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過名為10000小時的定律,也就是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中投入超過10000小時的精力,那么足矣讓你在該領域中成為大師。在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花費了26000多個小時在一件事兒上,原本計劃在日內瓦車展上展示成果,卻因意想不到的新冠改期。可這群重慶人沒慌,這難道就是大家口中的藝高人膽大?
● 工業設計與美學設計不同,不能完全天馬行空,制造環節的成本把控、安全層面的開發工作都會讓完美的草圖打一定折扣,怎么在有限的空間中,打造富有無限生命力的產品,這就是難點。設計工作因此常被稱作戴著“鐐銬”跳舞;
● 設計師的工作不是和工程團隊吵架,其實是在退讓中妥協以及合理的據理力爭不斷平衡,今年被廣為傳頌的產品大部分是設計與工程部門你進我退的產物;
● 雖然沒有高端品牌,但UNI-T可以說就是整個長安品牌繼續向上的開始。換句話說,以后這些理念設計的新車會更多,當然也會針對車型不同加以改變,未來可期;
1
提到這個世代的手機,iPhone的地位無可取代。13年前的2007年,史蒂文·喬布斯在舊金山Moscone中心拿出的最重要的東西不僅是第一代iPhone。甚至就連發布會本身也成為了教科書一樣的標桿。
今天包括新車在內的很多產品發布會,都帶有一些理念講解的環節。盡管主角不同,但大部分是這樣的。
沒有光鮮亮麗的舞臺,沒有明星親情登場,或許能讓我們更冷靜的看看它到底是誰?
看看這臺可以被看作是未來5年長安在設計領域的全新嘗試-長安UNI-T。
2
與人生一樣,每臺車的一生都是規劃后的產物。
3年前的2017年,剛對外正式發布預示這幾年設計長安趨勢的的團隊還沒松一口氣,他們的領頭人陳政就接到了一個全新的任務——“造一臺新車,一臺全新的,屬于下個世代的車”。
對車企而言,打造新車是稀松平常的事兒,對企業而言,打造一臺全新的車型又并非稀松平常,尤其是處于特殊階段的企業而言。想看懂這一切,還得讓我們把時間撥回。
長安當然不是毫無所動,暫時不打造新品牌也不是純看對手隨意出招。重慶人的回擊方式和火鍋一樣熱辣而直接——那就是在老品牌中推出新車型,一臺或者說一系列遠超以往的車型。這也就是陳政手中那份絕密性質的任務說明。
對一個已經磨合多年,打造過爆款產品的團隊而言,造一臺新車不難,難的是造一臺全新的車。這意味著他們此前的經驗約等于零。
看起來很容易?屏幕前的您可以試試放下手機,看看能不能讓大腦幾分鐘內不想任何事情。清空大腦尚且如此費勁,更何況要在此基礎上完成挑戰。
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朋友都喜歡活在舒適區中,這些由我們過往經驗搭建的城堡讓人具有安全感。對設計團隊而言,利用過往經驗打造全新車型是否能大獲全勝姑且不論,重要的似乎是不會犯錯。
因此2018年早春第一次創意效果圖匯總的時候,結果大多都還沒有跳脫現有的結構。對決策層而言,這樣的結果就意味著失敗,原因不僅是經驗不完全可靠,更可怕的在于一個叫做審美疲勞的隱患。
再好吃的東西頓頓不落也會吃膩,再好看的影視節目反復看也會無趣,無法跳脫現有邏輯、手法,打造全新的產品自然不可能達到全新的目標。作為整個設計環節的把關人、一直溫文爾雅的陳政在那一天生氣了。
陳政檢討了自身并和他的團隊再次坐下來,他認識到了問題在于并沒有給定大家整個方向。設計工作并非是完全的天馬行空,而更像是戴著“鐐銬”跳舞。習慣于舒適區,無法跳出最終的結果就是原地踏步,被時代快速拋棄。
在成本、安全、制造等等環節各種限制的情況下完成設計工作、打造讓更多人樂于接受的美麗事物,這才是設計工作最浪漫的地方。這不是魯迅說的,是我說的。
設計師不是按照個人喜好進行創作,而是需要針對目標市場的需求進行遐想。光說困難可能您還難以理解,我們不妨試想下讓今天的你,為今后3-5年后的年輕消費者做他們喜歡的東西,怎么樣?有答案了嗎?
