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岳(參數|詢價)和VV6的前懸架都是麥弗遜式結構,且在細節的設計上區別也并不是十分明顯。如果說前懸架的選擇是“沒得可選”,那么后懸架方面也有像扭轉梁這樣比較常見的結構,為什么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多連桿式呢?
途岳選擇了筒簧分離的布置方式,而VV6則是筒簧一體。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占用空間和定位不同。相對來說,分離式的布局由于減振器與彈簧形成一定的角度,對提升車輛的操控穩定性有一定幫助。而一體式的布局則能節約后懸架占用的空間,同時也更適合偏向舒適性的調校取向。
兩款車型均配備了四驅系統,從本質上來看它們都屬于適時四驅系統。唯一的區別就是途岳的瀚德四驅系統依靠的是電液控制,而VV6的NexTrac則是依靠電磁控制。前者由于內部依靠油液來壓緊多片離合器,所以對溫度以及密封性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一些。而后者的電磁控制可以理解為“干式”四驅,在可靠性和適應性方面會顯得更有優勢。
第五代瀚德四驅系統在大眾和沃爾沃的車型上比較常見,雖然廠商總是說它屬于全時四驅,因為系統至少會為后軸保留5%的動力,但其實這5%的動力主要來自多片離合器中的油液攪動,屬于自然帶動后軸的動力而不是有意保留。此外,它仍然無法像真正全時四驅一樣為后軸提供超過50%的動力,所以瀚德四驅系統還是一套適時四驅系統。
而NexTrac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體積較小、響應速度較快,同時由于內部不需要布置液壓油,從而在密封性方面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面對不同的環境和溫度時反而能發揮出更好的可靠性。但是,說到底它也是一套適時四驅系統,對于城市SUV來說能夠兼顧經濟性和一定的通過性,可也不能指望著它去硬核越野場地上“肆意撒歡”。
在輪拱罩防護方面,途岳跟其他MQB平臺的SUV車型采用了同樣的配置:前輪輪拱罩為樹脂材質,后輪則為玻璃纖維材質。大家肯定看膩了,在此我們就不多贅述,而VV6的選擇稍有不同。
光看底盤結構有的時候也沒辦法讓我們了解車輛本身的特點,所以我們決定把途岳和VV6開到測試場地,看看它們在面對不同的測試項目時表現有何不同。
動態測試
動態測試環節主要以麋鹿測試和減速帶測試兩項為主,考量的分別是車輛在激烈駕駛時的操控穩定性以及日常駕乘時的舒適性。在開始之前,我們先用一段測試視頻來簡單了解一下它們。
在駕駛了多款大眾MQB平臺SUV之后,我認為“大眾味兒”這種說法其實是真實存在的。畢竟相似的底盤結構已經決定它們的運動特性是接近的,況且同為城市SUV,調校的風格能差多遠呢?總的來說,目前大眾家族SUV通常會具備的共同點包括:側傾較小,支撐性不錯,轉向精準干脆利落,并且不粘手。而在車身穩定系統的介入方面,車和車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比如途觀L會介入的比較積極,幫助駕駛員穩定車身降低車速。而途岳則介入的稍晚,將更多操作余地留給駕駛員自身。
VV6在測試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則是車身穩定系統介入比較積極,而且能夠很快將車速降低下來,以此保證車輛的行駛軌跡穩定。車身側傾稍顯明顯,入彎時偶爾出現轉向不足的狀態,需要連續多次糾正方向盤才能將車頭擺到比較合適的位置。這或許也是工程師們在不同的性能之間取舍之后的結果——更偏重駕乘的舒適性而不是操控穩定性。
為了印證上面的想法,我們決定在減速帶測試上再體驗一下,面對顛簸和振動途岳和VV6又是如何處理的。
從這個測試能明顯的看出,VV6相較于途岳更注重乘坐舒適度,尤其是后排感受更加明顯。采用簧筒分離式布局的途岳雖然側向支撐很好,但在面對減速帶時速度稍快就會有比較強烈的顛簸感。而簧筒一體式布局的VV6在這方面有一些優勢,對垂直上下的運動能以比較柔和的方式進行化解,尤其是在快速通過減速帶時更加明顯,但它的劣勢在于減振器穩定車身晃動的能力稍弱。
編輯總結
總的來說,途岳和VV6是兩臺針對完全不同取向去進行設計的車型。大眾對于途岳的期待似乎是希望它各方面性能保持平衡,成為一臺面面俱到的車,但遺憾的是模塊化平臺的確帶來了很多優勢,同時也讓途岳變得和它的兄弟們太過相像而缺乏了一些顯著地特點。VV6的目標則很明確,無論是底盤用料還是測試中獲取的直觀感受都在告訴我們——它是一臺標榜高級感的SUV車型。所以,各項均衡的“真德味兒”和性格鮮明的國產豪華品牌,您更喜歡哪一款呢?(圖/文 汽車之家 楊鵬 拍攝協助/唐朝、冷曉陽、曹雷、王興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