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在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汽車品牌中,長安汽車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屬于比較低調的一家,這從它旗下的產品就可見一斑。然而隨著逸動PLUS、銳程CC以及長安CS85、CS95等車型發布后,讓大家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長安汽車形象,它開始變得更加靈動、年輕。如果說這些產品符合時下潮流的話,那么當長安UNI-T出現后才發現,長安汽車并不滿足于此,他們已經開始預見未來潮流。
有人用基因突變來形容這款長安UNI-T
長安UNI-T是由長安汽車重慶和歐洲設計中心打造,定位于緊湊級SUV,就在昨天它剛剛上市。有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很有意思,在長安UNI-T剛剛立項的時候,當時長安CS75 PLUS剛剛過完評審,并獲得了非常不錯的評價,所以那會整個設計團隊士氣都很足。
但是當第一版的效果圖拿到陳政手里的時候,這個方案近乎遭遇到了全盤否定,對于常規思維模式的突圍的還不夠,呈現出的效果看上去更像是一款小的長安CS75 PLUS,這并不是他心中未來3-5年能夠引領潮流的產品該有的樣子,最初的造型理念被完全打翻,這也給設計團隊潑了一盆冷水。
對于車企來說,打造一款產品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對于長安UNI-T而言卻又不那么平常。在決定打造這款產品的時候,就賦予了它更大的愿景。長安要打造一臺車,一臺全新的,屬于下個世代的車。這對于設計團隊提出了頗高的要求,之前的常規思維顯然是不夠的,不破不立,大破才能大立。
的確是這樣,當這款車最終呈現到我們面前的時候,相信大多數人會和我一樣,都很難將它和長安汽車之前的產品聯系在一起,因為它看上去真的太有未來感了。首先整車的設計感很強,外觀線條的走勢所呈現的最終效果張弛有度。在強調造型的同時,并沒有過度設計。
談到長安汽車的設計團隊,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著名設計師——山田敦彥(Yamada)。其實最早在2016年,陳政就開始和他有了項目上的接觸,不過更多的還是在于設計方向的研討,當時他們主要在研究長安汽車的歷史和長安品牌的內核究竟是什么,之后長安品牌的設計方向要朝著一個什么樣的趨勢發展。而隨著山田敦彥正式加入長安汽車,也為這個品牌注入新的DNA。
長安UNI-T上的“超級符號”
陳政說“大設計猶如烹小鮮”,不同食材和佐料的搭配以及用料多少,最終呈現的菜品味道也不盡相同,不同的人去烹飪味道也不一樣,汽車設計也是如此。要探尋長安UNI-T的設計,那來看看究竟是哪些地方讓人看上去一眼就能記住它,這也就是所說的“超級符號”。
外觀上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無邊界設計的前格柵,相比我們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車型,它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前格柵與前包圍融為了一體,突破了二者之前的界限,看上去更有整體感,也給了設計師更大的發揮空間,從長安UNI-T最終的呈現效果上來看,我認為他是很成功的。
長安UNI-T的外觀設計無疑是很成功的,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這樣的外觀設計很吸睛,能夠一下將人們的眼光吸引到車上。其次整體造型非常的運動,對于90后甚至95后的消費群體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內飾布局設計的原則
在長安UNI-T內飾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將整個內飾區域從上到下劃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最上面的前擋風玻璃部分的視野一定要做到最大,能夠讓駕駛員平視以最自然的狀態去觀察,快速獲取前方道路信息;中間部分的儀表盤、中控是車輛信息及互動功能區,這部分要駕駛員能夠稍斜視或者微微低頭就能夠快速的了解到車輛信息;最下方則是車輛的功能控制按鍵區,這部分正常駕車時在駕駛員盲區內,所以這部分使用的是全物理按鍵的形式,方便駕駛員盲操。簡單總結就是安全→好用→好看,這樣的一個遞進關系。
起初對類轎跑SUV車型,對于后排乘坐空間的侵占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頭部空間以及側窗的視野。長安UNI-T在座椅上下了不小心思,后排座椅的坐姿低且很柔軟,人坐上去之后就像坐在軟軟的沙發上,給人一種凹下去的感覺,這就為乘客在縱向上騰出了更大的空間。
長安UNI(引力)家族未來的產品規劃
在這次長安UNI-T設計分享會上,陳政也對未來UNI家族的產品規劃做了簡單的介紹,未來將會推出5-6款系列車型,包括SUV、轎車和新能源車,MPV車型不在規劃的范疇之內。據悉今年(最快兩個月后)就會亮相其家族的第二款產品,是一款尺寸更大的SUV,綜合分析目前長安的產品線后,我們預計是中型SUV的可能性最大,目前關于該車的具體消息都還處于保密階段,我們也會持續跟蹤報道。
總結:
長安UNI-T的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相比長安汽車之前的產品有了更大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就好比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脈,之前自己并不凸顯的領域在快速量變提升。我們可以看到像無邊界的前格柵、V型的后擾流板、戰斗氣息的換擋撥桿等設計都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些消費者喜愛的設計,也會慢慢的沉淀下來成為未來這一系列產品的標志。對于一個全新的品牌序列來說,第一款產品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UNI-T的表現也足夠讓人印象深刻,這也讓我們對它未來的后續產品更加期待。(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東)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