我們每個人都年輕過,雖然當時都會喜歡新鮮事物,但這些事物會受歡迎、會存在必然也會滿足一定規律。這就像是很多看似無形的事物湊在一起也會形成有型的整體一樣。
看到這里您一定也發現了,其實整個項目本身的要求——打破邊界似乎正是年輕消費者的訴求,這個難住設計團隊的要求就這樣成為了他們思考良久得到的答案。
3
大想法的確立僅僅是長跑鳴槍后邁出的第一步,要沖過終點還需不斷邁進,而這些后續的步伐就是具體的設計工作。
雖然我們今天看一臺車會被各種元素吸引,但這并不是實際實際工作中最重要的,那些容易被忽視的比例、線條才是最開始進行的內容。
這些年大家都講求創新、融合,甚至是跨界,今天熱度仍在的SUV在多年前就是新鮮事物,當大家對SUV審美疲勞后,CROSS、COUPE SUV車型問世。到今天為止,它們的造型仍無法做到讓每個人接受,這多少就像是年輕人喜歡的事物狀態。
這類車型雖然好看,但市場銷量反饋仍是小眾,尤其是在中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部空間、后部視野都是這類車型沒法回避的痛。
UNI-T的造型也不是傳統那種講求空間的SUV,這是在冒險,還是已經找到方案?
當然就像前面說到的普通消費者腦中對一臺車產生印象更多是因為某些細節元素,所以無論哪家車企都會在這上下功夫,長安也不例外。
汽車發展百年,其中不少元素雖幾經變遷,但也有了不少潛規則。亦或者說人們腦中對于某些造型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突然改變要承擔不小的風險,這往往需要品牌溢價抹平。
富有創造力的設計工作很容易被人們認為是天馬行空,在工業設計中其往往要受到成本、可行性、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何在退讓中前進,盡可能的保留初衷,決定哪些可以放棄妥協這些令人撓頭的問題才是設計師們的真實工作。
整個項目的推進過程,設計團隊總結成了三個英文單詞:understanding、believing、seeing。如果說立項、創意階段的統一想法就是understanding,那么到細化階段就是believing,而一臺車的開發周期最后會邁向看得見、摸得到的seeing。
今天在大多數領域我們總會說使用體驗,一句用起來真爽、很舒服其實是背后一整個團隊配合的結果,與看得見摸得到的硬件相比,很多軟件層面的考量、調校往往反映出的是企業更深層次的開發實力。
汽車的設計并非簡單的美丑,還要考慮到實用性,以及消費心理學,這在車輛內飾設計中體現的更明顯。面子雖然重要,但好不好用才是購車更應該考慮的。
我們中國人喜歡講求緣分,UNI-T的誕生過程還成為了前馬自達設計師山田敦彥與長安結緣的紅線。UNI-T的顛覆性造型讓他看到了長安改變的決心,以及已經為之付出的大量努力。
山田敦彥決定加入前也曾猶豫良久,對于一個已經在馬自達服役多年,且闖出自己世界的知名設計師而言,加入尚顯稚嫩的中國品牌設計團隊即是開創新天地,又是對自己的巨大挑戰。要做出這樣的決定,我想山田先生需要觀察到長安的實力、決心。
機緣巧合,他見到了已經凍結模型,進入項目尾聲的UNI-T項目,這個產品顛覆了他對于長安固有產品的印象。多年后,陳政回憶這段故事時笑著說道“山田先生當時重復問了我們很多遍,這是不是他們的作品?為何改變如此巨大”,看到行業內的大師如此肯定作品,這讓設計團隊松了一口氣。更令他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成為了日后讓山田敦彥下定決心加入長安的原因之一。
● 全新的純電動系列車型也在開發中,設計雖然也會沿襲一部分UNI-T上的元素,但會根據定位與特點有一定差異;
● 扁平化的設計是近些年的流行趨勢,部分海外車企開始將其運用到車標設計中,長安也已經有了動作,具體結果會在不久后公開;
全文總結:
就像人一樣,車企也需要成長。這需要從設計、研發,再到打造整個品牌形象。作為其中重要一環,設計是能讓消費者第一時間觀察到改變的臺前演員。UNI-T在種種限制中顛覆性,就像是“戴著鐐銬跳舞”,這也是整個品牌軟硬實力增強,向上走的最好體現。在疫情結束后,我們將為您帶來這臺車更多細節的展示,當然還有更多、更豐富的故事,敬請期待。(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部分圖片來自長安汽車提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