別的車型之中,前懸架的結構形式基本只有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一種,無出其右。畢竟對于橫向空間有限的這類車型來說,麥弗遜式懸架是一種既方便布局,又能控制生產制造的成本,還可以達到較好性能表現的解決方案。
兩車都采用了獨立球頭的設計,相比于非獨立球頭而言,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單獨更換,后期的維修保養的成本較低。雪佛蘭沃蘭多的下控制臂采用了類似L型的設計,這也是目前在大多數麥弗遜懸架上能夠看到的下控制臂造型。而本田杰德類似Y型的下控制臂,在第九代思域上也能看到,平臺化的特征非常的明顯。
因為本田杰德的下控制臂形狀比較少見且占據的空間較大,防傾桿需要將其繞開,所以防傾桿的造型較為特殊。而沃蘭多由于沒有這樣的顧慮,防傾桿的造型就看起來很常規,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 底盤前部細節
除了懸架結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外,雪佛蘭沃蘭多和本田杰德在底盤前部的做工細節方面是否也存在一些不同呢?接下來咱們就看看這倆車在細節做工上的差異有哪些。
雖然副車架相同,但是在底盤前部的保護方面兩車則不盡相同。本田杰德的發動機下方安裝有一塊小面積的發動機下護板,護板使用了鋁合金材質,兼顧了對油底殼的保護及平整車輛底盤的作用。而沃蘭多的底盤前部則沒有發動機下護板,在防護方面有所欠缺。
從兩車前懸架的結構和底盤前部的細節做工來看,雖然各自在個別部件上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但總體來看本田杰德和雪佛蘭沃蘭多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不會有很明顯的差距,符合這一價格區間合資品牌的水準。
- 后懸架結構
如果說在前懸架結構上,雪佛蘭沃蘭多與本田杰德只是存在著部分區別的話,那么后懸架結構則可以稱之為這兩臺車在底盤上最大的區別所在,因為他們一個使用的是“E”型多連桿結構,另一個則使用的是雙橫臂結構。
材質方面,鑒于成本因素,兩車的后懸架也都沒有選擇相對較輕的鋁合金材質,因此不要被沃蘭多下控制臂的顏色所迷惑,確實是如假包換的鋼材質。此外,減振器的布局在兩車身上也有著明顯的區別,杰德的后懸架為了給第三排座椅留出空間,因此選用的是占用空間較小的彈簧和減振器一體式設計,且相對行程比較短,為了空間讓舒適性做出了犧牲。
- 底盤后部細節
后懸架結構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那么在兩車后部的底盤做工和細節方面,是否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呢?畢竟他們倆的上市時間,相差了有五年之久,許多曾經并未普及的配置,五年后或許也就成為了標配。
在拍攝底盤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輛車都在一些不太容易被發現的地方有一些針對提升NVH特性所做的努力。譬如在沃蘭多的后輪拱外側,就藏有至少一塊面積很大的吸音棉,來改善行駛時的胎噪帶來的影響;而杰德則在備胎艙的蓋板內側加入了吸音棉,同樣是為了減少由尾部傳遞至乘員艙的噪音。
不論是沃蘭多還是杰德,主打的賣點中必然有車輛的空間,而二者為了改善車內空間,尤其是后排乘客及行李廂空間,在設計上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
而杰德為了給第三排座椅騰出空間,將油箱設計在了座椅的正下方,并且其造型非常的薄,所以才為第三排乘客留出了比較合適的乘坐空間。
從底盤后部的細節來看,沃蘭多和杰德各有優勢,但大體相同。不過由于兩臺車誕生的年份相隔很久,因此在一些舒適性配置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光拆著底盤看也只是紙上談兵,這倆車底盤的實際表現如何,還要開起來才知道。
- 動態表現對比
在動態表現這一環節,我們設計了通過減速帶和麋鹿測試這兩項測試下項目來體驗沃蘭多和杰德的底盤表現。在減速帶項目中,共分為兩個大項目四個小項目進行,讓車輛分別以空載、滿載的情況以10km/h和20km/h的速度通過平行減速帶和交叉減速帶,主觀感受底盤對振動的過濾效果。
雪佛蘭沃蘭多視頻:
東風本田杰德視頻:
在麋鹿測試項目中,沃蘭多和杰德分別以設定時速(60km/h)進入場地按照規定道路行進,看兩車在緊急變現中指向性與底盤支撐性表現如何。
麋鹿測試視頻:
從動態體驗來看,沃蘭多在低速時的舒適性相比杰德會好一些,通過減速帶的時候不會有太直接的“顛”的感受,而在高速的麋鹿測試時,又能夠給車輛帶來很好的支撐,可謂“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而脫胎于思域底盤的杰德,我們本以為會在麋鹿測試中贏回一些分數,但結果卻和我們的設想有些出入。
總結:
從底盤結構和做工細節來看,沃蘭多與杰德因誕生年代而產生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沃蘭多不僅在結構上相比杰德更高級、可調空間更大,在實際的駕駛感受上也比杰德的舒適性更高。作為這個細分市場的后來者,它無疑研究了先驅們的缺點并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許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廠商會推出沃蘭多和杰德這種看起來“四不像”的車型,但其實針對那些需要大空間又不想開車出門像專車司機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看起來不像MPV又實際兼顧大空間和舒適性的產品,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文/圖 汽車之家 苗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