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轉車讓行人先行,后車鳴笛催促
這個場景我本人遇到過非常多次,因為曾經右轉沒有避讓行人還被交警處罰教育過,所以現如今右轉的時候,我都會有讓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助動車先通過的習慣。但往往就是有些不自覺的朋友,覺得你停下了就是擋了他的道了,在后面又是遠光又是鳴笛的,著實讓人不悅。想問各位,您遇到過這樣的人嗎?
● 堵車時跟車距離過長
這類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后車的惱火程度也是相當高的。圖片拍攝于上海早晚高峰最為擁堵的南北高架路上,我們看到絕大部分車輛都是很有節奏的跟隨著前車行進,但就是有個別司機與前車的距離非常遠,結果就導致了這條車道的行進速度非常緩慢,兩側的車輛也不停的加塞到他前方,這直接導致了緊隨著他的后車司機不斷的用鳴笛和遠光燈示意其加速。
或許您會說,對方可能是個新手吧,不敢跟太近。那么我想,如果您是新手,掛上實習標志,后車的司機也就釋然了。然而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此類情況超過90%的原因是:司機在看!手!機!這就很讓人無奈了,而由于目前開車玩手機的抓拍系統普及率還不是特別高,所以還請各位從我做起自覺抵制開車看手機吧。至于那剩下的10%,既不是看手機,也不是新手的,只能說意識上還有提高的空間,無他。
● 日常行車跟車距離過近
和上一條相對應的,就是另一種情況了,當你離開了擁堵道路,開始貼著限速的最高速度行駛的時候,卻發現此時后視鏡里有一臺車緊緊的貼在身后,這多多少少會讓人有些緊迫感。而這位朋友說不定還會滴滴你兩聲,或是遠光閃你兩下,示意你加速,讓你在違法的邊緣游離。
往往遇到這樣的人,我的做法就是打轉向燈,讓他過,實在沒有糾纏的必要。一來城市道路的限速上限是法定允許的最高車速,對方要違法超速,沒有必要攔著他;二來很明顯這樣的車主沒有車距概念,如果前方真的有緊急情況,你說我是該急剎呢,還是不該急剎?急剎了,被追尾,即便是無責,也終究是個麻煩事,車要修,撞的嚴重了還折價。不急剎吧,我追尾別人,我還得擔責,一樣得不償失。
● 開慢車/壓線/變道不看后視鏡/不打轉向燈
這幾種情況之所以要放一起說,主要是經過觀察之后,我們發現這四種情況通常都會同時發生在幾類固定的人群身上。一類人是剛上路的新手,這是最好理解的一類,因為剛開始上路,所以膽子還比較小,不敢開快,也掌握不好道路的間距和車身寬度。變道的時候因為緊張,也經常忘記看后視鏡或者轉向燈。所以對于這類駕駛者,我們的建議是,一定記得給愛車貼上實習標,但實習標并不是免死金牌,同時還要時刻的告誡自己,變道要看后視鏡,要打燈,鞭策自己,讓自己早日變成老司機。
第二類朋友則是部分道路觀念較差的老司機,秉承著“馬路是我家”的原則,想怎么開怎么開,完全置其他車輛的安全和通行效率于不顧。這一類車主屬于技術沒有問題,但駕駛理念和行車禮儀亟待提升的。這其中并非是我們刻意歧視,而是經過觀察,確實外來地區的車輛占的比重要更高一些,或許這也和部分二三線城市對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確實不夠重視有關,而當地的司機來到一線城市之后一時半會兒也確實比較難適應城市的快節奏。
第三類就比較可惡了,這種情況我們之前在堵車時跟車遠的部分也提到過,就是使用手機!我建議各位交警朋友對于道路上開車使用手機的司機必須零容忍,以給違停車輛貼條的熱情和效率來執法,這樣既是為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服務,也有效保障了其他駕駛人的行車安全。
● 變道超車不加速
變道超車,但又不及時加速的情況,從后車看來就是一個典型的故意擋道慢行的行為。當然任何事情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考量,比如有些車輛確實本身動力比較弱,超車的時候又恰逢道路有一定的坡度,那么它加速勢必會吃力一些,這種時候只要對方是在加速,還是建議大家能夠多給一些耐心和包容,這并非主觀上的情況。
而另一種情況也是我們常見的,就是一些駕駛者超車之后不舍得踩油門,這就讓后車非常無奈了。本來變道超車就應該是個需要盡快完成,并且和后車拉開距離的駕駛行為,結果人家好心讓你變道過來,希望你盡快超過去,結果你卻硬生生的擋在前面,這不單單是影響了后車的行駛節奏,也影響了后車司機的心情,別人不遷怒你,那該遷怒誰呢?
