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工廠揭秘] 2014年,汽車之家曾到訪比亞迪西安工廠,彼時的西安工廠負責生產秦和F3等車型,前者是“王朝系列”的開山之作,后者上點年紀的車友相信都認識,曾是比亞迪青澀年代的中流砥柱之一。時隔6年,我們再次來到西安工廠,除了已經換代的秦,這里還負責生產9月剛剛上市的宋PLUS(參數|詢價)。
探秘過包括世界一流品牌在內的各家工廠,又在比亞迪的生產線巡游幾番,我們有了更多思考:相比2014年的比亞迪,今天比亞迪產品力的脫胎換骨遠不是艾格一人之力,設計研發固然重要,但研發、工藝、制造環節的博弈,廠房、流水線的投入,無數人命運的改變甚至“犧牲”,才促成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崛起。
從一廠到二廠
一輛車的制造,沖壓是起點,側圍、機蓋、尾門起初都是干料,也就是鋼板,鋼板要在千噸沖壓下達成不同的造型,來滿足設計師天馬行空的需求。
相反,如果車型的生產工廠沒有高噸位的沖壓機生產線,工程師就只能選擇切分側圍或者干脆放棄高難度的設計。
艾格從奧迪來到比亞迪,他的設計所有人都看見了,但設計的背后不僅僅是圖紙,從泥模到量產,需要的還有工廠制造工藝提升,流水線設備的升級跟進,工廠要能夠把他腦子里的車在有限的成本下造出來,這才有意義。
而且,對比亞迪來說,困難的是艾格眼中的工藝極限來自奧迪,換句話說是德國工業的標準,當他以此來要求比亞迪唐、宋Pro、宋PLUS,表示“這樣的設計肯定能造出來”,工程、制造環節都要面臨巨大的挑戰,博弈當中,當然也伴隨快速的進步。
夏天工人拿著焊槍手工給鋼板打焊點,汗流浹背,今天的激光焊接簡直不可想象。關于焊接的技術我們到焊裝車間再詳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