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準確的年份很難尋找,但至少可以認定,金屬漆的出現是在上世紀20年代,這個推斷也是合理的。在此前的《好色主義》中我講過,上世紀20年代是汽車造型最為個性化的時代。因為這一時期是定制業務小車企的狂歡,定制車企與客戶們敢想敢干,搞出了相當多放飛自我的車。所以出現金屬漆也符合時代背景。
不過在當時,金屬漆中用的可不是金屬粉末,而是魚鱗。1929年,克萊斯勒公司旗下的德索托(DeSoto)汽車開始采用金屬漆,它們將磨碎的魚鱗加入色漆中,從而營造出珍珠一般的光澤,凸顯汽車的線條。不過,1公斤金屬漆需要用掉4萬條鯡魚的魚鱗,很顯然,并不是所有部位的魚鱗都能使用。
在1932年,雪佛蘭的車型油漆選項中列出了幾種珍珠漆顏色。雖然也有加珍珠粉的油漆,但價格極其之昂貴,所以當時的珍珠漆,幾乎都是加入了魚鱗粉的油漆。
魚鱗被淘汰,除了成本高,耐久性差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魚鱗由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兩種物質組成,其中大部分是有機成分,畢竟魚鱗是真皮組織的衍生物。不過美麗、昂貴、不耐用且稀有,是標準的奢侈品屬性,所以在當時,金屬漆都是僅供勞斯萊斯、奔馳這一等級豪華品牌使用,也只有這些車主才舍得花這個錢。
鋁粉/云母取代魚鱗
真正能夠取代魚鱗的是鋁粉。人類使用金屬粉末作為顏料的歷史非常早,在古埃及時期,工匠們就在制作金箔時發現碎屑與油脂混合后涂抹在物體上可以起到裝飾效果,后來這項技術傳導歐洲、古印度、中國。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開始用機械搗磨法生產鋁粉,也就是用鋼錘將鋁片錘成鋁片,使用油脂潤滑。這種生產方式效率低下、有爆炸風險且成品效果不好。
隨后鋁粉生產技術不斷發展,在1930年真正產生質變。這一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E.J.HALL教授發明了濕法研磨工藝,也就是將鋼球、粒狀鋁、溶劑和脂肪酸一并加入用滾筒式球磨機,利用鋼球的沖擊力將鋁粒延展成片狀,然后粉碎成鋁粉,溶劑則避免了爆炸危險。從此,這種濕法研磨工藝逐漸成為金屬顏料的主要生產工藝,現在的技術也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遺憾的是,此時仍然處于硝基漆時代。早期的硝基纖維素透明油漆對光非常敏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漆面會變黃甚至變棕,無法保持多久。此外,有分析認為,早期鋁粉的粒徑較大,再加上硝基漆流變性一般,所以鋁粉涂料的噴涂效果不佳,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魚鱗粉仍是金屬漆的成分。
金屬漆的普及化始于50年代。一方面是因為鋁粉的制造設備進步,美國鋁業在50年代開發出粒徑更小的鋁粉,成本要比魚鱗便宜得多,由此推動金屬涂料的推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40年代出現的熱塑性丙烯酸漆,這種涂料大大提高了漆面的裝飾性和耐久性。
這樣一來,添加了鋁粉的涂料就可以通過噴槍來噴涂了。丙烯酸漆的流變性很獨特,需要以較低的固體含量進行噴涂,因此需要進行多層噴涂。這種看起來是缺點的特性,對于金屬涂料來說卻是優點,因為它可讓涂層中的金屬薄片分布得更好。于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金屬漆誕生了。
1959年,紐約世博會上發布了一臺未來航空車XPAK 400,其車身采用了35層漆,官方宣稱其中含有100萬顆"金屬片",而這些金屬片是陶氏化學公司下屬博貝克蒙公司的革命性新發展。這些金屬顆粒采用精密切割的鋁箔,涂在車身上讓其擁有金屬一般的表面。
珠光漆是在70年代得到發展。這一時期涂料商開始將云母微粒加入涂料中。鋁片像鏡子,云母則像棱鏡,涂有二氧化鈦并研磨至微米尺寸的云母片,讓車輛擁有獨特的通透感。這一時期,克萊斯勒較早使用這種云母珠光漆。
金屬漆和珠光漆真正得到大規模的普及是在80年代,當然主要還是噴涂工藝和涂料技術的突破。在之前的《好色主義》中我們講過,80年代聚氨酯涂料及雙涂層工藝出現。
有了透明漆層作為保護層后,內部的色漆就不需要以前那么厚,只需要極其薄的一層起到裝飾作用即可。漆層中還加了紫外線吸收劑,保護透明層和底漆中的顏料,大幅提高底漆和色漆的壽命。
隨后,隨著該工藝的技術發展,成本很快就進一步下降,這就使得金屬漆等特殊漆的成本大幅降低,真正從豪華車走向中低檔車。
如今,金屬漆的普及程度,在1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曾經有人認為金屬漆一般只在10萬元以上的車型中使用,但實際情況是,現在不到10萬元的經濟型車也同樣擁有。得益于越來越高的自動化程度,它的成本已經越來越低了,甚至于很多車型的金屬漆與普通素色漆的價格并無差異。
總結:
擁有晶瑩顆粒的金屬漆面令人著迷,其呈現出來的更強立體感讓車看起來更高級,如果不是深入發掘它們的歷史,根本無法想象到早期竟然是使用魚鱗,同事甚至打趣道,那會兒的車會不會有一股魚腥味?
很多人單獨看一臺車其實很難發現是不是用了金屬漆,因為現在很多車企在命名時已經很少會把金屬兩個字表現得那么明顯了。如果一臺素色漆和金屬漆的車放在一起,那就立刻顯出高下。一般來說,只要看了金屬漆的光影效果,就會被其立體感征服,至于多幾千塊錢,其實都不是事兒,大多數時候,阻礙人們選擇金屬漆款的,其實是較長的提車周期和銷售的勸說。(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 汽車之家衛江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