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品牌歷史] 我們很少用“隨性不羈”這樣的詞匯去描述一家汽車廠商,然而這些在阿爾法羅密歐身上卻顯得格外貼切。賽車運動盛行的年代,他們不顧一切投入其中,只為心中對速度的那份渴望。然而紅色旋風固然絢爛,現實卻更殘酷、直白,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阿爾法羅密歐不得不恢復理智,開始為生計發愁。轉型的阿爾法羅密歐迅速風靡一時,快速發展壯大,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卻為這家車企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霾,等到軸心國戰敗,阿爾法羅密歐試圖撥開云霧看世界的時候,一切似乎都不一樣了。
●百家爭鳴的戰后賽車時代
自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密蘇里號戰艦簽署受降書那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永遠成為歷史。照片可以定格瞬間的榮耀,卻無法彌補戰爭帶來的傷痛,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軸心國角色意味著這個資源貧乏的地中海國家必須為它在這場戰爭中犯下的錯誤而付出代價。
萬幸的是,由于意大利早在1943年便宣布投降,因此他們受到的制裁相對較輕,除了3.6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和約只是將意大利國內武裝力量控制在30萬人以下,并對軍用物資的生產規模進行限制。這樣的制裁完全在意大利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因此戰后意大利國內經濟迅速恢復發展,甚至得到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
正是因此,阿爾法羅密歐的戰后發展變得相對平穩,盡管部分廠房在戰爭中被炸毀,軍備訂單也因軍事制裁而大幅縮減,阿爾法羅密歐還是憑借戰前遺留下來的物資迅速恢復生產,而他們首要關心的,依然是自己在賽場上的表現。
隨著戰爭結束,世界各地汽車賽事紛紛在1946年前后恢復舉辦,阿爾法羅密歐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重操舊業”,力求在戰后賽車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企業管理者很清楚,想快速走上正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戰前成功賽車基礎上進行改進,158是阿爾法羅密歐戰前生產的最后一款賽車,由于車身尺寸小、重量輕,它通常被人們稱為Alfetta(小阿爾法羅密歐),在工程師們的巧妙設計與調校下,戰前158賽車所搭載的1.5L發動機能迸發200馬力以上最大功率,為阿爾法羅密贏得了多場比賽的勝利。
Alfetta無疑是阿爾法羅密歐重拾賽車運動的最佳選擇。1946年,工程師們為沉寂6年的158/159賽車重新注入了活力,他們進一步將這臺1.5L直列八缸發動機壓榨出260馬力,打算將其重新投入賽場。然而在將賽車投放賽場之前,阿爾法羅密歐還必須適應戰后重新修改的汽車比賽規則,為此工程師們繼續對其進行改造,最終打造出的戰后版158/159賽車擁有超過300馬力的最大功率,為紀念它的誕生年份,阿爾法羅密將其定名為Tipo 158/47。
1948年,阿爾法羅密歐充滿自信的將其投放賽場,卻收獲了一段極為慘痛的經歷。當年Grand Prix瑞士大獎賽上,功勛車手Achille Varzi駕駛Tipo158賽車失控沖出賽道,Achille Varzi當場死亡。次年阿根廷站練習賽上,另一位車手Jean-Pierre Wimille再度因賽車事故而喪命,接二連三的事故不僅震驚著阿爾法羅密歐高層,也讓人們對戰后賽車運動的安全性、規范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戰爭帶來災禍,卻從另一方面帶動了世界工業的發展。為了在軍備競賽中取得勝利,世界各國拼命研究更加先進的機械設備,很多技術在戰爭結束后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這種改變反映在汽車工業的結果就是人們制造的汽車產品速度越來越快、技術結構也越來越復雜。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