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一些特殊的懸架種類與結構
看完了大眾的這種創新懸架,接下來我再給大家聊一個不經常提及的懸架結構,以及一些在懸架設計上的獨特想法。
先別急朋友,我知道肯定不少朋友想說“老速騰(參數|詢價)斷軸”這事兒對吧?確實,老速騰用的就是這種懸架,那么擺在面前就有兩個問題了:1、是不是這種懸架都存在類似問題?還是說這個問題僅僅是單一車型的設計缺陷?2、這種懸架跟常見的扭轉梁后懸架有啥區別?
常見的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其中間的橫梁(扭轉梁)與縱臂采用剛性連接,由于橫梁位置在車輪軸線之前,所以在兩側車輪存在高低落差的時候,縱臂一高一低,中間的剛性橫梁會發生扭轉趨勢。但如果說將橫梁放在與車輪軸線近乎重合的位置時,同樣的條件下,這根橫梁更多是發生彎折趨勢,而縱臂則出現更明顯的扭轉趨勢,如此一來,對于縱臂的抗扭設計要求就要更高一些。
這種彈性縱臂整體橋結構其實出現的還挺早,它的特點在于其理論占用空間很。ㄉ踔劣谠诤芏嗲闆r下比扭轉梁還省空間),成本也不高,但它的側向支撐能力很一般,對于縱臂襯套與縱臂的耐久性要求都很高,也正因為如此,除了一些MPV車型還在堅持這種懸架結構外,鮮有新車會選擇這樣的懸架結構了。什么?您好奇除了老速騰還有什么車配過類似的后懸架?最出名的是別克GL8了,除了最新一代換用多連桿之外,“胖頭魚”(目前在產的GL8陸上公務艙)、陸尊和最早的GL8都是這種后懸架結構。除此之外,奧迪100(C3)、吉利嘉際和納智捷大7也用了類似結構,并且它們的縱臂也不是單純的“沖壓刀臂”,理論扭轉強度要高一些。
接下來我帶大家快速過一些在懸架上比較獨特的設計,這些結構有些現在還能見到,有些已經過時了,有些是考慮到特殊功能所為。
編輯總結:
本期《冷科技》就給大家聊這些,整篇內容略燒腦,大家多見諒。縱觀懸架百年發展歷程當中,有的結構保留至今,有的結構早已被替代,而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一下關于懸架未來的一些可能性,以及那些不太常見的懸架結構。沒別的,今天就為了給屏幕前的您換換口味,千變一律的懸架早就看膩了,咱就來點不一樣的,也好讓您能在朋友面前多一個吹牛X的資本。(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 鳴謝微博:@foxbate266提供的資料支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