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看汽車之家評測新車的時候,不僅僅會看它的“三圍尺寸”、加速剎車等測試數據,還會關注它的駕乘感受,感受這個東西其實對于大部分來講可能比那些冷冰冰的數據更有參考意義,畢竟無論什么產品,它的感受好壞,是會切實反應在我們使用過程中的。
太陽膜也是如此,在上一期測試中我們就加入了紅外熱燈的測試環境,且讓編輯親自“手試”每款貼膜的隔熱表現,這是目前最為直接,也最主觀的表現方式,這次我們再次優化,加入了紅外熱感的測試儀,以此來獲得數據層面更加準確無誤的反饋,畢竟每個人的手感都不同。
前擋膜熱感表現
側擋膜熱感表現
測試小結:哪款才是最好的?適合你的就是最好
結合熱感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之前在數據層面上的表現,到熱感這邊反而不是那么一致,比如威固的V70前擋膜,在紅外阻隔上它的數據表現并不是最好,但在熱感環節反而展現出了非常高的隔熱效果,龍膜的后羿70前擋膜也是如此,而在側擋方面,數據和熱感的差異似乎要小一些,大體還是比較一致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數據高和熱感表現不一致?并非如此,目前主流的太陽膜產品基本分為陶瓷膜和金屬膜,兩者不僅僅像很多人了解的那樣,只是擋不擋信號那么簡單,且隨著工藝的進步,如今已經有部分品牌將之前的金屬膜中加入了陶瓷涂層,進一步的改善了之前金屬膜被詬病擋信號的問題。如今兩者最大的差異還是在隔熱方式上,陶瓷膜吸收,金屬膜反射。
換一個方式講,兩臺車都停在太陽底下5分鐘,貼了陶瓷膜的玻璃會升溫快些,金屬膜摸起來好像更涼一些,但真要靜置一個小時,倆車里面都得曬成烤爐。所以說,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的膜貼了車里曬不熱,那你真可以轉頭走人了。不同的隔熱方式,在靜態狀況時會有感受差異,而在動態情況中差異則是非常小的。
● 彩蛋環節:4S店的高端原廠膜一定是“佳品”么?實測價值2萬多元的豪華品牌全車原廠膜,結果讓我們頗為咋舌……
毫無疑問,這款價值2萬多元的7系原廠膜的表現著實讓我們很意外,隔熱效果低得驚人,后來我咨詢了身邊的幾家貼膜店老板,大家的回復也是非常接近:“這款膜放在市場上,也就是成本50元的那種,而且還是全車的”。
當然了,這種產品更多還是經銷商的行為,和寶馬品牌沒啥關系,和大家展示這個,目的也是要告訴各位,選膜這事兒,真不是有原廠logo就代表多牛X,更不是因為你花了多么巨大的成本,它就一定會對得起你的付出,一定要結合科學的辦法,結合自己的感受去挑選好產品。
編輯有話說:好膜就一定曬不熱?別再被JS忽悠了!
貼膜這事兒,曾經是爭議很大的話題,很多人對于貼膜不屑一顧,也有人對于貼膜非常認同,不管怎么說吧,我曾經也是堅持不貼的那種,結果……誰熱誰知道。
隨著太陽膜工藝的不斷完善,如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已經被改善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金屬膜和陶瓷膜的差異,越來越小,大家不用再去為“矛盾之爭”糾結不已了。
說說這次測試吧,高端產品線最大的優勢大家也都看到了,高隔熱高透光,且我還可以在盡量淺色的基礎上同樣達到很高的隔熱性能,這就是高端產品的最大價值。尤其那些對于側擋深色膜切了三角后吐槽不已的人們來講,顏色更淺,隔熱同樣好的高端產品線可以很好的“解救”這批強迫癥們。
最后提一嘴,品牌選擇上,如今的格局早已非當初,進口品牌越來越少,國內的代工品牌越來越多,說明了兩個問題:進口大品牌在激烈競爭后,能活下來的就那么幾個,該死的早都死得差不多了,只要購買渠道靠譜,基本都沒問題。國內代工廠方面,技術革新非?,且除了做了不少OEM貼牌外,自有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相比進口品牌,他們的競爭力和性價比也是有著不小優勢的。好了,本期貼膜橫評高端篇就到此結束,如果您還有更多的疑問或者細節想探討,不妨在下面留言區或者我的編輯博客進行留言,咱們一起交流一起進步。(文/圖 汽車之家 任博)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