● 停車堵路口
因為編輯身處上海,所以就上海地區的情況來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由于近半年來的無固定期限交通大整治,整個上海地區的主干道上街沿都被涂成了黃色,這意味著大部分主干道都已經變成了嚴禁停車的紅色地帶,連臨時停車都被禁止,通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另一方面,不少車主就開始在大樓、辦公區、乃至輔路的出入口動腦筋,將這些沒有涂黃色油漆的區域當成了臨時停車區,殊不知,這就給其他要駛出/駛入出入口的車輛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一來,進出入口的車輛總不可能都是以90°夾角進出路口的,所以無論是進,還是出,都會有一個角度存在。而有一些車輛就偏偏停在出口的兩邊,這無疑會很容易遮擋住同向車輛的視線,使他們錯過道路出入口,或者是看不到即將駛出的車輛,也讓進出的車輛不得不繞過這些路邊的車輛才能駛入或駛出出口,造成安全隱患。我不知道其他地區的車友朋友們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的情形,至少在上海地區,這種不文明的現象還真是挺普遍的。
● 停車時和旁車貼很近/一車占兩位
您是否遇到過從超市或商場歸來,卻發現愛車的主駕駛車門一側被一旁的車貼的緊緊的,難以上車?而伴隨著這一場景,你通常還能夠在愛車的車門上找到被磕碰的痕跡,更有甚者,直接被旁車把門板給頂凹進去了,我和我的同事都是親身經歷者,往往看到這種情形時都只能哭笑不得。那么當車位確實比較小,又沒有合適的車位時,我們到底怎樣停車才是比較合理的呢?
首先我們的建議都是建立在停車方向和旁車一致的基礎上的,如果您是一個人駕駛,那么我建議您在停車的時候盡可能的往左側車輛靠一些,優先給右側車輛的駕駛席留出上下車空間。因為左側車輛的副駕駛如果無法上車,他還可以等主駕駛把車挪出來之后再上車,或是干脆從左側進入后排,但右側車輛的主駕駛如果無法上車,那就真的給人家造成不小的麻煩了。那如果您的車上有兩個人,則建議您先讓副駕駛的乘客下車,然后再按照同樣的原則來停車,盡可能的減少對兩側車輛的影響。
另一種狀態就是一車占兩位,或者車輛沒有停在車位的正中間,而是緊貼著一側來停,這就屬于非常惡劣且沒有社會責任心的做法了。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確實真的沒有地方可停了,建議您可以尋求商場保安的幫助,或者干脆直接撥打110報警,讓警察來幫助聯系車主挪車。但是切記千萬不可因沖動而去損壞他人的車輛,那樣性質可就不用了,屬于違法犯罪行為了。
■ 編輯總結:
今天我們的文章里簡單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平時會經常遇到的,但是又不一定是違反交通法規的不文明行為。這些場景和我們之前曾經寫過的不開燈,或者開遠光燈這樣的公認的違法行為還不一樣,但是就如同我開頭所說的,正是這些細小的,轉瞬之間的不文明行為,卻是導致了如今道路上全民路怒的主要原因。你可能會問編輯你難道不會路怒嗎?我的回答是,怎么可能?我也是重度路怒者之一,所以相信你也可以從字里行間中讀出我對于這些不文明現象的憤慨和唾棄。要知道我也在開頭的時候說了,我們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如果真的嚴格計算我們在路上的時間,可能也就是半天左右,就采集到了那么多的不文明行為,足可見其頻率密度之高。
現如今,雖然中國車市的發展如日中天,銷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的前列,但中國駕駛者的全民素質、作為道路使用者的大局觀、以及對于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的嚴重匱乏或者說是忽視,這些都說明了我們距離汽車發達國家的差距依舊是明顯的。而同樣的,作為汽車媒體,我們致力于向各位展示不文明行為,也希望能夠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來影響到盡可能多的駕駛者。回想身邊的經歷,文章所述的這些場景,各位又經歷過多少個呢?您一定也愿意在回復中來和我們一起聊一聊。(文/圖/攝 汽車之家 黃正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