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車企,供應商們展示的技術可以更好的讓我們把握汽車發展的脈搏。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互聯網巨頭們的進場,我們也能比較出傳統供應商們和國內互聯網巨頭的不同。
我們先來看看傳統國外供應商。本次車展上博世、采埃孚、大陸、安波福、法雷奧悉數登場,雖然每家供應商主攻的產品不同,但大概都集中在智能駕駛軟硬件方案、智能座艙、自動泊車、安全硬件等等。
高級駕駛輔助部分則主要集中在全棧的傳感器組合供應,包括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和環視攝像頭,其中毫米波雷達為第五代產品,探測距離高達210米,視場角達120°。攝像頭則將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算法進行了結合,以此提升攝像頭的魯棒性和安全性。超聲波雷達可以實現制動和自動泊車功能。另外,博世也在進行激光雷達的自研,但是目前并沒有量產產品。
它本質是一個計算平臺,可以為區域控制器或者中央域控制器提供計算支持,以此滿足自動駕駛或者駕駛輔助的需求。
別克GL8便是這個新平臺的產品,從體驗上看是十分不錯的。另外,安波福的這個全新ADAS平臺也集成了智能座艙,這個智能座艙既包含軟件端也包含硬件。
總的來說,傳統的老牌供應商在智能駕駛領域都有了較為全面的產品線,同時可以依靠產品的可靠性、產量車企們形成吸引力,不過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軟件系統相對來說展示的較少。
○科技巨頭入場,競爭與合作同在
相比國外供應商,中國供應商則主要體現在科技巨頭的強勢出擊,它們挑戰的領域一個是芯片,一個是智能駕駛。
我們先說芯片。芯片方面主要集中在地平線和黑芝麻兩家企業。地平線主要為AI芯片為主,比如征程2和征程3等。
當然,地平線也不是沒有高算力芯片,比如征程5的算力就高達96TOPS,不過目前還沒有正式量產。
但就目前來看,地平線并不是單一的售賣芯片,它們也對芯片的功能進行了延伸,比如依靠征程3打造全棧式的駕駛輔助方案也在它們的產品之內。
對于兩家芯片廠商來說,他們的產品皆達到了目前市場的主流水平,高端產品已經超越了特斯拉的FSD芯片,同時在成本和服務方面也很有優勢。實際上,手機芯片市場已經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把握住汽車市場的芯片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推動汽車智能化的進步。
○華為+大疆,供應商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至于智能駕駛方面,華為和大疆絕對是攪動市場的兩條大鱷。華為自動駕駛全棧式的軟硬件產品已經直接在極狐阿爾法S Hi版本上裝車量產。
和華為不同,大疆雖然有價格較高的激光雷達產品,但它在現階段反而更推崇低成本的傳感器策略。
通過大疆雙目立體視覺技術,無需提前訓練學習即可準確檢測任意障礙物,即使在車道線新舊線同時存在及無車道線等道路狀況下,也能精準融合環境動靜態信息,實現穩定駕駛。
這次大疆就以此推出了兩個系列產品,一個是D80系列,一個是D130系列。D80系列覆蓋0至80km/h 速度區間,適用于城市快速路等場景。大疆智能駕駛D130系列覆蓋0至130 km/h速度區間,適用于高速路等場景。除此之外還有自動泊車的相關系統等。
在產品落地方面,五菱表示已經和大疆進行了合作,10萬之內的五菱就會配置大疆的雙目攝像頭,看來最便宜的智能汽車很快就會來到我們身邊了。
對于華為和大疆這兩家公司,顯然玩法是不一樣的。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更偏向高算力,高性能的方案,硬件匹配向自動駕駛看齊,用L4的能力去碾壓L2的功能,同時軟硬件方面大而全,感知硬件、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平臺一應俱全。大疆則繼承了無人機領域優勢,在激光雷達、空間技術方面有很強的優勢,表現在產品上就是更專注視覺產品的研發,同時總體成本也更低,對于更注重成本的車企來說或許是個很好的選擇。
總結:通過對車企和供應商的梳理,我們來預估汽車市場的一個大致脈絡。新車方面,智能化的需求推動激光雷達、4D成像雷達上車,而這些硬件反過來提升了駕駛輔助的能力,自動駕駛正加速到來;供應商方面,科技大佬們正式進入汽車行業,挑戰和機遇同在,華為、大疆可能會吃掉傳統供應商的蛋糕,但也有可能因為合作而催生出更多的資源?偟膩碚f,智能化在車企和供應商的推動下正加速向我們走來,中國企業不再是追隨者,而正向創造者轉變。(圖/文 汽車之家 冷曉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