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適性配置
調節好以上的位置,你就可以放心上路了,可以保證你駕車中和發生意外時的人身安全,剩下的10幾向呢?它們都是額外的舒適性配置,不同車型在功能性上會有差異,但是既然把配置買回來了,就別讓它躺在說明書里,用起來!
腰部支撐調節是一個比較普及的配置,最簡單的就是手動調節腰部支撐,在座椅側面會有一個把手,電動的一般集成在坐墊的外側,原理類同,不過不同的配置可調節的范圍會有所區別,比如10-20萬級別的車型,可能只有一個腰部支撐位置的調節,頂起來或收回,而高一級別的座椅可能就會提供分區調節,可以單獨對于腰部上部或下部進行控制。
沒有腰部支撐調節的車輛,如果座椅人體工程學設計的足夠好,也罷,但如果靠背支撐很平坦并且沒有腰部支撐調節,那么在長時間駕駛后就會有疲勞感,可以買一個靠墊來彌補;有腰部支撐調節就可以讓腰部保持一個良好的角度,改善疲勞問題,但腰部支撐不建議調的過于高或過于低,適中為好,要是過高的話開車時間長了腰也會疼。
還有一種讓人聽起來很舒服的功能,叫做“按摩”功能,其實并沒有多神奇,就是在多功能腰部支撐調節上加了一組邏輯,讓不同部位的支撐輪流動作,達到按摩效果,這算是一個小眾配置,出現在一些對于舒適性極致追求的中高端車型上。
★ 那些更高端的調節們
坐墊長短調節
對于腿比較長的朋友來說,不管是前座還是后座都會為一件事頭疼:坐墊長度不夠。坐在車上就倆屁股蛋接觸座椅,跟坐板凳一樣,這么長時間壓迫臀部的血管和神經不是什么好事兒,如果有腿部支撐的座椅一定別浪費,向前拉出,并調高,把大腿支撐起來可以減輕臀部的壓力,當然,如果一款座椅坐墊面積做的足夠寬大、有型,足以滿足支撐,沒有這個調節也是沒有任何問題。
腰部側支撐調節
部分中高端品牌的車型,腰部側向支撐也是可以單獨調節的,對于身材瘦小的人來說這個調節很有用,可以增加包裹性,如果喜歡用運動風格駕駛車輛的話,在彎道中這個小支撐一定會讓你叫爽。還有一個比較極致的例子,在奔馳S級部分車型上還配有動式座椅側面支撐調節,也就是根據車速和轉彎幅度兩個邏輯對于彎道外側的側向支撐進行充氣,來保證身體的平衡。
腿部側支撐調節
同上,這個配置基本上都出現在中高端品牌的產品中,屬于“增值服務”,必要性?其實并不大,對于運動駕駛方式來說可以保證包裹性,但對于城市來說腿部被包的那么緊反而會有拘束感,真要運動換裝一套運動座椅來的更直接。
這個配置在轎車中不多見,轎車要是配了它價格一定也很好看,不過在MPV車型中,第二排座椅配這個功能的可見率非常高,比如我們熟知的別克GL8和奧德賽,都有這項功能,這是為了在座椅靠背向后調節一個較大的角度后還能保持對于肩部的支撐,讓人可以半躺著看手機看風景,而不是伸著脖子看。
座椅記憶
對于調節功能比較多的座椅來說,還有一個可以稱之為寶貝的功能,就是座椅記憶,這個太有用了,如果沒有記憶,調節功能多了反而成了使用上的負擔,另外一般配有座椅記憶的車型,兩側的外后視鏡也會跟著調節,絕對是多功能座椅的最佳伴侶。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里會問,XXXX車有沒有XXXX支撐調節?這個沒有人能完全回答,太多了,汽車之家的配置表里面可以查到的項目有“座椅高低調節、腰部支撐調節、肩部支撐調節、第二排靠背角度調節、第二排座椅移動、電動座椅記憶、座椅按摩”等,還有圖片配合可以看,但是!這些都不能代替您去4S店坐在試駕車上的感受,每款座椅的設計不一樣,每個人的身材也不一樣,每個人要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在購車之前,對于您備選關注的車型,一定要去親身坐上去試一下,坐坐也不花錢,但這種感受是聽不來的。(文/汽車之家 汪淼)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