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約會地點在這里
為了這場美麗的邂逅,她將約會地點選在了以浪漫著稱的法國,并且挑了一個能足夠施展拳腳的地方——保羅·里卡多賽道。
保羅·里卡多賽道全長5.8公里,其中GP短賽道3.8公里,以其1.2公里長的大直道和總體呈狹長形的布局設計而著名。根據其官網介紹,保羅·里卡多可以解鎖多達180種“姿勢”;正因如此,很多車隊都選擇這里進行賽車測試。
值得一提是,賽道為了“增加情趣”,有著非常與眾不同的藍色緩沖區。與普通碎石緩沖區不同,藍色區域表面鋪設了瀝青與鎢的混合物。若藍色區域還不能讓賽車減速停止,則賽車會進入紅色緩沖區。這里鋪設的材料更加粗糙,賽車若要繼續比賽,必須回維修站更換輪胎才行。
它一直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賽道,一年內舉行非常多的比賽,并成為許多國家和國際汽車運動比賽的場所。而我們的體驗只是用紅色的GP區域。
● 想上她,先過她妹妹這一關
我知道想上她不容易,但是沒想到的是她居然讓她的小姐妹們來實驗我們,如果你能力不行,那就只能遠遠的望著她與別人狂歡了。
眼前這輛小一點的方程式賽車是雷諾方程式2.0賽車,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單座方程式賽車之一,擁有10年的服役歷史,銷售近1000輛,到現在仍有不少比賽用這種方程式賽車。并且它是真正的F1車手搖籃,在2009 F1賽季的25位車手中,有11位車手的職業生涯是從駕駛它開始的。
動力雖說不是太強,但是這輛車的重量僅有490kg,加上我也不到600kg,推重比足以媲美一些高性能跑車,所以它0-160km/h的加速時間僅為4.9秒,注意這可不是0-100km/h加速時間哦。
雷諾方程式采用的是碳纖維單體殼車身。前后都為雙叉臂式懸架結構,前懸架左右共用一支減振器,后懸架則是兩支減振器,每支減振器都可以獨立調節壓縮和回彈阻尼。制動系統使用前對置四活塞剎車卡鉗配以鋼質通風盤和Ferodo(DS4003)剎車皮。
其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只要四肢健全,身體健康都能夠駕駛方程式賽車,即使F1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開得快慢的問題。對于雷諾方程式賽車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關于這輛車的駕駛體驗,大家可以點擊鏈接回顧一下(點擊回顧)。不過在這里我也要帶大家分幾個方面簡單回顧一下。
☆ 坐姿:
方程式賽車的坐姿與我們民用車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平時開車是坐在沙發上,即使一些高性能跑車也只是“沙發腿”短一點而已,而方程式賽車更像是坐在地上,后背給你加一個靠墊,所以你不是坐在車里,而是躺在車里。
☆ 起步:
方程式賽車的起步是一個需要適應的地方,要不然你可能都開不走它。離合器踏板的力度很沉,你需要很用力才能夠踩下去,這個力度很像讓你背著一個人然后單腳墊腳尖,真的是需要不少力氣。用方向盤后面的換擋撥片掛上1擋,準備起步。
由于發動機的調校偏向高轉速,所以它的扭矩非常糟糕,如果按照民用車那樣輕抬離合,無論你多慢都會100%熄火,這時需要你輕踩油門踏板,把發動機轉速拉高,僅僅高一點也是不行的,你要聽到發動機發出高亢的聲音才可以,然后再慢慢抬離合。
在你左腳慢抬,右腳穩住油門的時候,這輛雷諾方程式就會緩緩的,猶如嘬車一般向前移動了,這時你需要繼續深踩油門,讓賽車走起來。當然,我們并不是比賽,只能緩緩的起步,所以像比賽中那種彈射出去的感覺我無法向大家匯報了,非常遺憾。
☆ 換擋:
當你完成起步之后,就可以自由的駕駛這輛方程式賽車了。方向盤后面有兩個換擋撥片,左加右減,與民用車的使用方法無異,手感可能還不如一些高性能車輛來的清脆。很多人都說推背感,但是我們在這輛雷諾方程式上并沒有感覺到太多,更多的是像序列式變速箱齒牙直接咬合的沖擊感。
☆ 轉向:
雷諾方程式2.0的轉向絕對是個力氣活,這個感覺比你開一輛卡丁車時輕一點,如果不經常鍛煉,開幾圈下來兩臂酸疼是肯定的,但是你卻能清晰的感覺到車頭的指向,在你轉動方向盤之后的每一點反饋,這個靈敏和精準的程度是任何民用車輛都不能比擬的。
☆ 駕駛:
可能這輛車使用的年頭比較久了,所以車況感覺并不是很好,但是這也是一輛方程式賽車,它跟您想象的可能不是一個維度。
可是當我在大直道把它開到180左右的時候,這輛車簡直就是像在冰面上行駛,極其的不穩定,左搖右晃,我好像坐在了一架要發射的火箭中,這個感覺甚至有點恐怖,因為不確定坐著的這個家伙會不會突然失控而撞到墻上去。
而由于車輛空氣動力學的原因,我的腦袋就像是有點分量的氣球,被向上拔起來的同時,隨之左搖右擺。都說方程式車手要有一個強硬的脖子,看來這絕對是硬指標,如果再快一點,我都要害怕我的腦袋會隨風而去。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