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如今SUV和MPV車型被越來越多人所青睞,但三廂轎車依然是很多消費者的首選,優異的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是它的優勢。今天我們來聊聊兩款30萬元級別的豪華品牌轎車——沃爾沃S60和奧迪A4L(參數|詢價),前者剛剛發布了全新一代車型,后者則是這一級別里的“常青樹”選手,看過了全網一篇篇試駕感受,下面我們來關注一下兩款車的底盤部分。
全新一代沃爾沃S60前不久在國內剛剛上市,這意味著在豪華品牌中型車市場又迎來一位新晉的實力派選手。全新S60則開始了新篇章,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因為它誕生于沃爾沃自家的SPA平臺。
現款的奧迪A4L換代已經有三年了,相信大家對它早已不再陌生,從產品周期來看它“已經步入了中年”,最近傳出了中期改款的諜照。隨著寶馬3系、凱迪拉克CT5、沃爾沃S60等新車上市,看來奧迪不得不更新產品來提升競爭力了。
之所以將S60和A4L放在一起,是因為兩款車都定位于豪華品牌中型車,而且均為前置前驅車型(有一點略微不同的是,S60為橫置發動機,A4L為縱置發動機),但總之兩款車的購車人群是有重疊度的。下面我們從底盤角度出發,看看兩車在技術上有哪些特點和不同?
為了更清楚地對比兩款車在底盤設計方面的不同,我們還是按照老套路把底盤舉升了起來,卸掉一側車輪,然后拆掉發動機艙和車底的部分護板。底盤結構、用料和細節做工便清楚地展示了出來。
「上圖為拆卸底盤護板后的狀態」
作為兩款指導價30萬元以上的中型轎車,S60和A4L的車底防護和平整度都表現不錯。底盤護板的材質也與低級別車型上的普通塑料材質不同,加入了纖維材質的護板,這對車底的噪音控制更加有好處。
——前懸架對比:五連桿式vs雙叉臂式
奧迪A4L的前懸架是標準的五連桿設計,它算是多連桿式懸架中的一種,相比沃爾沃S60的雙叉臂前懸架來說,結構特點是更加強調操穩性和舒適性的平衡,由于懸架硬點數量更多,可調校的自由度也更高。
新一代沃爾沃S60采用了前雙叉臂結構,這相比老款S60的麥弗遜式結構,在操穩性上提升了一個臺階,甚至相比A4L的五連桿懸架在運動性上也有一定的結構優勢,但這只是理論層面的東西,結構設計并不能代表最終的表現,對!還要看調校風格和調校水平。
A4L的上、下控制臂都故意拆分成兩根連桿,這似乎也是大眾MLB evo平臺的一個小特點,用自由度更高的結構來調校出更理想的懸架性能。但這也會導致研發難度和制造成本的上升,所以需要更大批量的車型才能平攤成本。
由于兩車都基于自家的平臺化技術,所以懸架結構也與前輩們保持了類似的設計,底盤數據和調校經驗都可以借鑒到新車上來。另外,S60和A4L在懸架方面都采用了不少鋁合金材質,不規則的造型是為了用更少的材料來達到需要的強度,輕量化設計水平都是不錯的。
——前副車架對比:沃爾沃明顯更強調安全性
沃爾沃一直以來用安全著稱,這讓它在同級別的豪華車里有著明確的定位和特點,在底盤方面我們也能發現它比其他車型更加強調安全性的設計細節。把A4L和S60的前副車架放在一起,你就能發現一些差別。
S60的前副車架明顯要更加粗壯,覆蓋面積也更全,這種類似“回”字形的結構我們稱之為全框式副車架。A4L的前副車架看上去則相對小巧了一些,而且對車頭前部沒有太多保護和支撐作用。這并不是說A4L的副車架不安全,而是相比S60來說對碰撞保護的兼顧作用少了一些。
A4L和S60的前副車架造型有較大差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動機橫置與縱置的差別。A4L為縱置發動機,發動機和變速箱組成的動力總成長度較長,且更靠近底盤中部,所以副車架承載重量的部分主要位于車軸位置;而S60為橫置發動機布局,副車架對動力總成的支撐作用主要集中在車軸之前。
——后懸架設計:敢于創新的沃爾沃
沃爾沃非常大膽地在新一代車型的后懸架中拿掉了傳統的螺旋彈簧,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復合材料,學名是玻璃纖維增強塑料(GFRP),在XC90、XC60等車型上已經量產了多年,如今S60也使用了這種新材料。
在后懸架方面,相比A4L的五連桿結構,S60在結構設計上沒有太多優勢之處,但它的材料設計值得肯定,它使用了GFRP這種更環保的材料。用GFRP打造的彈性元件一樣能夠達到此前螺旋彈簧的作用,同時保證了一定的輕量化水平。
A4L的后懸架也是繼承了家族化的五連桿設計,更多的導向桿件讓它后期調校的自由度更高,在下控制臂和車輪架等位置也和S60一樣使用了輕量化的鋁合金材質。后懸架的設計和用料符合奧迪一貫的水平,和S60相比沒有太多讓人感到新鮮的設計,但底盤實力的體現往往在于如何用現有的硬件調校出更高級的質感。
從細節處來看,兩車都有對底盤振動進行特殊的設計,除了彈簧和減振器的緩振作用,懸架系統中的襯套也是重要的一環。S60后懸架中的一個襯套對中間的橡膠部件進行了特殊的形狀設計,襯套剛度會隨著壓縮量變化而產生非線性變化;而A4L是在前懸架中使用了成本更高的液壓襯套,更有利于改善底盤的濾振性。
作為兩款豪華品牌的代表,他們需要打造出優秀的濾振性能,在經過減速帶或者顛簸路段,盡量不讓車內的人感受到不舒適的振感,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僅需要硬件配置的提升,還需要豐富的調校經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