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我們開始進行市區內的共享電樁體驗,在市區內我們顯然會面對更多問題,尤其最關鍵的車位以及停車收費問方面,情況相比市區外會怎么樣,我們拭目以待。
● 第三站: 城區內部優易充“私人電樁”體驗
在該區域內,我們打開星星充電以及快易充,發現在電樁數量上相比市區外有明顯差距,同樣在三公里的范圍內,兩款軟件的共享充電樁數量都只有四個。而星星充電和昨天在市區外的情況一樣,4個全部都在占用狀態(姑且認為是真的被占用),所以我們只能選擇優易充來進行市區內的體驗。
我們選擇了快易充推薦的附近私人電樁進行預約,在進入該社區時,被保安阻攔下進行了訪客登記。進入小區后,狹窄的空間相比昨天的社區有著天壤之別,我們蠕動車輛在小區內尋找電樁,部分路段的寬度僅能允許一輛車通過,5分鐘后終于找到了預約電樁。
面對這樣尷尬的場景,我們只能選擇放棄。在臨走前,我們也和社區保安簡單溝通了一下,保安表示:“這個小區建電樁非常困難,首先是配電箱本身受限,而且很多電動車沒有固定的車位,所以幾輛車用一個電樁也是沒有辦法的!
第二個小區的環境也并不理想,進門需要登記并告知沒有車位,我們表示是來充電的,門衛說無論干什么,車一定不要停在阻礙車輛通過的地方。
無奈,我們只好選擇離開,但其實即便可以充電,我們只能把車輛放在一個狹窄的臺階上,如果想長時間充電的話,人必須要留在車里,應對車主隨時可能回來,或者其他車輛通過要移車的準備。
在市區內,我們嘗試了兩個共享電樁,結果都很不順利。我們發現,市區內與昨日的體驗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問題除了充電本身外,在其他環節也困難重重,比如順利的進入小區,找到穩定的停車位,以及相對的停車費的問題,目前都處在極為尷尬的狀態,小區外部的人想進行充電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決定放棄繼續嘗試,帶著兩天內遇到的所有問題返回公司尋找答案。
總結:共享電樁的體驗受限以及行業的發展窘境
五次嘗試只有一次成功,可以說共享電樁當前的體驗很不理想。但其實我和同事一起在總結問題時發現,更多吐槽點都集中在于目前共享電樁并不太適合對社區外部人員開放,在綜合條件的影響下,共享電樁想合理發展,只有將重心放在社區內部的優化上,才能逐步推進用戶體驗。
想要在社區內建立更加完善的共享電樁體系,就要與物業建立合作,有針對性的建立管理系統并分配固定車位給予共享電樁,同時強制規范合理化收費,這樣至少可以在小范圍內解決用戶充電難的問題,之后在考慮如何對外開放。
目前國內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開放性社區是極少的,所以共享電樁企業想打通社區對外共享存在很大的困難。而設備端,將用戶自己的私人電樁統一標準也很難,如果讓用戶去掏腰包升級電樁,本身就是打擊共享熱情的,這就從本來的“閑置共享”變成了“投資共享”。我們在事后也打電話咨詢了優易充客服,客服明確表示建議用戶安裝優易充自己的充電樁,更換費用為2799元,這個價格只含樁不含走線,拉線費用為40元/米。
在技術層面,想要推廣共享電樁,顯然升級直流快充是必要的。綜合停車位緊缺和充電效率問題,如果一個社區內擁有五個共享電樁,直流快充在一天內可以服務的車輛絕不是慢充可以相比的,也能夠大幅度激發電動車用戶在使用共享電樁上的熱情。
當前階段的共享電樁,充其量只能滿足社區內部的簡單共享,且效率低下。而對于外部用戶的友善度是非常低的,如果當您的車輛在路上急需補充電量,還是優先選擇公共充電為宜,找樁更方面價格也更加統一。而如果您是一個想加入到共享行列的電樁樁主,通過這次的體驗我們認為收益方面也不會太高。您想一想,2799元的按樁費用得多久才能回本?
最后一點,共享電樁與其他的共享產品還不同,像單車、汽車、充電寶等等,是完全由企業負責從產品采購到線下運營,所有環節都在一方手中控制。但目前共享電樁試圖想實現真正用戶對用戶的共享模式,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則會更多。占車位長期不走怎么辦?電樁或車輛因充電損壞怎么辦?社區因此出現其他安全問題怎么辦?目前來看都是運營的大難題。
當然我們還會繼續關注共享電樁,因為一線城市的確存在剛需,而如果能夠有完善的體系,雖然困難但仍有很大的發展。在之后的內容中我們也將以電樁主人的身份親自申請一個共享電樁,并且考察一下月收益的情況。從出租者和使用者兩個角度出發,才能夠更透徹的看清目前共享電樁行業的問題,期待您的關注。(文/圖 汽車之家 姚嘉;協助拍攝 劉立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