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26P的國內往事
● 陰錯陽差走入中國家庭的126P
我國于1984-1987年通過易貨貿易從波蘭進口,大概有3萬多輛,但126P空間實在太小了,并不適合配備司機的“領導們”乘坐,因此,126P被鼓勵面向個人銷售,由于定價低廉,126P在國內同樣是搶手貨,經過各種“倒手”,新車價格從最初的7千元被炒至2.2萬元不等。
而80年代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126P銷售廣告更是奠定了國內轎車進入家庭的堅持基礎。在126P剛出現的時期,車主們維修保養車輛只能去天津塘沽一個廠家指定的維修點。后來像車的拉線、剎車等,在天津、河北等地區甚至實現了“國產化”。126P在國內分布比較廣,北京、天津、河北地區、上海、溫州等地區均有出現。值得一提的,在天津和溫州地區,126P還曾作為出租車使用,為此,人們還拍攝了一部叫《喂!菲亞特》的電視劇。 而陳佩斯和朱時茂主演的小品《趕場》更是使126P深入人心。
● 結實耐用的126P締造了違背市場規律的保值率
當時的126P車主大多是第一次擁有家庭轎車,大部分的車主是新司機,甚至還有一些是沒有駕照的,他們對車輛的機械常識、使用和保養知之甚少,就是那么一批新司機開著126P滿大街的跑著。好在126P簡單實用,維修方便,因此深受大眾的歡迎,口碑不錯。有的車主在使用了三、四年后把其賣掉,還能凈賺數千或萬元不等。
據當年的老車主回憶,在北京購買126P需要先到西城區一個辦事處交款領提車單,而提車卻需要去河北廊坊的一個倉庫,而且當時提車選什么顏色全憑工作人員的心情。不過以當時的社會情況,能開上126P絕對不亞于現在開上一輛奔馳S級。
● 能正常上路行駛的126P都是車主的心血
上世紀九十年代出臺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令國內一大批經典老車“壽終正寢”,而80年代中期上牌的126P也僅有不到10臺經過了超過15年申請延緩報廢每年年檢2次,繼而超過20年每年年檢4次的煎熬,直至2006年因《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違反《物權法》而被修改,這些老車才得以一個喘息的機會。然而去年《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征求意見稿)》又再次將私家車的強制報廢里程限制到了60萬公里。
本文中這臺126P經過車主的改裝,為環保事業幾乎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為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該車配備了雙三元催化器,而化油器車型專用的電控補氣裝置能使車輛燃燒更為充分,為了獲得更多有關車輛的行駛數據,車主還為126P加裝了轉速表和電壓表,不過這還沒算完,為了保證100%通過尾氣檢測,車主自行購買了價值數萬元的尾氣分析儀。北京超過20年的機動車需要到距市區近100公里外的平谷區進行年檢。
● 老車主回憶當年126P受到的“種種不公”
據一些北京126P車主的回憶,當年,從1990年北京舉辦亞運會前,北京就出臺了禁止經濟型車(排量1000cc以下)走老機場路和長安街,接著分單雙號不讓經濟型車進入三環內(含三環主路)有幾年的時間,且稅費沒有任何減免,某些年份的車型一年要年檢四次!這種“一刀切”且毫無道理的規定一直橫行了十五年,直到2005年下半年才不得不取消,這就是歷史事實。有些車對車主來講真的是有感情的,它或見證了車主創業打拼的艱辛或記錄了車主的青春歲月,而因為“政策”活生生的拆散他們,真的很殘忍。
總結:
126P為戰后歐洲普及家庭用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中國126P只有了短暫的春天,不過,在北京街頭仍能看到126P的身影,她們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如果您在路上遇見“老爺車”,請給以微笑,畢竟他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傷病”的折磨、“規定”的摧殘仍執著的上路行駛,為千篇一律的路上風景增添一抹色彩。 (圖/文 汽車之家 丁藝 攝 郭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